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节后刚需:不饿肚子,也能减肥? ·  10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第一批买学习机的妈妈,已经后悔了 ·  11 小时前  
丁香妈妈  ·  大人有脚气会传染孩子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新书:《文心雕城:近代以来夏河城镇化进程研究》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10-10 09:58

正文

作者:郭志合 著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定价: ¥128

页数:278

书号:978-7-5201-4843-6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16世纪拉卜楞寺的兴建到21世纪以来夏河城镇的发展,通过档案的爬梳整理,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诸方面对夏河镇的城镇化历程进行了深描。本书认为夏河的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藏传佛教发展—寺院兴起—围寺而政、围寺而商、围寺而居—围寺而城—文心雕城”的过程。夏河城镇化演进的历程不仅是城镇空间的形成,城镇格局的变迁,而且是各种要素的重置。藏传佛教文化在夏河的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雕琢了城镇的民族特色。本书研究的个案,其所经历的路线和隐含的问题对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探索具有启发价值。

作者简介

郭志合,民族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地区城镇化。

目录

◎ 导论

一 研究综述

二 理论方法与主要内容

三 夏河自然生态图景与人文镜像

◎ 第一章 拉卜楞的历史与空间叙事

第一节 宗教空间的生产:拉卜楞寺的兴建

一 拉卜楞寺的兴建与发展

二 拉卜楞寺政教管理及地方治理

第二节 聚落及空间:拉卜楞塔哇和丛拉的兴起与发展

一 塔哇的形成与发展

二 丛拉的兴起与发展

三 人口与社会聚落演进谱系

小结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夏河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夏河城镇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夏河城镇的发展

一 政治管理格局形成与发展

二 商业贸易兴盛及经济发展

三 社会文化事业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夏河城镇发展的轨迹与模式

一 围寺而居:城镇人口聚落的演进

二 围寺而商:城镇商业与经济发展模式

三 寺镇互动:围寺而镇格局形成

小结

◎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夏河城镇的发展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夏河城镇的转型与发展

一 夏河城镇转型

二 夏河城镇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夏河城镇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 改革开放之初夏河城镇发展

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夏河城镇发展

三 经营土地:夏河城镇快速发展的基石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夏河城镇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 多元一体:21世纪夏河城镇整体发展新格局

二 一体多元:多元要素共同促进夏河城镇发展

三 经营城镇:夏河城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小结

◎ 第四章 城镇化空间的生产谱系

第一节 因寺而兴:拉卜楞空间的生产实践

一 文化空间的生产:藏传佛教的发展与传播

二 核聚与辐射:寺院的区位作用

第二节 围寺而城:夏河城镇化谱系

一 围寺而镇:城镇主体的形成与发展

二 由镇及城:城镇空间的再生产

三 一寺一城:寺城神圣与世俗空间的互动

第三节 围寺而商:夏河城镇化演进中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 信仰与资本互动:寺院兴起与商业演进

二 大格局与小格局:夏河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

三 寺院·商业·城镇:寺商互动与城镇演进

小结

◎ 第五章 文化化城镇与城镇化文化

第一节 围寺而城:藏区寺院型城镇的形成及演进

一 要塞:自然本天成

二 圣地:文化空间的禀赋

三 城镇:社会空间的生产

第二节 文心雕城:文化化城镇与城镇化文化

一 文心: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二 雕城:城镇文化形成及承续

三 文脉:沟通文化与城镇的虹桥

第三节 类型·模式·策略:亦寺亦城及其实践

一 类型:围寺而城类型的城镇化特点

二 模式:宗教·社会·城镇多元共生合力发展

三 策略:本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实践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