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一条
视频 | 张一条 廖阿猫
廖阿猫作为【一条专栏】的幕后英雄,在两个月懒散的蜗居生活之后,终于进入了人生第一段需要打卡坐班的工作状态。(大家不要慌!一条专栏仍会稳稳地开播!)
令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初入职场的新奇,而是每天早晚高峰的夺魂地铁之旅。“忙碌的一天里最让你慰藉的是什么?”我期待他说点鼓舞人的鸡汤,没想到铁直如他,遇到这种伪文艺的问题,也会软萌地说:“猫。”
于是,根据地铁,根据猫,我们为你做了一期“地铁上的廖阿猫”。
无论北京的2000万人是不是在假装生活,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都稳定在1000万左右。以前坐班时,我离公司只有15分钟的步行距离,若非是赶早班出城的高铁,早上的地铁高峰时期,我是万万不敢亲自靠近。
听同事说他就见证过三个女孩子被人群挤哭,哭得梨花带雨,但是周围的人都很默然。画面我不敢想。
高峰也好,闲时也好,除了有同伴可以相聊甚欢的人,地铁里的大部分永远都是清一色地低头刷手机;相当刻苦用功的人则会捧着一本书,紧张地读着。
我无法像那些“大家”一样,从这些普通的行为举止判断出北京对外地人是否宽容、我们的国民正在经历什么样艰难的时刻……我只能以小见小地感受到了每个人都相同的孤独。
“以小见小”是我在日本影视作品中,中二之外,最能清晰感受到的一个特点了。
比起惊天动地的历史故事、伟人足迹,那些一叶知秋的故事并不见得比更关注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故事更受日本观众的欢迎。
比如家喻户晓的《深夜食堂》,就是最关注平凡人爱恨别离生老病死的作品。把人世间的五味杂陈包裹在每一份食物里,轻轻地问食客:“你在想什么?”
7月中旬在国内上映电影版《深夜食堂2》,最后一个故事很棒又很遗憾,但却将日本人追求的“以小见小”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