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从2024年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以来,总局发布多个“微短剧+”赋能行动计划,获得广泛关注与好评。这些项目的实施成效如何?
冯胜勇:2024年初以来,我们陆续启动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微短剧里看非遗”四个创作计划,并于2025年1月升级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实施成效显著,在2024年分五批共推荐162部优秀作品,取景地涉及31个省级行政区,播放量超60亿,为文旅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极大地拉动了文旅产业的消费力。该计划自推行以来,我们深入组织实施,引导各地结合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优秀微短剧。这些微短剧不仅提升了整体品质,还优化了供需结构,形成了“追剧打卡”的新风尚。
上海选送的微短剧《团圆》是“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之一
从已上线播出的微短剧来看,观众对于这种新型的旅游宣传方式反响热烈,许多剧集在上线后都获得了高点击率和较多好评,接受度高。同时,这些微短剧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文旅产业创新注入了新动能,极大地拉动了文旅产业的消费力。
据统计,一些取景地所在景区在微短剧播出后,接待游客数量实现了显著增长。例如,浙江省“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优秀作品15个取景地所在景区,在一段时间内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9.05%,微短剧赋能效益明显。
此外,该计划的实施还促进了微短剧创作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优化,涌现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微短剧。这些微短剧通过紧凑精彩的剧情,将文旅目的地的特色景观、民俗文化、美食风情等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身临其境般感受当地的魅力。
“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由广电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联合发起。目前,已发布了两批共24部优秀微短剧,涵盖法院、检察、公安等题材,推动微短剧赋能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鼓励带动制作机构参与创作,推出一批精品佳作,用微短剧演绎法律知识,以案释法,以案普法,让法治精神深入民心,助力法治中国建设。例如,小红书策划推出“云法庭请断案”微短剧项目,选取真实案例为基础创作微短剧,并在站内开展“模拟法庭”,邀请平台创作者和用户共同参与微短剧剧情辩护讨论,从而以“微短剧+法律”创新形式,引导用户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知识的熏陶,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2024年10月,央视频、澎湃新闻等18家单位发起“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
“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运用微短剧创作传播优势,充分联动各行各业、深度赋能品牌发展,鼓励带动品牌方、制作方、广告方等通力合作,共同讲好中国品牌创新发展的故事,搭建起品牌与消费者生动互动的重要桥梁,助力企业文化传播。品牌与故事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适配性,两者相辅相成,能够产生深远的共鸣。
“微短剧+品牌”的融合模式为丰富网络视听内容生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极大地拓展了内容创作的边界和可能性。计划实施以来推动了品牌与微短剧的深度融合,目前很多头部品牌已经开始制作自己的“小剧场”,将产品与微短剧完美结合,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目前,包含主流媒体、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内容制作机构、行业专业组织等在内的多家单位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微短剧业务。
总的来看,该计划启动以来,不仅加速了微短剧行业的发展,也为品牌营销带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品牌传播与内容创新的双赢局面。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正在成为推动网络视听内容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我们指导推动、“哈尔滨啤酒”出品的贺岁微短剧《我在尔滨很嗨皮》,在呈现哈尔滨特色美食、美景与振兴发展印记的同时,更将本土品牌与城市精神有机结合。该剧1月22日北方小年上线后播放量迅速过亿,实现微短剧+品牌+文旅三方赋能共赢。
“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计划前不久刚刚启动,旨在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致力融合古今,赋予微短剧艺术以非遗特色、增强其文化内涵,让非遗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形式焕发出新生机、促进其活态传承,着力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非遗题材微短剧作品,助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2025年,我们将指导创作一批有思想内涵、有艺术追求、有制作品质的非遗题材微短剧,搭建起微短剧与非遗良性互动的新桥梁。
今年,我们还计划启动“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推动微短剧融入科普知识和科学精神,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微短剧创作,助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赋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目前,我们正在指导《资治通鉴》重点微短剧项目创作,准备以此为开端,适时启动“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创作计划,以打造重点作品微短剧《资治通鉴》为契机,推动微短剧与中华经典古籍、名著名篇,以及其中的名人名句等传统文化资源相融合,创作播出一批源于经典、观照现实的“经典”微短剧,让经典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营造全社会学习经典、爱上经典的氛围。
除了上述创作计划之外,我们还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要,在“微短剧+”行动计划框架下谋划更多专题创作计划,充分释放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巨大潜力,进一步丰富微短剧题材类型和内容样态。
澎湃新闻:在2024年,我们看到微短剧行业呈现出明显的精品化趋势,广电总局在推动这一趋势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未来还有哪些计划?
冯胜勇:在2024年,广电总局推动微短剧行业精品化趋势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规范管理和创作提升。
加强规范管理方面:针对微短剧行业存在的问题,如作品质量低下、同质化竞争等,广电总局及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进行监管。例如,实施了微短剧管理新规,加强了微短剧片名的审核,对片名存在哗众取宠、低级庸俗等问题的部分微短剧,立即采取下线等措施。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乱象滋生,推动了微短剧向精品化发展。
加强创作提升方面:为了引导微短剧行业走精品化道路,广电总局还推出了多项微短剧创作计划。如“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等,这些计划在赋能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行业的同时,推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扩大了微短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未来,广电总局将继续加强微短剧的精品化创作要求,以今年1月4日发布的《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为抓手,深入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跟着微短剧来学法”“跟着微短剧来科普”“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微短剧里看品牌”“微短剧里看非遗”六大创作计划,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微短剧+”创作计划,推动更多优质、有深度的微短剧作品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