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徐冰跨界执导,金牌剪辑师马修(Matthieu Laclau)剪辑的影片《蜻蜓之眼》于2017年8月12日在瑞士洛迦诺获得费比西奖一等奖、天主教人道主义奖特别提及奖、青少年评审团奖等多项大奖,一时之前引起热议。
与其他影片不同的是,该片的影像全部来自公共渠道的监控画面。从大概2000个小时的录像中提取素材,对于剪辑师来说可谓是非常大的挑战,该片的剪辑师马修直言:“这是我剪过的最难的电影。”
法国剪辑师马修因2007年到北京拍摄贾樟柯的纪录片《小贾回家》而进入中国工作,随后与贾樟柯合作了《天注定》、《山河故人》等影片,并荣获第50届金马奖最佳剪辑奖,可谓是国际金牌剪辑师,此次在去洛迦诺电影节在北京转机的时间,他抽空做了采访,为我们分享了他在中国的经历与身为剪辑师的经验。
电影《蜻蜓之眼》讲述的是一个无法界定自己身份的女孩蜻蜓一直在整容的故事,这部电影没有摄影,没有演员,所有的镜头都是来自于监控录像。素材非常庞大,覆盖面也很广。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他们需要从如此多的监控录像中找出形似的“男主”和“女主”,再依照之前编写的故事将之拼接在一起。所以无论是从编剧、导演还是剪辑的角度来说,这样一部影片都打破了传统的电影制作手法。
《蜻蜓之眼》对于剪辑师马修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坦言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这样的影片出现。首先在剪辑的过程中会出现非常多的可能性。从前的电影流程是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摄像,最后是剪辑,但是这部电影四个步骤是同步的,有时找不到合适的素材,他们就需要当场修改剧本来配合素材。其次所有的监控录像都是固定镜头,没有推拉摇移,这就需要剪辑师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画面更有意思。
导演徐冰说:“性别、衣着、环境,甚至口型等,都需要在剪辑中形成前后关系,如何处理这种不可思议的,有可能衔接的设想,一般来讲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是可能的。”
马修接手《蜻蜓之眼》之后整整一年都在做这个项目,后来新加入的一名剪辑师给了他一些新的想法。对他来说,《蜻蜓之眼》比其他电影难两三倍,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部电影的才具有不同寻常的实验意义。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官方杂志Pradolive评价此片:“这部影片迫使观众去怀疑对真实的定义。”
或许对于国内很多剪辑师来说,体量大,没有系统的学习会是非常大的问题,马修也说,因为国内的电影学院学习系统是从俄罗斯而来,他们所认为的是剪辑就是导演本人,在从前,导演只有帮忙控制机器的助手,而没有剪辑师这个职业。所以中的电影学院也没有剪辑专业。
“但导演其实是需要一个从客观的角度帮助他更加全面的看待电影的人。剪辑不可能是一次就完美的。在快速浏览素材之后,我会给导演写一封三四页的信,说出我的结构,想法,对角色的理解和我觉得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写有哪些纪录片或者电影对我影响很大,并且其中的创作方法是适合我们的片子的,想知道导演喜不喜欢这样的想法。”
马修分享了他的“分层剪辑”的工作经验。如今他做剪辑,会先对素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让同事帮助做粗剪,这是第一层。随后两个人一起合作,剪辑一个30分钟的版本给导演看,与导演进行深度交流,这是第二层。最后三个人一起再剪辑一版,这是第三层。
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会更加全面的理解剧情,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固定思维让电影陷入死胡同。
而对于剪辑过程中的技巧,他以范俭导演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中“诗歌片段”为例做了解释。
“首先范俭很会拍摄自然风景,所以运用这些空镜做底,可以充分展现导演的优势。其次这些风景的意象,曾经出现在余秀华的诗歌中,最后诗歌的文字在屏幕上显示,是需要有时间去浏览的,如果画面有很多信息就会杂乱,而运用好看的空镜就能将诗歌凸显出来了。”
他表示,剪辑师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沟通与交流才能碰撞出更好的火花。
马修在中国呆了九年,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他最开始与中国结缘,是因为贾樟柯导演。
当时他在巴黎读大三,因为非常喜欢贾樟柯的电影,便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贾樟柯的纪录片《小贾回家》。毕业之后,和他一同拍摄这部影片的一位中国同学回到中国,一年就与贾樟柯合作了五部电影,马修在此期间却什么也没做,所以他决定来到北京工作。
碰巧贾樟柯正在与韩杰导演合作《Hello!树先生》,当时两人对于这部影片的剪辑有不同的看法,在悬而未决之时,贾樟柯给了马修两个礼拜的时间让他重新剪辑,马修就改结构,加旁白,结果与之前的版本很不一样,也获得了贾樟柯的赞许。
此后,贾樟柯执导的《天注定》《山河故人》也与他合作,这些影片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不仅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提名,马修也因此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剪辑。
除了贾樟柯导演外,他也曾与国内多位优秀的导演合作,其中有纪录片(2011年赵琦导演的《殇城》、2017年范俭导演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也有剧情片(2013年杨荔钠导演的《春梦》)等等,对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电影,马修也有自己的看法。
“我很喜欢剪辑纪录片,纪录片需要理解真实的人物,无论是结构还是故事空间都比较大,因为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完全不知道每天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让人物更加真实、客观,尽可能从各个角度来理解片子中的任何一个人。”
这位法国剪辑师目前定居台北,目前他也正在与贾樟柯合作新片,在中国工作了这么多年,他说自己非常幸运。
虽然马修生于法国,但是他剪辑的中国影片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赞誉,他说:“虽然会有文化上的不同,但我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无论到哪里都是一样的。”这也许就是他做出很多优秀作品的原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