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懒人医考  ·  25报名审核材料清单汇总,下载 ·  4 天前  
转化医学网  ·  【专家风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  5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郑刚教授:2024年开发和使用的新型和新兴降脂药物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CMCC 2017|杨跃进:AMI再灌注时代急救进展与争议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09 21:44

正文

 CMCC 2017

  中国 重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致死率高,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非常紧要,可谓分秒必争,“时间就是心肌,就是生命,不得耽搁”。在2017年7月第11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杨跃进教授给大家解读了AMI再灌注时代急救的进展与争议。

首先,杨跃进教授强调了AMI的定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心源性猝死(SCD)、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指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心肌坏死即STEMI与NSTEMI。接着,杨跃进教授还分析了STEMI的病理生理,并总结了救治原则。STEMI是由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冠脉急性闭塞进而导致心肌坏死,根据此病理生理的救治原则应当是,首选冠脉再通治疗(溶栓、PCI或CABG)以恢复心肌血流和再灌注。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经典国际诊断标准为:典型的临床表现、ECG动态演变、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异常升高,有任何2个均可确诊。临床表现为:持续胸痛超过30分钟,含NTG1-2#不缓解,伴有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ECG:前壁、下后壁导联ST上升或CLBBB,即可确诊。


AMI的诊断依据如下,首先,心肌坏死证据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ESC/ACC,2000)、临床特征性改变(WHO,1979)、ECG特征性改变(WHO,1979)、影像学特征性改变(ESC/ACC/AHA,2007)及造影下冠脉狭窄或堵塞等。其次,AMI首发的特殊表现有心衰、晕厥、休克与上腹痛。需要注意的是,AMI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尤其是其他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绞痛、急性肺栓塞、气胸、心包炎、心肌炎、急腹症、应急性心肌病等。


接着,杨跃进教授介绍了AMI的救治原则与救治流程。AMI救治原则包括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抗血小板抗凝、尽快给予再灌注治疗,使闭塞的IRCA迅速再通,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缺血心肌,稳定易损板块。救治流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再灌注治疗,首选急性PCI或溶栓(IV);第二,一般治疗时应用心电血压监测、建立iv通道,辅助镇痛与吸氧,做溶栓或PCI准备;第三,药物治疗应用硝酸酯、β-B、ACEI、抗血小板、抗凝剂及他汀类;第四,并发症治疗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机械并发症、再梗死、低血压、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等;第五,恢复期(出院前)治疗进行血运重建术(PCI、CABG)。


关于AMI急救,2004年ACC/AHA STEMI指南指出,AMI再灌注治疗目标为应在发病120分钟内完成(对就诊早,大面积梗死者,应少于90分钟),溶栓应在30分钟内开始,而PCI应在90分钟内完成。该指南主张应将患者尽快转运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急诊PCI,杨跃进教授强调越快越好,争分夺秒,不得怠慢。时间就是心肌,就是生命,不得耽搁!


在讲解了AMI再灌注时代急救的进展后,杨跃进教授提出以下七点争议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争议1. 是否使用血栓抽吸导管?

TOTAL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无获益且脑血栓事件增加,但当下临床实践中,该用时还应使用。在部分特殊情况下比如明确血栓或不稳定病变时必须使用,否则栓塞和无再流风险很高。


争议2. 冠脉开通后心肌无再流(无再灌注),怎么办?

患者发生AMI,采用溶栓和PCI手段实现冠脉再通后,有37%的可能性会发生心肌组织无再流(无再灌注),引发严重心肌损害、进行性左室扩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预防AMI心肌无再流的主要措施有三:第一,运用远端保护和抽吸装置防范冠脉再通后的微血管栓塞;第二,使用血小板Ⅱa/Ⅲb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预防微血管的血栓形成和栓塞;第三,使用血管扩张剂重点防治微血管痉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西药均无效,只有中药通心络(TXL)有效。其中ELANTAN研究显示通心络可加速ST段回落、降低心肌无再流发生率以及缩小心梗面积。


争议3. 错过溶栓和PCI机会:闭塞IRA开通无获益且有害?

OAT研究表明,PCI组MI发生率比药物治疗组高的原因是PCI进行的过早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全球临床实践并未改变且指南就此问题并未做推荐。而在STEMI恢复期,对于闭塞IRA,过早进行PCI会增加血管无再流风险也可能同时存在心脏破裂风险。杨跃进教授指出STEMI恢复期进行PCI并非越早越好,而是迟些好。有以下几点原因:患者病情及心理稳定、梗死区心肌完全恢复(需4周)、心功能稳定、IRA病变稳定(不会或最少引起无再流)、无心脏破裂风险、PCI的TIMI Ⅲ级血流率应>95%,故适宜进行PCI的时间约2周,对于高危患者4周较佳,特殊情况需再延迟。


争议4. IABP是否有保驾作用?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IABP并无保驾作用,但在临床运用中效果明显,IABP不仅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且使高危患者在PCI中获益。IABP应用于术前,而非术中有问题时插入,原则上不应PCI术后插入IABP,除非有特别适应证如冠脉无再流术后。


争议5. 急诊PCI同时做Non-IRA是否有必要?

PRAMI、CVLPRIT及DANAMI 3研究显示可在急诊PCI同时做Non-IRA,达到预防再次血运重建的目的。但Registry(ALKK PCI,BC Cardiac)因病死率增加反对该结论。最新ACC/AHA指南将该证据升级为Ⅱb,但杨跃进教授认为急诊PCI同时做Non-IRA既无指征又具风险,所以毫无必要。


争议6. 再灌注治疗时代,AMI患者住院病死率是否有再降低可能性?

AMI患者住院病死原因有:心源性休克(39.1%)、心脏机械并发症(28.1%)、PCI相关并发症(28.2%)及合并症(4.5%)。各指南对如何防止心脏破裂均无推荐。杨跃进教授提出“新三联”药物,即合用通心络、负荷他汀与尼可地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心脏破裂死亡率。


争议7. AMI治疗指南相同,为何急救疗效差别很大?

卫生部医管司对北京18家三级医院AMI疗效调查结果显示,各医院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相差巨大,达12倍。杨跃进教授指出患者病情、监护条件、医院管理、对指南理解与责任心是没有差异的。差异可存在于循证医学不足、个体化(精细化)医疗缺失和团队实践(医疗水平)。


最后,杨跃进教授总结道,当前AMI救治进展迅速且显著,但争议尚存许多,需要深入探讨与具体分析。医者需探寻患者病死率差异大的原因,寻求防治技术新突破从而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循证医学从个体化医学脱胎而来向精细化医学迈进,需依靠临床医师的医疗水平和能力再一次进化。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