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于相机选择的咨询,是老狼每天的日常。有人说选机身很纠结,那是因为你对选镜头还不了解。玩单反,镜头才是你值得去研究的课题。面对众多的镜头,新人肯定是很懵逼,到底该怎么选?
镜头说明书你认真看过吗?
对于压根就没玩过单反的小白来说,看到长长的一串镜头型号,脑子顿时一片空白。IS是什么意思,VR又是什么意思,凭什么F2.8比F4要贵一倍多,凭什么佳能头有个L就身价不菲,凭什么尼康的E头比G头贵......太多太多的为什么,都是因为“无知”。
怎么办?恶补。对于这种系统性的东西,要想完全搞懂,还是那句话,先看说明书。剩下的,这篇文章里面老狼来告诉你。
简单道理先要明白
易用性:变焦>定焦
成像质量:大变焦比<小变焦比<定焦
最大光圈决定价格
镜头上标出的光圈,通常都是最大光圈。简单的说,这个数字越小,光圈越大,价格就越贵。为什么贵呢?因为光圈越大,堆料就越多,工艺要求就越高。
如果说,定焦头的最大光圈通常都是F1.8、F1.4、F1.2的话,那么变焦镜头会有两种呈现,一种是“非恒定光圈”,就比如EF 70-300mm f/4-5.6 IS II USM,f/4-5.6代表这只镜头在70mm端的最大光圈是F4,而在300mm端的光圈是F5.6。
另外一种是“恒定光圈”,比如EF 70-200mm f/2.8L IS IIUSM,无论是在70mm端,还是在200mm端,最大光圈都是F2.8。关于大光圈的好处,这里就不重复了,镜头一旦变成恒定光圈,设计会变得很复杂,也增加了校正的难度、镜片的数量,当然,体积重量成本也跟着全上去了。
说不喜欢大光圈,不喜欢恒定光圈镜头的,基本都是扯淡,无非就是预算不够,这样说很委婉吧。
变焦比决定格调
变焦一定比定焦方便,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用定焦呢?因为有些人压根就不想方便,人家要的是画质。因为定焦镜头画质永远都比变焦镜头好(这里也不能把话完全说死,至少95%以上)。
最专业的镜头都是定焦头,因为定焦会更精确,有更锐的焦内成像,更柔美的焦外虚化,边缘画质也是妥妥哒。变焦比越大,镜头经受的考验就越大,主要来自设计难度、体积、重量、成本几个方面,真的是太难权衡了。
有人问过老狼一个问题,为啥像18-200mm这样的镜头就不能设计成恒定大光圈,对技术人员来说,实现没问题,可如果镜头的直径变成碗口粗,单手都托不住,你会买吗?话说,也是天价,未必比你老婆的钻石戒指便宜。
其实玩摄影很多人都是从大变焦比镜头(诸如18-300mm、18-200、18-135mm),到小变焦比镜头(16-35mm、24-70mm),再到定焦头(50mm、85mm、135mm)的。
对于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被预算牵着鼻子走的,理解理解。仅仅图方便,选择大变焦比镜头的,那决定了你对摄影的格调,也就停留在到此一游了。
防抖决定年代
佳能的防抖镜头标志是IS,尼康的防抖镜头标志是VR,索尼没有防抖镜头,因为人家是机身防抖的,所以我要出去哭一会,对了,还有宾得也是的。此外,适马的防抖标志是OS,腾龙的防抖标志是VC。很多人一度纠结在机身防抖厉害,还是镜头防抖厉害。
一定要分出个好坏的话,应该是镜头防抖,但是老狼真诚的告诉你,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因为人家全家都防抖。为什么说防抖决定年代,因为防抖模块也在升级,有些镜头就是因为这个才跟着升级的,能够提升画质和补偿的效果,像尼康的VR是第一代防抖系统,理论上可以提高2-3档快门速度,VR2是第二代防抖系统,理论上可以提高4档快门速度。
关于L头是不是一定牛X
这并非绝对,举个典型的例子,佳能14-70mm以及24-105mm长期被称为伪红圈。就整体表现而言,的确达不到佳能顶级镜头的标准,之所以被纳入红圈的行列,有营销的目的。据我了解,不少人会冲着红圈去挑镜头。
在这里不妨给大家一个结论,但凡顶着红圈的佳能L头肯定售价不便宜,素质反正不会差,好坏关键看价格,数字不会骗人,相比没有红圈的镜头,保值率相对高。尼康家的金圈同理。索尼家的GM大师级镜头是个特例,各种数据都非常漂亮。宾得就不说了,很多人还沉浸在三公主的怀抱中。
尼康家D/G/E后缀有学问
网上解释有很多,但普遍太长,太理论化,心累。所以老狼浓缩一下。
卡口对比
卡口对比 上:AF-S70-200/2.8G VR II 下:AF-S70-200/2.8E FL VR
尼康镜头上的D、G后缀代表镜头有无光圈环。D后缀的含义是具备距离编码器,也就是开始支持3D矩阵测光和高级TTL闪光测光。G后缀则表示除具备D后缀镜头的功能外,镜头上取消实体光圈环;E后缀表示除具备G后缀镜头的功能外,机械驱动光圈改为内置电磁缺点光圈,不再以机身耦合连杆控制光圈收缩。
体现在价格上是D<G<E。
关于镜片越多越好,错误!
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一个大小合适的小孔,不需要镜片就能成像。但要是要使图像达到一定品质,最少需要三片,比如三片库克结构,还有sonnar、distagon、tessar、planar、double gauss等等结构。
在适马这两年力推黑硬粗的Art系列之后,有人错误的认为,堆料是一件好事。从理论上说镜片和镜片组越多,画质越烂,因为球面镜并不能将所有光线聚到一点上,这就是色散,透过镜片边缘进入的光线会偏离焦点形成像差。尤其在大光圈的时候,有较多光线可以通过镜片。
最明显就是一些光点会虚化成一团光,这是由于边缘位置进入的光线与中心聚焦的偏差较大所致。要解决这问题,要么缩小光圈(F8无狗头就是这么来的),还有就是使用更多的非球面镜片和ED镜片,加大球面镜片的半径。所以长焦镜头价格都不便宜,你花的钱并不是用在画质上,而是在为方便买单。这也是为什么定焦头比变焦头画质好的原因。
PK可以参考数据
实际上,选择镜头到了最后阶段往往会在2-3款镜头之间纠结。有人会先看MTF图。这么看MTF?可以查看文章:《怎么判断镜头素质?看懂MTF 从此不求人》。
很多人会选择去看评测,其实评测这个东西,还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有100个人说好,就有100个人说坏,买了的人,绝对不承认自己选错了,买不起的,有时候酸水直吐。
另外,在非正规环境下测试,拿着个相机去外面随便拍几张样片,就点评的,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只能作为参考依据之一,横向对比并不科学。老狼经常会去看DxOMark,它算是目前行业内可信度最高的按照工业标准对相机和镜头成像质量进行测量和排名的网站之一。
虽说不能被分数迷惑,但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至少人家有自己的测试仪和计算公式,能得出相当客观和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我个人觉得总分评分值得商榷,但单项测试数据还是值得相信的,毕竟要作假很容易被发现,尤其被量化后。如果大家觉得有必要,老狼找一期专门来说说,如何来看数据。
至于其他几家评测网站Minghtein、Diglloyd、Brenizer是采用实践方法来测试,TechRadar,Cameralabs采用ISO12233的标版,进行肉眼判断,非量化镜头分辨率,属于半科学化。北美最知名的镜头租赁公司LensRental的测试结果可信度也非常高,很多分析见解特别。
狼族旅行来了
中国有条最美66号公里,你知道吗?
狼族摄影公开课
狼族公开课 1~16集合籍
狼族公开课18~30集合籍
31集 | 拍出女神的好身材
32集 | 去老街拍一组人像
33集 | 怎么拍好情绪人像
34集 | 跑步怎么拍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