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瓣电影  ·  最高9分,尺度拉满,网飞真人秀实在太敢拍 ·  2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Coming of Age 2024 ... ·  5 天前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0923224617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美国人笑翻天的这出性丑闻,抱歉我笑不出来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1-10 22:55

正文

Sir推过很多国内纪录片,国外的少。


今天给你们来一发。


绝对猛。


去年年初,它在圣丹斯电影节被评:史上最好的竞选电影之一。




去年年末,都柏林影评人协会评出的年度最佳纪录片,也是它。




这么说吧,如果昨天梅姨怒怼川普,是冰山一角揭露政治人物的丑陋,那这一部,完全连拉带扒,扯下他们最后的遮羞布。


有种——


《韦纳》

Weiner



这是一部你前所未见的纪录片。


大多数纪录片拍底层生活,《韦纳》偏不。


它拍美帝政要伸手够向权力巅峰的瞬间,只差0.01毫米。


大多数纪录片拍芸芸众生,《韦纳》偏不。


它拍左右美国政治格局的人物,甚至有说法认为,希拉里冲刺总统的关键期,身上最深的一刀,正是韦纳捅的。



韦纳哥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他是美国前国会议员(任期为1999~2011年间),全名安东尼·韦纳


曾经前途无量,27岁当上纽约最年轻市政委员,一只脚踏进国会,民主党最受瞩目的新秀之一。


谁料到,2011年,风云突变,一张“露鸟照”,把这个政坛明星打入冷宫。


与今天不少国内男星的遭遇一样,这当然不是一张普通的自拍照,以此为线连根拔起的,是他和女网友不一般的性丑闻



……他唯有狼狈下台。


有谁料到,2013年,在家带了两年孩子的韦纳,竟东山再起,以浪子回头的形象竞选纽约市市长。


当时安东尼·韦纳为自己重返政坛定下了几大步骤——


竞选口号谦卑:我已经洗心革面了(I have changed.)




政策政见高调:曾经在国会发言时,满屏火山爆发般的激情。


共和党人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为英雄发声

耻辱啊!耻辱!!




最关键,作为被丑闻伤害最深的家庭,他的妻子胡玛,竟主动站起来,原谅他——我爱这个城市,我相信我的丈夫。


这无疑大大击中了推崇“第二次机会”的美国人


之后,数次民意调查均显示,韦纳已奔向纽约市长之位,连他自己都预感:


那段黑暗终于过去,我的生活又回来了。



当这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即将迎来圆满结局时,又有谁料到,曾经的女网友又回来了。


一波新高清无码裸照,让他又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人生的大起大落。



更要命的是,这次的女网友更放得开。除了爆照,她还上电视,对个中细节大谈特谈:


他最多一天给我打过五次性爱电话

也太想要了吧


光谈不够,还要去堵,带着星探跑到别人楼下要说法。


你们可有好戏看了




这场闹剧最后如何收场,Sir就不说了。


不得不赞幕后那班有种的制作团队。


比起一般纪录片作者安静本分地以观察者的视角记录,他们就显得格外“多事”。


喜欢躲到房间听韦纳小两口的悄悄话;女网友炸出来第二天,跑去和拍摄对象扯淡,刺探情绪;甚至偶尔抽身,面对面对当事人抛难堪问题。


连韦纳都吐槽——


“墙上的苍蝇”也会说话的吗?

我以为“墙上的苍蝇”式拍法,应该不显眼更不出声




简单说,《韦纳》一点不克制。相反,带着一种四姑六姨的好奇心,听人闲话、察人眼色,但“多事”以外,更透出一份观遍风月的老辣


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花花肠子,它一眼望到底。


女网友为啥出来闹?


为正义。


这个当时23岁的女生想红,想一脱成名,想成为下一个波多野结衣。


震精政坛的丑闻女主正式下海




媒体为何持续报道?


不都为真相。


有根据两次露鸟门照片,惊叹尺寸变化的;有节目煽风点火、怂恿女网友去闹事的;有意淫两人细节,现场朗诵色情短信的。


你在床上是不是也这么猛呢?

人家好想干你哦,未来的纽约市长



甚至那些冲着韦纳破口大骂的黑粉。


一边对韦纳说“我不怕你、我晓得你做的那些恶心事”,一边又骂韦纳老婆是“阿拉伯毛子”(种族歧视)


这,难道不是一位被活捉的键盘侠。



在这个事件中,丑闻成为了娱乐操作最佳的原料,有个人野心,有嗜血媒体,也有络绎不绝的追腥逐臭者。


这是个不留情面的故事,甚至于,这个故事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配合的参与者?


一次电视采访,主持人继续纠缠韦纳性丑闻,韦纳按捺不住,在电视直播中和主持人当场对呛,节目草草收场。


但之后韦纳回家一看,这直播被网络疯传。


刚刚打了败仗的韦纳不关心竞选,反而问老婆胡玛:


我和他(吵),看上去谁更占上风




胡玛看不下去,走开。


韦纳继续对着视频,看着看着,竟满意地笑出来。




种种一切,不禁让Sir想起美国媒体文化批评家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一书提到的“娱乐至死”。


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


Sir昨天第三图,关于“梅姨金球奖怒怼美国准总统特朗普”,被网络刷屏。


支持梅姨的肯定不在少数。


但反过来想,又是谁把这个“全是毛病”的“小人”推向左右美国权势的座位?


骂特朗普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但投给他的,难道又仅仅是无名无姓的选票吗?


或者,在争锋相对的价值对立中,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


当一个媒体自降身份,甘心当八卦丑闻的跟班,我们怎能指望还能见到客观中立的报道?


当一个政治家分不出轻重,那么乐于为群众的娱乐狂欢输送弹药,我们怎能指望他还能制定出福利大众的健康政策?


而当我们,掐断独立的思考与理智的判断,一次次为这些小丑们炮制的狗血肥皂剧献上尖叫,我们又怎能指望盛世的可能?


说到底,世道的败坏,都是一个个自我轻贱的看客,把世界轻易让给鄙视的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汁源,百度搜“《韦纳》+迅雷下载”


编辑助理:请叫我的全名达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