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聚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制造也正迎来绝佳的发展机会。作为制造业中的重点,中国汽车工业自然也不会错过快速成长的机遇。
在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800万辆,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真正的汽车大国。同时,在国内实现快速壮大后,中国品牌车企也已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尤其是当出口量已不再是衡量一个车企国际化的唯一标准时,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才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又一新举措。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中国车企就已经开始了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的步伐,并且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不少车企也都尝到了海外研发带来的“产品红利”。接下来,小编就来梳理下,在“一带一路”这条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经济纽带上,有哪些主要中国车企已经走上了“研发之路”?
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在海外研发中心布局方面更是堪称大手笔。目前已建成“五国七地”的全球化研发体系。
在欧洲,长安汽车于2003年便在意大利都灵建立了造型设计中心,有超过百人的设计师团队承担了长安汽车从车身造型到产品定型的全部开发步骤。建立十几年间,以为长安完成了奔奔、CS35、CS75、逸动、CS55等热销车型和新车型的设计工作。
在完善设计的同时,长安汽车英国研发中心也在2010年投入使用,并成为长安全球动力总成研发的核心基地。长安CS95所采用的“蓝鲸”2.0T发动机便是英国研发中心的最新成果。根据规划,长安汽车在未来每年研发领域的投入将保持在销售总收入的5%以上,预计在“十三五”末,长安的研发资金最高将达到300亿元。
吉利汽车
在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吉利明显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并于2013年在瑞典哥德堡建立了第一家海外研发中心,该中心整合了沃尔沃和吉利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模块化的全新平台及相关部件,并设计出了吉利的首款中高级轿车博瑞。
此外,沃尔沃与吉利共同打造的紧凑型车模块化平台(CMA)未来将衍生出沃尔沃与吉利的多款车型。该平台将成为如S40、V40和XC40类的小型车和紧凑型车的基础架构。
除了瑞典,吉利在英国和西班牙也建立了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其中2015年,吉利加大了在英国的研发投入,在原有2.5亿英镑投资的基础上增加5千万英镑研发投入,将伦敦出租车在考文垂安斯蒂的新基地打造成吉利在英国的前沿技术研发中心,这使得吉利控股集团对伦敦出租车公司的总投资达到3亿英镑。
上汽集团
上海汽车英国技术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是上汽集团在英国开设的海外研发中心,隶属于上汽工程院。该中心共有超过300名中外工程师,其中外籍工程师有80%是原MG罗孚的开发人员。
成立10余年来,英国技术中心研发主导了荣威350、550、750等热销车型,未来将更多地聚焦于前期工程开发,利用工程师的技术经验优势,结合当地科研能力,以及快速获取欧洲市场信息的能力,将重点放在产品的前期策划、概念设计、法律法规方面,并在资源研究中投入一些前瞻性技术,如低碳技术、车联网技术、领先发动机技术等。
北汽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在2015年8月于美国硅谷开设了海外市场的首个研发中心,并计划每年研发4-6款车型。同年9月18日,北汽新能源与Meta公司合作的亚琛研发中心在德国亚琛挂牌成立,这是继硅谷研发中心后,北汽新能源的第二家海外研发中心,主要承担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研发,专注提升续航里程。
与美国硅谷研发中心不同的是,德国亚琛研发中心未来将负责研发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而电动汽车、电池以及车载信息系统的研发由硅谷研发中心的主要项目。
2016年2月,北汽新能源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正式成立了第四家海外研发中心。巴塞罗那研发中心将主要承担北汽新能源高性能运动车型的设计和研发,同时与西班牙CamposRacing公司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双方将在电动赛车、跑车以及全球电动赛车赛事领域开展技术人才交流、整车研发与测试、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深入合作。
江淮汽车
作为最早在意大利注册的中国汽车设计公司之一,江淮意大利研发中心成立于自2005年6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为拥有60名专家、占地面积5000超平米的国际团队,具备了完整的前期开发、操作及管理能力。
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江淮意大利研发中心一直与当地学术及科研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同时引进了国际的设计理念、流程及系统,并组织联络和引进国际一流的零部件及技术供应商。目前,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中热销的瑞风S3、瑞风S2等车型均出自于该研发中心。
(来源:汽车头条)
查看更多文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精彩汽车资讯随时掌握!
关于我们:
| 盖 | 世 | 汽 | 车 | 每 | 日 | 速 | 递 |
由盖世汽车领衔打造的汽车行业第一媒体
是汽车圈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联系与合作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