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沙白的决定,绝不是一个轻率的决定,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她的价值观和现实所做的深思熟虑的决定。没有什么决定,比保留还是放弃生命的决定,更庄严肃穆。
她病了很多年,经受了很多这个疾病的痛苦和折磨。这种痛苦和折磨,是藏在光彩照人的形象背后。
她不是自杀,是用生命做了一个选择。
她选择的是什么呢?
是保留那个她最珍惜的健康、漂亮、有尊严和活力的自我,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还是放弃那个自我,接受疾病,保留生命。
这个选择不是最后做的,是很早以前,她决定不依照传统的治疗红斑狼疮的方法时,已经做出了。
也许你会想,那个健康漂亮的“自我”是假的。都没有生命了,还有什么“自我”留下呢?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自我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现实层面的身体、生命?还是精神层面的理念、形象?究竟有没有那样一个自我,是生命完结以后仍然存在的?或者,究竟有没有一个自我,是你绝不想放弃的,因为你一旦觉得放弃了“她”,你就不再是你自己,所以,你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那个“自我”的?
当命运把她放到了那个残酷的选择的十字路口,她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那个自我,由此,她把自己的故事,放到了某种神话的范畴。
神话里,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原型。一件珍贵的东西失落了,需要用生命为代价去保有。
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赛姬,因为自己的过失,失去了神的恩典。从此,她踏遍千山万水也要找回失去的爱。神给她的最后的考验,是要去冥界讨要可以疗伤和永葆青春的膏药。为了进入冥界,她饮下了毒酒。
在神话里,死去的赛姬在另一个世界复活,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那个我们想保留的自我,会在另一个世界出现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凡人的不平凡,是在某些时刻,他们选择了,为他们所珍视的自我,付出生命的代价。
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牺牲和献祭,更让人动容。这不是自杀,是为了保全,是为了不让另一个自我消亡。
多说一句自杀。我在《中年之路2》中读过一句话:“无论什么样形式的自杀,究其本质,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彻底的改变。”
这句话其实对了一半,沙白的例子,
她选择死亡,究其本质,想要的是彻底的不改变
。不被疾病改变的人生。可是,在她的印象里,这一种不改变,也许只有终结生命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