这个世界上的资源,更容易向那些“不老实”的人倾斜。他们精力旺盛,他们脑洞大开,他们保持主动。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质疑默认的规则,甚至挑战规则。这是许多行业大牛共同的特质。有时我们真的太低估自己、太墨守成规了
有时我们真的太低估自己、太墨守成规了。人应该始终抱有打破规则的意愿,不满足于现状,跳出陈旧的思维框架,并为之做出一些尝试。
文/萌叔
来源/萌叔在杭州(mengshuhz)
- 1 -
我从小是个特别乖的孩子。乖到啥程度?
爹妈让我写作业,我就主动把自己关屋里写一整天,根本不用他们逼;期末考试成绩发下来,我发现有答案写错了,判卷老师没发现,我就主动上报,给自己的总成绩倒扣5分。
所有人都说我乖,听话,老实,不淘气。老师批评那些捣蛋的学生,都拿我做正面典型,我也挺开心,以此为荣。
小屁孩的世界特单纯,特别需要别人的夸奖和认可,既然扮演一个乖宝宝能赚来别人的善意,那我就一直演下去。
除了学习,生活中我也是这样。不浪费粮食、不闯红灯、不大声喧哗,可惜那时候还没啥电视节目,否则好歹也能在“感动中国”节目里露个脸。
我的童年时期,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只要有规则,就绝不会做违反规则的事。
结果有一次,我遭到了规则惨无人道的调戏。小学二年级,放学回家,要过一条车流量不多的马路,我按往常一样等红灯,结果红灯5分钟都没变绿。又等了10分钟,还是没变绿。等得我整个人都绿了,最后只好选择绕路回家。
我把事情经过和爸妈讲,记得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在乖、听话、不淘气的夸赞之外,听到“愚”这个字。虽然当时我是语文课代表,但愚还是超纲了。不过从爸妈鄙视的表情看,肯定不是啥好词。
- 2 -
这个梗被亲戚从小说到大,作为童年的趣事、善意的玩笑。我也没太在意,至少现在长大了,不会再笨到在坏掉的红灯面前傻等。
但这种对既定规则无意识的遵守,在某些时刻仍会成为我的绊脚石。
三年前,我从网易辞职,寻求一份创业型公司的工作。我投了不少简历,面试了许多公司,手里攒了一些offer,但都不是很满意。有家公司我特喜欢,谈话进行得也顺利,说三天内给答复。如果没收到答复,说明落选。
第四天,我的收件箱仍然空空如也。心想完蛋咯,到此为止,这公司与我无缘了。愁的我连喝两了罐菠萝啤酒。
很久之后,和朋友聊天,再次提到这件事,气的我又灌了三瓶加多宝。朋友问我,“你后面有试过再发邮件打电话争取一下吗”,我说没有啊,都落选了还打啥电话。
朋友表示不能理解:打个电话又没啥损失,虽然概率不大,但外一有转机呢?如果你真想得到那份工作,表现得积极主动一些总没错吧。
我继续认死理:他们已经明确说过了,三天内给答复,不然就等于淘汰啊。我为啥还要热脸贴冷屁股?
朋友说你的脸值几个钱啊?贴一下屁股能咋地!所谓的三天内给答复,只不过是对外统一的说辞罢了,你不争取一下怎么知道?如果是一般的公司也就算了,但那家公司的岗位你不是特喜欢吗?喜欢就该用尽一切办法争取啊,就算不合规则又能如何呢?别太老实了啊你个棒槌。
时隔20年,我再一次听到了“老实”这两个字,只是再没了小学二年级的洋洋得意,取而代之的是无边际的懊恼和羞愧,当场又灌了4瓶健力宝。
- 3 -
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太老实,或者换句话说,叫作“太被动”,完全按照所谓的既定规则做事,时间长了,灵活变通的思维消耗殆尽,整个人都像黄牛耕地一样,低头只瞧得见黑漆漆的沟渠,浑身散发出呆板的味道。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讲的是全自动驾驶汽车,它的驾驶规则,就是通过摄像头识别马路上的白线,确定啥时候该直走,啥时候该转弯。
所以有人做了个恶作剧,在车外面画了一圈线……
这二货果然再也开不出来了。
我觉得自己有时候就和这辆车一样,看到白线就没有意识再前进一步,整天原地打转,把所谓的规则奉为真理,跳不出这个怪圈。
车没有思想,但人有。应该始终抱有打破规则的意愿,不满足于现状,跳出陈旧的思维框架,并为之做出一些尝试。
我绝不是说以后可以试试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或者胡乱插队,想歪的请去面壁。我是说,
要把打破规则的心态用在工作和个人提升上,主动,再主动一些。
比如最近发生一件事,对我的触动挺大。做公众号,为了生存,难免会接一些互推,我在文章中推荐你,你在文章中推荐我,起到引流的作用。我公众号平均阅读量7000,默认只会找和我体量差不多的人互推。
我潜意识里认为,那些阅读量好几万的大神,是看不上我这种小透明的。所以大神在群里说,“有人想互推嘛?要求阅读量在15000以上”,这样的消息我都会自动忽略。毕竟人家规则定得清清楚楚,我阅读量才7000,连要求的一半都达不到,胸又小,有啥资格说话?
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应该有打破规则的意识。于是私信那位大神:“你的要求是15000,我才7000,但文章质量不错,要试试吗这位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