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在
人物、热点、互动、传播,最有内涵的信息安全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桦爸聊升学  ·  广东春季高考报考建议20241029(二) ·  昨天  
桦爸聊升学  ·  广东春季高考报考建议20241029(二) ·  昨天  
看雪学苑  ·  近年来最大的医疗数据泄露事件!Change ... ·  3 天前  
一亩三分地Warald  ·  亲身体验了一下最近的就业市场,确实难! ·  2 天前  
一亩三分地Warald  ·  亲身体验了一下最近的就业市场,确实难! ·  2 天前  
嘶吼专业版  ·  Linux 上的 Intel、AMD ... ·  3 天前  
德鲁克博雅管理  ·  带好团队的激励策略! ·  6 天前  
德鲁克博雅管理  ·  带好团队的激励策略!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安在

【回顾】刺风有道,吴翰清的云端飞扬

安在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 2016-08-27 08:57

正文

双11后的第一天,我们冒雨来到著名的“淘宝城”。一夜之间,昨日狂欢已然褪去,只在楼道电视屏上不断滚动着阿里人为双11傲人成绩庆贺的狂喜场面。诺大的楼堂静悄悄的,许多人都还在为彻夜的疯狂补觉呢。


下午2点,在阿里巴巴集团3号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他如约坐在了对面。清瘦的面庞,似略带腼腆,虽有一丝倦意,却无碍他目光的锐利。一位刚过而立却已名满业界的曾经的白帽子,现在阿里云云盾负责人,他就是吴翰清。




刺,大风,道哥,小黑,这些都是吴翰清的名称,也是他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着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当然,在所有这些符号里面,他最喜欢的,还是那根“刺”。无论事易时移,“刺”——这个他曾用鼠标随意勾勒出的符号,每一笔都锋芒毕露,一如他从网络到现实最可标称的特立独行。






少年初出,他已如芒在“刺”。


那年吴翰清15岁,从湖南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


“其实这不是一种特殊的身份,我想说,我和普通人一样。”作为少年班的一员,吴翰清总对旁人眼里附加于他身上的那道所谓的“天才光环”略感无奈。“后来我分到的是电子商务专业,看来和阿里很有缘。”他笑里略带一点释然,似乎在说,彼时那位少年,也是活在现实里,是接地气的。

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大学还鲜有信息安全专业,互联网的兴起则极大地撩动着校园爱好者们的神经。就像很多安全大牛那样,尽管吴翰清所学非专,但中学时候即因Coolfire的黑客教程而关注信息安全,基于西安交大计算机实验室的便利条件,吴翰清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并迅速提升,其与志同道合者成立的“幻影旅团”,培养并影响了一批安全行业翘楚,成为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安全组织之一。


信息安全成就了吴翰清,“幻影旅团”则需要一个ID,于是,“刺”刀出鞘了。


知乎社区里曾有人问,“吴翰清为什么叫刺总?”这个叫“刺”的人亲自给了回答。“那年我15岁,一个有着憧憬和幻想的年龄。自从接触到互联网,接触了黑客技术,我开始崇拜那些有着传奇故事的大牛。上网时少不了社区互动,社区里需要有个ID。本来想取名叫:某刺客,后来发现圈子里叫某刺客的太多了,而且略俗。最后就单叫一个刺字,显得酷一点了。”


“这根刺真的代表了你?”


“我希望自己像刺一样,十五岁的少年,内心至刚,性格锋利。”


“现在还是吗?”


“是的,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也许为人处世会稍微缓和些,但我的性格一直很刚直,话不转弯,时不时会拍桌子,哪怕面对领导也不妥协。我坚持的观点,很难改变。”


他曾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渗透测试、缓冲区溢出、网络攻击和Web安全技术。他曾以非常另类却不乏传奇色彩的方式谋得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他曾纵横并控制着偌大的网络世界如入无人之境。也曾以世界观的高度而自豪于能为上千万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保护和服务。


就像他做阿里云云盾,一次次主题演讲里宣示的那样,无惧传统规范和揣测非议,他只做自己认为正确并信念坚定的事情。


某种意义上,他一直是那根宛若利“刺”的少年。




大风



“刺”出不久,吴翰清开了博客——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这个名字不胫而走。


吴翰清的博客开在百度空间,颇受关注,一是他个人已经建立的影响力,所写一些安全技术文章都是实打实干货,;二是吴翰清的文笔极佳,行文流畅,阅读感舒适,拥趸众多自不在话下。


人如其名,“大风”一旦起兮,就此云端飞扬。

2005年吴翰清毕业,因朋友推荐去了阿里。关于面试,他曾在2012年出版的个人专著《白帽子讲Web安全》一书前言中写道:“在面试的过程中主管要求我展示自己的能力,于是我远程关闭了阿里巴巴内网上游运营商的一台路由设备,导致阿里巴巴内部网络中断。事后主管立即要求与运营商重新签订可用性协议。”


以传奇开始,自然会以传奇延续,作为阿里史上最年轻的安全技术专家,从入职之日起,吴翰清参与了阿里在安全建设方面所有的里程碑,此间暂且不表。


2008年,阿里首席架构师兼阿里云负责人王坚内部“挖人”,吴翰清所在的安全团队被“连锅端”。在此之前,淘宝还没有自己的安全团队,支付宝的安全团队主要做风控,吴翰清和他的团队则支撑起了所有子公司的安全工作。


大风凭地起,倏忽上云端,去阿里云三年后,吴翰清迎来了一次转折。


“王博士一来就说安全是云计算最重要的东西,一定要把安全团队弄过去。我们当时以为终于要翻身当家做主了,很高兴地和王博士一拍即合。整个团队很顺利就从B2B到了集团。”关于王坚,吴翰清写过一篇流传甚广的《王博士》,文中详细回忆了他与阿里云的“亲密接触”。

当时阿里正面临技术上的瓶颈。作为一家电商起家的公司,不同于百度的强技术和腾讯的强产品,阿里强在运营,但是随着集团的扩张,许多想法必须要通过技术来实现。阿里开始转变战略,将淘宝、支付宝、B2B等几家子公司的底部数据打通,这一项目取名“奔月计划”。


“飞天项目是阿里云为了‘奔月计划’而做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可以说阿里云之所以成立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吴翰清说。而为“飞天”以至于“奔月计划”托起基座的,则是吴翰清所负责的云计算安全。


起初,承载阿里人技术梦想的阿里云,积聚了一批技术专家,做事的逻辑是很纯粹的“我们能做什么,所以做什么”,而不是“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经过曾经的痛苦和煎熬,随着云计算步入实用阶段并迅速成为时代潮流,整个阿里云也从技术导向转变为了如今的客户导向,服务意识成了第一位,安全保障也成为安全服务,此为后话。


只是这风起云涌的过程中,多少变幻莫测,多少跌宕起伏,都成了“大风”拂过后的依稀传说。




道哥



2012年9月,由于个人发展的原因,吴翰清离开工作了8年的阿里,加入了安全宝创业团队。


安全宝是国内第一家完全基于SaaS模式为用户提供安全防护服务的公司,是创新工场投资的第一个安全项目。


都说创业维艰,“很锻炼人,主要是心累,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承受。”时至今日,暂别之后重回阿里,吴翰清仍然对那段虽只短暂两年却记忆犹新的创业经历唏嘘不已。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吴翰清对安全的理解,就像他无意中获得的“道哥”这个名号一样,有了另一番境界。


当时正值微信兴起,公众号刚开始试运行,一方面为了了解这个“新产品”,一方面也为公司做推广,吴翰清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起个什么名字?他想起了“道哥”。


缘起于2008年时的一次公开演讲,当时,吴翰清曾在台上讲,做安全要上升到道的层面。彼时《疯狂的石头》热映后的余波未了,其中“道哥”颇得人缘,于是,吴翰清就成了“道哥”。

就像他那本《白帽子讲Web安全》格外畅销一样,“道哥的黑板报”——吴翰清的微信公号一经创立,多产而出彩,很快成为安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个人公众号之一。


精力旺盛的吴翰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每天发文,字数不长,千字左右,内容以创业体验、管理思考、安全问题探讨为主,风格延续其博客,亦不乏文艺情结,自诩“走在创业路上文艺白帽子”的“道哥”,真正走在了纳工作为杂、化安全为简的悟道之路上了。


那段时间,吴翰清每天静思并写作,“这对我在安全宝创业很有好处,让我有一个平台传播我的思想。对创业公司来说,做PR很难,必须有一个自己说话的地方,不仅对公司业务有帮助,也在和友商‘打仗’的时候不至于被动。”吴翰清笑称自己的敏捷才思,就是长时间写博客写微信公号练就的。


不过,“道哥”也承认,“道哥的黑板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首先它并不具备媒体属性,也做不到与其他公众号的互相推广,更不愿意去接广告,因而终究不是一个能赚钱的“大号”。


他在2013年12月25日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为什么我不和人互推?在最早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互相推了几次。再往后,我就渐渐感觉到不太对劲……到了下半年,各种自媒体联盟涌现,基本上垄断了互推这个市场,游戏规则变成了一种制度和买卖,再加上找我做互推的都碰了一鼻子灰,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来问津我这颗又臭又硬的石头了。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我始终不是‘自媒体’,我始终认为我就是一写博客的,因为我的运作方式和媒体很不一样。能够向我的读者们输出我的价值观,我就已经很开心了,至于是否会多个几万或十几万的僵尸粉,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也许,还是骨子里至刚成“刺”的性格令他无法纵容一种简单的分享变味为商业化的所谓互利,再或者,“道哥”言道,勿需左道。


只是,这种悟道的过程,终究要以另一种“回归”而延续。


2014年9月,阿里巴巴收购安全宝“破壳”业务产品线。吴翰清带着他的技术团队重回阿里。新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吴翰清逐渐无暇顾及“道哥的黑板报”,“公众号还在更新,但比较慢,现在多写一些产品方面的内容,比如最近写的‘安骑士’。我希望通过云盾成就我,而不是我的文章。”此刻的吴翰清,对“道”的体悟多了几分务实。


“不过,要是有一天我只剩下了20个读者,我也会继续很开心的写只有20个人才能看的文章。我需要的只是一个说话的地方。”




小黑



回归阿里后,吴翰清担任阿里云云盾负责人。


“小黑”是他现在的名号,不起眼非特别,仿佛悟道般返璞归真。


在阿里,每个人都有一个花名,比如风清扬、鲁肃、孙权、逍遥子。因出道于阿里B2B,彼时还不像淘宝和支付宝那样人人起花名,回归阿里后的吴翰清,再想起花名时已经没了像样的选择,连“小黑”这样再普通不过的也已经有主了。所幸,这个后来的“假小黑”因名气太大,以至于盖过了先到的“真小黑”,吴翰清事实上已经牢牢地与“小黑”划上了等号。


经历过风乍起云初现的那个阶段,现在的吴翰清,接手负责“云盾”已是游刃有余。不像当初,安全只是云计算的支撑和保障,现时的“云盾”作为阿里云的安全品牌,通过搭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部署态势感知、安全网络、安骑士等应用,以及倡导与友商共建生态链的理念,为其客户提供全面的基础安全服务。


“我们的所有精力只会专注于满足客户的切实需要,不会在乎竞争对手说什么。云与传统厂商的关系是替代而不是升级,市场终将证明,传统厂商企图通过一套产品满足大部分需求的做法是难以为继的,这种所谓的需求更多是合规的需求,以满足测评为目的,因而创新乏力。阿里云积极寻找在平台上合作的创新企业,传统企业更应当对这些正在崛起的创新企业感到恐惧,因为最终杀死他们的不会是BAT,恰恰是这些在云端崛起的更灵活更专业更具创新精神的小企业。”


说这段话时,“小黑”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意气风发,只是轻描淡写一掠而过。


将安全的视角置于真正创造价值并且打造生态的层面,吴翰清正以务实之“道”托举起坚定之“刺”。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无论你见与不见,动与不动,“风”已过耳,“黑”若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