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图书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央视8.8高分的科学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 ... ·  10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我爸说他有点缺氧,转头就把我的... ·  10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你不理我的时候,我就感觉你是在和别人开房...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图书馆

融汇古今 创意启航|中国历代绘画里的衣食住行·数字人文工作坊第一阶段小结

浙江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24-05-26 13:35

正文

“中国历代绘画里的衣食住行·数字人文工作坊”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携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倾力打造,立足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成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面向全校学生展开招募。


这段交织着历史韵味与数字创新的旅程,在四月的春潮中扬帆启程。


目前,工作坊的第一阶段已圆满落幕。在此期间,我们见证了知识的火花如何在跨界交流中绚烂绽放,也看到了跨越时空的生活密码逐渐清晰。


4月13日


我们的旅程正式起航——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数字人文工作坊”正式 发布招募令

我们收获了超60位同学的热切回应,怀揣着对数字人文的憧憬,共赴这场跨界学习之约。

为了拥抱每一份热情,图书馆馆员与艺术考古学院老师灵活调整,向全体报名者开放第一阶段课程内容。


4月29日


首场课程讲座《历代绘画大系中的物质文化》 在艺术与考古学院项隆元老师的引领下生动展开。


项老师从物质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出发,从“尖底瓶”为切口, 融合文献、图像、民族志与实验方法,揭示了物质文化研究的魅力与多重证据法的精妙。


5月7日


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王一帆老师开展了 第二次课程——《历代绘画中的中华文明》


王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数据采集与出版经过,接着 从“大系”与文学、历史和哲学的多维关系阐述古代绘画蕴含的人文思想和精神。


以《洛神赋图》《中兴四将图》等经典绘画出发,基于图像学、文学、历史学互证、对比分析,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华文明阐释之间的关系,为学员们探索“大系”内涵与价值铺垫了重要基础。

选题成组

课程结束后,围绕大系里衣食住行,结合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与当前的研究热点, 工作坊通过导师发布选题与同学们自行选题,共形成7个研究小组 。每个小组约有5~6人组成。


成组后,各小组就开展了文献研读、资料收集、工具实践等前期准备工作。

小组

课题名称

第一组

数字人文视域下历代女性服饰风格演变轨迹分析

第二组

宋画与宋词中的“行”文化数字关联建构研究

第三组

基于多重证据的唐宋茶事演变规律研究

第四组

色彩与身份:历代绘画中服饰颜色的社会文化意义探究

第五组

历代绘画大系中“典型建筑平面”衍变

第六组

宋代饮食文化与农业技术的互动可视化

第七组

宋代人物画中物质意象研究

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小组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小组讨论剪影




5月19日


上午,在 主馆数字人文融空间323室 7个小组精彩纷呈的开题报告轮番上演


无论是古画中展示的服饰、出行方式、建筑形制亦或是饮食方式,各小组的同学们协作配合,发挥各自的专业所长,融通古今、碰撞数字与人文的花火,将各个小组课题的研究基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在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研究计划员毛若寒老师的指引下,每个小组也清晰地勾勒了未来的探索路径。

小组汇报剪影



同学们在第一阶段的感悟~

张徵韵(22级本科生,农业工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