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娱理
比娱乐更深一点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IL油  ·  10/05 | 湿辣迷幻Henning ... ·  19 小时前  
OIL油  ·  10/05 | 湿辣迷幻Henning ... ·  19 小时前  
华策影视  ·  《迷径之上》开机首发概念海报 ... ·  21 小时前  
华策影视  ·  《她为什么不开心》概念海报首发 ... ·  昨天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娱理

黄渤、黄晓明,为什么要回青岛做这件事?

娱理  · 公众号  · 娱乐  · 2024-09-25 21:30

正文

最近几天,在青岛市南的老街区里总能碰到明星。

黄渤、徐峥、王迅、乔杉、蒋龙、管乐、宋木子、蒋诗萌、李飞、张祐维、史策、詹鑫……他们“闪现”在上街里各个角落,有人和观众挤在一起围观表演,有人直接上台一起表演。

如此之多的喜剧演员聚首于此,为的是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

据悉,里院喜剧节由两位青岛籍明星黄渤、黄晓明担任联合发起人,以“⼀街好戏”为主题,在青岛百年特色建筑群“里院”展开为期10天(9月20日-9月29日)的线下喜剧演出。

第一次听闻黄渤和黄晓明办了个“喜剧节”时,娱理工作室第一反应以为是电影圈的活动,毕竟两位都是著名的电影人,并且近几年国内电影节也频繁与地方文旅合作,此前也出现过垂直于喜剧领域的电影节。

而聚焦于线下喜剧演出的“喜剧节”,绝对是罕见的。

当线上的喜剧节目陆续将单口喜剧(脱口秀)、Sketch热度推高,甚至让不少参与其中的演员实现了从“素人”到头部艺人的跃升,这些热度和明星,又能为喜剧行业、特别是线下演出市场带来什么,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行走在里院喜剧节,围观了黄渤、徐峥、马东等业内人士的讨论后,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们为什么需要喜剧节?

如果说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那里院就是青岛最具代表的街景符号,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承载着不少青岛人的儿时记忆。

走过百年风霜的里院经当地政府保护、修缮后,已成为游客必须打卡的景点之一。喜剧节的到来,让本就熙熙攘攘的里院变得更热闹了。

黄渤特别介绍道:“(这次)有20多家喜剧厂牌来到了咱们喜剧节,既有开心麻花、单立人这些知名新喜剧厂牌,还有德云社这些老牌喜剧厂牌。而且,以往大家看戏,都是在剧场,这次咱们的观众在里院就能近距离看到这些表演。

你可能会在街角看到国潮喜剧,庭院里欣赏相声评书,戏台上看sketch,楼台看脱口秀,指不定里院的哪个地方,就有一场演出。所以咱们这次就叫一街好戏!”

比较特殊的是,除了常规的售票演出,里院喜剧节还在上街里黄岛路为核心,覆盖中山路、肥城路、博山路等区域的公共空间内,共设置了9个盲盒演出点,每到整点时刻,就会不定期开启15分钟左右的免费演出秀。

开幕式当晚,娱理就开到了小丑剧和腹语木偶剧,还有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疯狂发图,开到了《喜人奇妙夜》里的高颖和刘洋。

仔细看这十天的节目单,你会发现里院喜剧节不仅涵盖单口喜剧(脱口秀)、Sketch、相声、歌舞剧、默剧这样常见的喜剧形式,还有即兴喜剧、马戏木偶剧、腹语木偶剧、假面喜剧、肢体喜剧等多样化内容。可以说既有当下的、创新的,也有传统的、经典的。


因行程冲突,发起人黄晓明未能在开幕式的周末赶回青岛,留下黄渤一人站台助威。几乎每场“里院笑坛”(闭门论坛)上都有人问黄渤:为什么要回青岛里院做这么一个喜剧节?在他多次的回答里,有提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

“以前这些大院里住了几十户、上百户人家,你想想,只要有一家人在家里打孩子,全院那得多热闹。再比如307跟102两家吵架了,可能在这种气氛里全院都不好意思出声。”

喜剧生长在茶米油盐的生活里,里院喜剧节想要做的也是一种落地的、温暖的、贴近普罗大众的喜剧,黄渤说:“因为喜剧是跟老百姓距离最近的。”

“既然叫里院喜剧节,就是想充分利用好这种老的院落,而这老的院落其实是一种温度,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关系会变得更近。当大家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走在街头巷尾就能看到喜剧时,心情也会放松一些。”


喜剧源于街头,扎根于市井。在剧场林立的今天,“街头”进一步发展为各式各样的线下演出。而线上喜剧综艺的繁荣,更是将喜剧、特别是如脱口秀、Sketch这样的舶来喜剧形式,触达至更多群体。

当脱口秀/Sketch在中国搭上了综艺这艘火箭,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倒金字塔”态势渐渐形成,它是由线上流量推动线下市场,更多人开始在线下从事、消费这些喜剧演出,而非像海外一样先有牢固、成熟的培训、演出体系,再基于此生长出电视节目、剧集、电影等娱乐内容。

“倒金字塔”结构养活了节目制作方和头部演员,但也留下了不少显著的问题。

比如:投机者慕“名”而来,线下演出市场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而不够成熟的线下演出市场也难以留住头部演员,特别是Sketch(素描喜剧)领域,大部分演员的目标是走向大银幕。


不得不承认,当这些优秀的人才并没有持续投入在喜剧创作中时,好的喜剧作品自然就变成了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

曾与黄渤在《民兵葛二蛋》和《泰囧》有过合作的编剧束焕谈道:“开心麻花为什么能出好东西?(因为)他们压场,写出一个结构之后可能压50场,所有的包袱都瓷实了,再拍成一个电影。

我老在想,其实我脑海里有很多像这种类似封闭空间的喜剧,比如发生在一个酒店,或者发生在船上。如果能有像里院这么一个地儿,就这么多观众,小范围地演,先演50场,所有的(包袱)压瓷实了再拍成电影,搞不好票房也能十几亿、二十亿。”

聊到这里,黄渤很快应道:“我在这儿先做出承诺,给您准备一个院,让您可以长期这样展演下去。”


我们为什么需要喜剧?

实际上在开幕式这几天,来看里院喜剧节还是挺有“挑战”的。

开幕式当天突然下起了雨,气温骤降,特别是晚上行走在里院着实寒风阵阵。到了第二天,雨停了,天晴了,但又刮起了6-7级大风,市南区阵风可达9级,不用等到晚上就已经被吹得瑟瑟发抖了。

即便如此,游客、观众依然对喜剧抱有极高的热情。每当街边的盲盒演出开演时,总能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哪怕是淋着小雨。

喜剧对我们有多重要,从已刻进DNA的春晚相声小品台词、承载几代人回忆的情景喜剧,到收割几十亿票房的喜剧电影、因喜剧综艺收获观众喜爱的演员们,都彰显着喜剧的重要地位。


“里院笑坛”现场,马东提到了一个《喜人奇妙夜》的幕后故事:“总决赛有一句话,后来我们没说。当时喜剧的半壁江山都坐在下面,我们算了一下,包括峥哥(徐峥)、沈腾、渤哥(黄渤),大鹏导演,(他们)加起来票房一共是1300多亿元,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

所以可见,喜剧电影是腕儿的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是喜剧人的独特形式,而且也只有喜剧的明星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有绝对的票房号召力。”

当然,随着影视市场的变化,媒介形式的变迁,喜剧创作也在经历一波又一波新的挑战,身处其中的喜剧人们自然感受更深。

徐峥直言:“就整个市场而言,喜剧编剧的储备是远远不够的。”马东进一步补充道:“喜剧也不是一个文学本就能解决的事情”。作为联合发起人,黄渤竭尽全力邀请喜剧人赴青岛里院走进观众的同时,也在期待里院喜剧节未来能走进更大的剧场,孕育出更多好的喜剧本子。


以下是此次里院喜剧节互动交流部分讨论内容,由娱理工作室整理:

黄渤:今天在台下的史策、鑫仔(詹鑫)一下子就获得了非常多观众的喜爱,其实也是喜剧的魅力,它能够迅速拉近演员跟观众之间的距离。我们平时说演一个正剧、演一个悲剧,所有人抱着审视的态度看着你,审视你分寸的把握、你的态度,你跟原著的差距、跟我脑子里想象的人物一不一样。但是,大家在看喜剧的时候是完全把心打开了,敞开心扉去接受你。所以喜剧和其它剧作还是不太一样的。

徐峥老师肯定更有感受。


徐峥:我们常说,当一个作品要面对观众时候,它其实都是要输出一些价值的,包括娱乐价值、情感价值,如果更高维一点,还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如果这几方面都能同时满足,我们就称它为比较经典的作品。但是在这些价值当中,娱乐价值是最普遍的一种价值,所以容易被大家轻视。

比方说,任何一个电影节或者任何一个艺术奖项,很容易颁奖给更有思考度、更加深刻的作品,做喜剧的人其实很难拿奖。对于喜剧演员或者说喜剧工作者来说,这点其实挺不公平的。但是,有另外一种能量可以来平衡它——因为喜剧特别受欢迎,所以喜剧演员总是能受到大众更多的喜爱,或者拥有更多的票房。

我很期待未来可以有像里院这样的一个空间给到喜剧人,让大家有一种评选的标准,甚至是在电影节里面设置喜剧类的奖项,因为它的受众面实在太广了。喜剧是具有能量的,特别是在当下大众非常需要情绪价值的时候,喜剧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黄渤:还是要感谢马东,《喜人奇妙夜》和“喜剧大赛”真正给予了一些喜剧人展示机会。虽然大家都笑称米未是“喜剧监狱”,在创排的那几个月里,选手们要高密度高强度地创作,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出一个作品来,还要真的能说得过去,其实这个创作过程是非常恐怖的,掉头发、熬夜、掉秤,但正因如此才迫使大家创作出一些好的作品,让观众看到。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大家的创作速度可能会放缓,一年能拿出一两个这样的作品就不错了。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节目积累了这么多让观众津津乐道的好作品,推出了这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喜剧演员,我觉得这是这些节目功德无量的地方。


马东:我们想做喜剧,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是先有喜剧的,其它戏剧形式是在喜剧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升华、进化,分流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流派。

喜剧是最大众的,是没有接受门槛的,但其实又蛮难的。它不是说像大家想的,俩人上去耍贫嘴就能把下面的人逗乐,逗乐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可能越来越难。所以在我们看来叫作“智力总投入”,需要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天生就是干这个的,同时又得投入大量的时间,还得推掉很多其它的工作在这儿被我们“虐”,才有可能把一个作品磨出来,但我们觉得这件事有价值。

反过来说,我们刚才还跟峥哥在后台聊,比如剧的这条生产线上,能不能给喜剧的创作者们更多的空间?因为在剧集制作端,可能平台会从流量、咖位去决定它的投入,但是喜剧的投入周期会更长,要求会更高。一部剧的时长和一部电影还不一样,它对包袱密度的要求和整体欢喜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平台能给予喜剧的创作更多宽容,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投入,我们相信它会获得更好的回报。


徐峥:在整个喜剧创作的过程中,所有工种都需要一个非常全面的建构。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做喜剧的人,就是说喜剧编剧的储备和喜剧编剧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太少了。

大家注意到以前我们中国还是有一些情景喜剧的,比如说《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后来随着喜剧的发展,怎么情景喜剧就没有了呢?我从戏剧学院毕业的时候,曾经一度认为自己非常适合演情景喜剧,而且我也很想演情景喜剧,我希望有特别好的编剧源源不断给我提供剧本,作为一个演员,我愿意自己在情景喜剧这个安全区里面伴随一个角色一起成长、一起表演。

我很羡慕美国的《六人行》和其它情景喜剧,演这样一个角色演10年或者10季,观众完全认识你,完全认识你演的这个角色,知道这个角色的优点、缺点。我们国内一直没有把这种内容发展出来。



黄渤:我去英国也看到了,有的剧已经演了50年了,曾经演小朋友的演员现在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一直在这儿演,演员和观众彼此陪伴着成长,这种黏合度是非常高的。

徐峥:我觉得是要有一种机制,让源源不断的创作者和年轻人可以进入到这套体系里面来,专注于喜剧,进行大量的喜剧创作。你看美国的发展已经到什么程度了?他们有最优秀的编剧不需要自己出来演了,一个剧本有十几个编剧围在一起想包袱,然后交给最适合做演员的人来演。目前我们还是有很多编剧是自己亲自上阵表演。


马东:喜剧也不是一个文学本能够解决的事情。因为喜剧有很多东西,即便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也是需要即兴发挥的,可能今天这个包袱这么使就对,但明天同样拍一场戏,这么使就不对了。所以就像峥哥说的,美国的整个喜剧产业基石是从即兴喜剧开始的,这么发展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要学习这些东西。

徐峥:这个(产业)建构还是很重要。从线下的脱口秀到短剧,然后到电视的情景喜剧,再到其中某一些人集中创作变成电影,这样才形成一个良性的喜剧环境,这里面可以产生喜剧IP。

其实我们现在拥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王皓史策先在综艺节目里面做出作品,包括张维伊你们《再见老张》这个作品,完全可以往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可以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电影,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成一个成熟的舞台剧,观众对熟悉的IP也有更多追随性。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喜剧创意、喜剧IP的延展,是真正健康、成熟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