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各省局和播出、制作平台积极响应总局相关政策,共同助推纪录片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其中,江苏省在政策扶持和新鲜提案大会的建设上多点发力,并在今年实施2018年度的纪录片人才扶持计划,为推动纪录片发展提供了一定启示。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呈现出一派充满活力的新气象,佳作频出,且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纪录片创作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诸多利好政策为纪录片产业一路保驾护航,对行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多年来,各省局和播出、制作平台也在积极响应总局相关政策。其中,江苏省在政策扶持和新鲜提案大会的建设上多点发力,并在今年实施2018年度的纪录片人才扶持计划,着力打造“纪录江苏”品牌。目前,这一项目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11月12日,2018年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项目看片会在北京举行。现场,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缪志红介绍了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情况,与会嘉宾观看了入选的五部作品,并就活动本身和作品进行交流和探讨。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逐渐加大纪录片扶持力度,鼓励国产纪录片精品创作,先后发布和推进“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扶持计划”和“记录新时代”工程等,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发现并培养优秀纪录片人才。
据缪志红介绍,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于今年4月底发布了《关于推荐2018年度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参训人员和创作选题的通知》,并于4月至9月组织实施2018年度的纪录片人才扶持计划,为江苏纪录片创作生产注入了新的动力。
扶持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扶持100名创作思想端正、业务基础扎实、创新能力较强的纪录片人才,扶持创作15-20部展现江苏人民奋斗历程的现实题材纪录短片。
经过遴选,活动共确定25名创作人员和5个创作选题。包括,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的《乡愫》、扬州广播电视台的《爱上中国》、镇江市广播电视台的《渡船·渡人·渡城》、常州市武进区广播电视台的《王华锋和三百个快递》以及南京华玥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归潮》。这5部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立足现实,以小人物和典型人物切入,记录了当下的社会和生活。
“我们既需要史诗级的作品也需要展现反应当下火热生活的鲜活作品。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和故事更值得挖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宣传处处长李忠志表示,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项目是对“记录新时代”工程的有力呼应。当下纪录片发展呼吁创作者更多地聚焦现实题材,更多聚焦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聚焦奋斗幸福观。“希望这一项目能够长期抓下去,久久为功,成效才会更显著。”
“江苏百人计划这个项目中,的的确确有很多有潜力的团队,他们可能需要一个机会。”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制片人张旭、北京发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浩珉、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副总监黄彩良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张雅欣作为导师代表肯定了扶持计划的价值和意义,并从具体创作层面分享了5部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方向。“百人计划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创作和播出了几个片子,更重要的是它的的确确能够建立起团队对纪录片的信心。” 张旭说。
基本的政策扶持之外,为了进一步从制作、播出、产业、人才等多个环节加大对国产纪录片的扶持引导力度,江苏省还从2016年起在每年开展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
三年来,江苏省培育了“新鲜提案”这一活动品牌,发现并培养了众多优秀纪录片人才,积极引导纪录片人拍摄更多反映新时代的故事。作为专注于发现和催生真实影像内容的产业交易和文化交流平台,新鲜提案大会一直致力于寻找与孵化优质作品,对入围的提案给予培训与奖金,为年轻纪录片人提供了更多机会。三年间,大会发掘了《生门》《零零后》等多部优秀纪录作品。
本次“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还与东山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紧密结合。在今年5月底的2018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开幕式上,江苏省“2018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正式启动。被选定的扶持人员集中观看2018新鲜提案大会真实影像大会新鲜放映并观摩2018新鲜提案大会真实影像大会提案环节。
借助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所聚拢的专业导师资源,扶持项目为每个创作小组聘请一位知名纪录片专家担任导师,跟踪辅导创作,并在专业活动观摩、集中授课、实训辅导、制作拍摄、后期包装、播出剪辑、宣发推广等环节给予支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何辉对江苏百人扶持计划的创新表示了肯定:一方面是合作模式创新,采用了导师加学员团队这样一个模式;另一方面是纪录片行业的生产模式创新,从创意孵化到最终宣发推广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链条。
在新媒体大潮下,“互联网+纪录片”的跨界活动也在尝试打破中国纪录片领域的“体制”界限,探索机构和创作者之间的行业分工与跨界合作。
从选题入手能够带动一批人,带动一部分作品的创作。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党委委员、纪录片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提到,由导师主导带领几个徒弟进行创作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勾连起不同的领域,实现政策扶持、资源、创作、平台等方面的跨界联合。“希望以江苏省局为代表的政府,加大投入支持扶持这些活动,让我们这个计划,不仅仅是出作品,更要出人才,而且出产业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副教授樊启鹏还强调了江苏省百人扶持计划项目品牌化的必要性。“江苏在纪录片传播和制作上有良好的基础,包括已经形成品牌化效应的纪录片小镇。在人才培养的扶持上,希望项目能够持续下去。这个持续不只是这个事儿的持续,也可以持续关注这些人,持续跟进这些创作者,在后续的项目上再给一些支持。”
据介绍,“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推选的优秀作品也将被优先推荐至每年的新鲜提案真实影像大会,创作团队将有机会面对国际、国内决策人进行现场提案,获得来自全球的融资及展播渠道,优先推荐至《纪录中国》栏目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及新媒体、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展播。
而对于未来作品的传播,何辉提到,在传统媒体和平台之外,作品也要拓展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推广。
缪志红表示,江苏省局将继续深入实施“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延伸发展空间,着力打造“纪录江苏”品牌。一是更加注重精品打造,加强与国家推动纪录片发展相关政策及江苏省扶持影视业发展政策相衔接;二是更加注重市场主体培育;三是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四是更加注重对外合作;五是更加注重拓展播出渠道,创新利用各种平台,加强江苏纪录片宣传推介。
作者:刘白
编辑:张榆泽 江勇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广电时评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号、凤凰号、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北京时间等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