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当代
我知道,打开一本书很难,但你需要了解“当代”。《当代》关注现实,尊重读者,支持原创。每日发布文坛最新消息、连载原创文学、与读者真诚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龙凤美玉,同心佑平安 ·  7 小时前  
唐诗三百首  ·  古代励志经典诗词,让你振奋一整年! ·  8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一缕藏香,独享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昨天  
为你读诗  ·  新的一年宜练流瑜伽:顺应自然,温暖四肢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你可以回头看,但记得朝前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当代

王蒙、莫言:寄语青年作家 | 关注

当代  · 公众号  · 文学  · 2024-09-03 14:49

正文

编者按


2024年 9月2日上午9时 ,由 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正式开幕。 3 7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作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赴这场关于青春、关于文学的盛宴。 开幕式现场,“人民艺术家”王蒙和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先后寄语,向青年作家们致以深切的期盼和诚挚的祝福,以下为两位的发言摘要。

王蒙


跑文学的马拉松,奔向更大的世界和更大的可能


我是1956年3月15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的与会者。能够有机会和参加本次青创会的各位同行、各位朋友见面,我很受鼓舞。我说一下我的祝愿。


第一,我们努力保持内心的热情和驱动的力量,保持兴趣和文气,保持对文学的追求。 对文学的追求,是我们这一辈子要做的事,来自对世界、对人生、对家国、对人民、对事业和幸福的追求,是一个感人的、动人的、迷人的途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能源和引擎。我们永远不会受任何消极与虚无论的影响。尽管人生有许多遗憾,但是面对“人生如梦”“沧海一粟”“意义本无”等说法,我们只能选择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和文学。和无穷、和永恒相比,哪怕我们近于零,但是和零相比,我们的成绩与可能性也无比地长久与远大。我们可以、我们甚至要立志赓续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光辉与魅力,否则何以对祖宗,何以对后人?


第二,突破小我,奔向人民。 回想1963年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我参加中国文联的读书会,见到了一些地方的文联领导同志,我立刻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我需要突破自己,不能只在北京市待着。我用几分钟的时间就确定了我要去新疆。我报告当时中国文联的领导刘芝明同志,得到了他的支持。后来在文革前夕特殊的情况下,自治区党委、文联想了一个办法,派我到当时条件最好的伊犁农村劳动锻炼,并担任人民公社副大队长,而且殷切地鼓励我拿起笔来。我做到了许多年和各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熟悉了许多过去不会的活计,学会了骑马跑一星期走山区和牧区。 人是可以突破自己的,人不能满足于自己,人不能只会欣赏自己,还要奔向更大的世界和更大的可能。


第三,我相信我们能够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个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包括信息的变局、知识的变局。我们得升级,得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学习社会,学习党史党建,学习中国式现代化,学习信息科学,学习人工智能,学习生命科学,学习材料科学,学习国防科学,学习历史地理,学习外语外事,学习人文社科。有专长,也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资源。我顺便说一句话,德国的大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去世后,他的家属邀请我到他的德国别墅去住了6个星期,我在那里报名参加了德语班。这时候我已经60多岁了,6个星期学不会我也要学,我觉得多学一点东西太可爱了。有人问我,说你学这么多、学这些玩意儿有什么用?我的看法是,学在前,用在后。你不可能用在前、临时学,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学习,学习以后早晚有用,永远有用,对你的精神状态、对你的心理、对你的健康都有用。


第四,我们要贴近现实,创造想象,发展智力,发展动能。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浅薄的写实和低级趣味,而应该有所扩充,拓宽我们的精神空间。我们必须有更勇敢与阔大的创造。


第五,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的处境和古往今来的许多作家是不一样的。 今年夏天我看了好多电影都是讲作家的,有巴尔扎克,有契诃夫,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我看着这些作家非常敬佩,也非常难过。有些西方电影描写的作家,看着都是神经病,而且都那么短命。契诃夫活了44岁,巴尔扎克写了那么多东西,他只活了51岁,他的神经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厉害。我就想到咱们中国的王勃,现在考证他的终年,一说是26岁,一说是34岁。李贺是26岁。我希望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能够身心健康,成为社会的健康的正能量,能够跑文学的马拉松。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感动我的一句话是,“我怕的是对不起我所遭受的痛苦”。是的, 写作中我们会想到痛苦,但同时中国人也会想到英勇奋斗、忘我牺牲、不断幸福、美好风景、发展奇迹,还有人们所受到的各种关心爱护,涓滴之恩、涌泉相报! 这是中国人的道德和感情。我们要表现我们的犀利、敏锐、幽默,也要表现我们的善良、深情、豁达、健壮和信心。





莫言


在火星写地球的故事


最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经常有“躺平”的愿望。今天本来也想“倚老卖老”一下,但刚才听了王蒙老师的发言,我感觉非常惭愧。王蒙老师比我大21岁,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斗志、他的创作能量、他的学习能力以及他对生活一直保持着的热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尽管望尘莫及,但也要努力追随。一会儿散会,我打算不坐车了,要跑步回家。今天晚上也不睡觉了,要连夜写作。明天我也不休息了,要去学校与学生见面,交流参加青创会的心得。我要努力地向前辈作家学习,忘掉自己的年龄;努力地向青年作家学习,学习你们对新质生活的敏感发现与新颖表现,争取能够为祖国为人民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前一段时间做了一个梦。梦到马斯克来中国招募第一批移民火星的志愿者,我没有犹豫,立刻就报名了。他们通知我去面试,面试的人竟然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她问我:“你为什么要去火星?”我说:“因为我没去过。”她又问:“去了之后,你还想回来吗?”我说:“如果能回来当然还想回来,回不来也就算了。”她又问我:“你去了想干什么?”我说:“我去写小说。”她说:“我们已经招了两个写小说的了,你还会写什么?”我说:“我正在学着写剧本。”她说:“我们正好缺一个写剧本的,你被录取了。” 接下来老师就问:“你到了火星上,写的内容是什么?”我说:“我写的还是地球啊。”


尽管我在火星上写作,尽管我周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写的还是地球的生活或者说是对地球生活的回忆。 我写的还是我熟悉的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实,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中国人民伟大的奋斗,中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所有奇迹和我们数千年里涌现出来的一批批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各种各样生动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我这样的想法是发自内心的,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尽管生活的环境是火星,尽管一切都和之前不同,但我的生活积累没办法改变,我是地球上的中国人,这是一个最根本的性质,不会改变。当然,在火星上写地球生活,这个崭新的角度必将会对写作产生深刻影响,必将会让文学具有新质。所以这个梦尽管虚幻,但我觉得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表现了我这个年近古稀的人,依然还是希望能够与时俱进,依然还是保持着一种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强烈兴趣。这一点,我觉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老人们”的一个特征。


朋友们,我们处在一个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的时代,处在一个人类的智力不断进步、人类的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让每个人都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让每个人都能扎根大地,放眼世界。这样的时代决定了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前人创造的文学是不一样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作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学。要准确地、多侧面地、更加丰富多彩地反映这个时代,就需要各个年龄段的作家共同努力。我们有我们的视角,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视角,大家共同努力,就能够书写当下、甚至预见未来的人类生活的变化,使文学不仅能够反映生活,甚至能从某种意义上改变生活。


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充满了新质,我们要投入这种新质生活,拥抱这种新质生活,发现这种新质生活对人的情感与行为的影响,并用具有新质的艺术手段与审美观念创造新的文艺作品与艺术形象。 除了向生活学习外,我们当然还要向历史学习,向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学习。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创造的文学经典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以这个为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创新。


感谢大会组织者邀请我来参加这次会议,这为我提供了向青年作家学习的机会,我感觉到你们的青春活力正源源不断地灌输到我的身上。我希望将来,假如我们在座的哪一位青年作家真正到了火星去写作,希望你拿起笔来的时候,能够想起今天上午我的发言。




稿件初审:周倩羽(实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