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话
平话,分享福州本地有趣的人、事、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最新最全的福州本地艺文演出资讯和艺文现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平话

三坊七巷洗银营巷,有一本福州最早的旅行指南

平话  · 公众号  · 福州  · 2017-07-27 10: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福州三坊七巷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叫洗银营巷,它东起闽山巷中段,北接衣锦坊西头,从巷头到巷尾总共要转五个弯,巷子不宽,两旁建筑一如既往的福州古民居风格,灰墙青瓦。正值三伏天酷暑难当的福州,行走在坊巷间的青石板路上,如沉入水底,只留高大马鞍墙上的一道蓝天。


三坊七巷·闽山巷


福州坊巷的命名皆有来历,洗银营巷名的由来却遍查不到,请教三坊七巷保护公司的徐老师,也知道的不很确切,只说因为有“洗”字,应该是和水有关,最早的衣锦坊就是叫通潮巷,有内河在此。


洗银营巷自清朝到民国住着一个望族——郑氏,现在的巷间仍然有人居住,不知是否郑氏后人。郑氏在洗银营巷的建宅立业从郑鹏程开始,郑鹏程是清朝嘉庆年间(距今200多年)的进士,当过我们大清朝的户部郎中(勉强对比现在的财政部司长),还当过江西袁州知府(宜春市长)。郑宅鼎盛时,涵盖现今洗银营巷首7个门内的整片建筑,坐北朝南、六院两进,一字摆开,占地面积2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224平方米。


三坊七巷·洗银营巷


郑鹏程的曾孙郑孝胥也是一个人物,曾经担任大清朝驻日本神户、大坂领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回国,当过大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清朝为外交事务特设的中央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一类)、湖南省布政使(相当于副省长)。1923年,由我们福州螺洲人陈宝琛(溥仪的老师)引荐给溥仪,和王国维等十二三人成了溥仪的“肱股之臣”(溥仪自己说的)。


溥仪和郑孝胥第一次见面,郑孝胥从盘古开天地一直谈到未来的大清中兴,说到慷慨激昂处,声泪俱下,让溥仪大为倾倒,破格授这位汉大臣为总理内务府大臣。但 郑孝胥 把公公们的能量估计的太低了,在内务府只干了三个月。


溥仪当时的外籍老师(英国人)叫庄士敦,他评价郑孝胥是“他在中国二十多年来最佩服的人,道德文章,全中国找不出第二位来,说到办事才干和魄力,没有比他更好的”(从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抄来的)。


1932年溥仪当了伪满州国的皇帝,郑孝胥担任总理大臣,从此负上了历史的骂名。

郑孝胥和溥仪


郑孝胥的诗词书法都极好,这得益于郑氏几代书香门第深厚的家学渊源。大清亡了,进入民国,郑鹏程的七世长孙、郑孝胥的侄子郑拔驾仍是福州文化圈的名流,他于民国21年(1932年)11月在洗银营3号写下一本《福州旅行指南》,这是我见过的第一本福州旅游指南书。


现在的洗银营4号,3号门不好看


1934年版《福州旅行指南》封面


郑拔驾在书的序言里这么说,福建这个地方风景好,气候也好,福州更是全省的精华所在,但是外地人为什么来福州的少呢?一个是因为交通不便(那时高铁和高速公路都还没通车),一个是因为方言听不懂(我们大hu州的方言是比较lan)。如果我们出一本旅游指南,那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我作为老福州人,福州各个地方我都很熟,如果有谁因为看到这本书来福州玩的话,我很荣幸。 一定请他吃正宗的鱼丸肉燕。


郑拔驾(以下简称“老郑”)在全书的开篇就罗列了一圈福州的秀丽景色,比如:




接下来的正文,老郑系统演绎了我们民国的福州城:

第一编 地理

第二编 风俗

第三编 交通

第四编 官署及公共事业

第五编 食宿游览

第六编 工商业

第七编 名胜古迹


读这样一本书,就如跌入历史的错层里。


时间过了80多年,书中的很多风景犹在,书中提到的那些老福州的风俗,却只能停留在老福州人儿时的记忆里,那些戏园店肆菜馆浴室大多都不见了。过去的时间很慢,100年只推进一小格,不像现在,过5年就像过了一个时代。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是福州人的一句老话。过去福州人的生活大抵是闲散的,别说离开福州,连五四北这样的乡下地方也轻易不去的。我揣摩着80多年前老郑的平常一天,在南街黄巷口的邮局寄出一封信,和塔巷口云林阁书纸店的掌柜攀讲几句(福州话“聊天”),然后一个人在狭长的闽山巷里漫步,思忖着他这本旅行指南的结构,还下决心花点功夫,去乡下(比如鼓山、金山、马尾)的远房亲戚家叨扰一番,收集些素材。





为了得到台江潮汐表的数据,他可能还要请在台江码头工作的表哥吃饭。吃饭地点不在南街杨桥巷口的聚春园菜馆,也至少要在南台苍霞洲的青年会洋菜部。表哥微微抿一口大兴春酒库十年的青红酒,正色告诉表弟老郑,初一日台江潮涨最高点时间是十二时八字(“字”是“刻”的福州话,12:40),然后……可能就醉了,千万别让我遇上这样的表哥。





以上关于郑拔驾(老郑)的日常全是杜撰,因为关于郑拔驾的记载非常之少(有机缘平话一定去拜访下他的后人),但是他为福州城留下了一本伟大的图书,就是这本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福州旅行指南》。这本指南,把民国的福州封印起来供我们浮想联翩。



那么,重点来了,平话想再版这本书, 有人愿意掏钱买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打赏平话最老的编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