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传统佳节,腊八节
热腾腾的
文化腊八粥
已经为你煮好了
赶快来品尝吧
▼
说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腊八节”,最经典的莫过
《红楼梦》的第十九回
。黛玉头痛在闺房午憩,宝玉怕她睡多了伤神,便编了一个笑话逗乐她:
扬州有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洞里有群耗子精。为了熬腊八粥,老耗子派小耗子们下山盗取:
米、豆、红枣、栗子、落花生、菱角和香芋
。盗香芋的小耗子摇身变成一位窈窕少女,说世人只知“香芋”是果子,殊不知林家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
李垂谊演奏《红楼梦大提琴交响诗》
▼
这首交响诗由王立平的《红楼梦组曲》改编而成,以大提琴协奏曲的形式呈现,旋律唯美真挚,催人泪下。曲子分为四个部分:秋窗风雨夕、上元节、枉凝眉、葬花吟。
电视剧《红楼梦》经典配乐
▼
87版《红楼梦》的配乐流传三十余载,已成为中国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了!其中尤以“枉凝眉”和“葬花吟”为代表,淋漓展现了曹雪芹这部旷世杰作的深刻悲剧性。
北宋大文豪苏轼除了擅长填诗作词、书法绘画、通晓音律,
苏轼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
。所到之处皆留下美食足迹:东坡肉、东坡饼、羊蝎子.....贬到岭南就狂吃荔枝,贬到海南就猛吃生蚝。
相传他每年煮腊八粥都要亲自把关配料和火候,但煮出来的粥除了他自己外别人都
难以下咽
。他留下的几首腊八诗作还是很精彩的,比如:《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南歌子·腊八日饮怀民小阁》等。
♪♬
中国唱诗班系列短片《饮湖上初晴后雨》
▼
《饮湖上初晴后雨》取材于苏轼的名诗,讲述了文人怀才不遇,与友泛舟湖饮豁然开朗的情景。画风古朴唯美,细腻动人,人生纵然坎坷也怀有“拨云见月”之胸怀!
与苏轼诗词相关的歌曲
▼
东坡诗词,既有豪放博大,也有婉约深邃,不仅在古时万人传唱,在现代也是流行音乐的灵感源泉。其中,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就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名歌!
腊八节当然要齐家欢聚咯!
围观《金瓶梅》中西门府的腊八家宴
《金瓶梅》里西门府的腊八宴描写得十分详细,一派其乐融融。先上
小主食
:玫瑰馅小花卷,黑芝麻排叉,椒盐金饼,小火烧。
又端上
小咸菜
,翠绿的雪里蕻,晶莹剔透的海蜇丝拌豆芽。接着上
热菜
:红烧肘子,浓油赤酱;香酥乳鸽,金黄酥脆;雪菜乳饼,青白滑腻;馄饨鸡,异彩缤纷。
腊八粥
用镶嵌银边的五彩花卉小瓷钟盛着,由两个丫鬟端着,一路飘摇,玲珑献上。
揭开瓷盖玫瑰浓香立刻弥漫客房,上好大米熬得粘腻,用红杏叶型小勺搅一搅,露出了榛仁、栗子、乳白的落花生,甜脆的杏仁,外加五彩果脯蜜饯,使得腊八粥异彩缤纷。
♪♬
芭蕾舞剧《金瓶梅》片段
▼
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的《金瓶梅》由叶锦添、陈其钢等大师倾力加盟,用婉转的肢体语言、迷幻的舞台效果和音乐,展现了斑斓微妙的男女肉欲,散发着古典的情欲与禁忌。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配乐
▼
冯小刚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以上几首配乐有着极佳的氛围渲染效果,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结合的纯音乐,细腻展现出了主人翁精神的的孤独、落寞、执着与疲惫。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绝对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巅峰,他也被后人称赞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他平日最爱听别人讲奇闻怪谈,经过妙笔演绎,创作出诸多经典文言短篇小说。
据说,蒲松龄特别喜欢把
腊八粥和酒混在一起喝
。
在这种醉生梦死的状态下写作,难怪
能把妖鬼狐仙的题材写得如此鲜活饱满!
♪♬
谭盾《鬼戏》
▼
谭盾的《鬼戏》是一部为弦乐四重奏、琵琶、铁、纸、水、石头和人声而作的室内乐组曲,将中国传统的狐神巫鬼文化与西方后现代音乐形式结合,营造出一种“聊斋式”的艺术美学,怪诞缥缈的音效中蕴含深刻的人文情怀。
《倩女幽魂》经典插曲《殇》
▼
影视《倩女幽魂》改编自蒲松龄的《聂小倩》,《殇》是其一段凄美动人的插曲。不少网友将著名女大提琴家杜普蕾令人扼腕的悲惨命运与这首伤感的曲子莫名结合到一起,一度有谣传此曲是杜普蕾演绎的”天妒英才“之作。
腊八节别忘了祭祀祖先喔!
施耐庵的《水浒传》提醒你腊八本意
施耐庵在
《水浒传》的第三十二回
有写道:时当腊月初旬,山东人年例,腊日上坟。刘高之妻坐着轿子来上坟,被王矮虎掳回山寨,被宋江及时解救。
“腊”字本有祭祀和供奉的意思,中国传统节日多有“忠孝”的意味。腊八节不仅是过年的前奏,更是一个
供奉神明、祭祀祖先
的日子。除了吃粥、和亲人团聚,还勿忘挂念逝去的长辈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