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元宇宙
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国内最重要的舆情报告和软件供应商之一,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www.gsdata.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四川筠连山体滑坡已致1人遇难28人失联丨一览 ... ·  16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舆论场观察丨山西大同“破门亮灯”风波中的三大 ... ·  16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反思张家界“两个菜要844元”风波 ... ·  2 天前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DeepSeek如何驱逐了传媒业?对于“系统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2025年春节假期交通出行超23亿人次、大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元宇宙

“房租暴涨”舆情海啸:那些从忧伤走向悲壮的年轻人

清元宇宙  · 公众号  · 舆情  · 2018-08-22 17:39

正文

真正的大讨论从八月份开始,起初只是零星的议论和吐槽,但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苦闷的租房体验正在引起强烈的共鸣时,集体性的焦躁情绪像三伏天里的巧克力,黏稠地蔓延开来。


2018年8月21日,按照战略时间表,还有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中国就要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了。但在这之前,我们还需要一点耐心,去面对一些迫在眉睫的困难,例如房租暴涨的问题。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租房其实是退而求其次的、过渡性的选择,他们大多是以“买房”为奋斗目标的。然而, 现实总是得寸进尺,白日梦一戳就破 ,被“房价”挤兑的喘不过气的那群年轻人,再次面临着被“房租”挤出大城市的窘境。

据统计,过去一年,在全国的一二线城市中,有13个城市房租涨幅超过20%。成都以30.98%的涨幅位列榜首。深圳紧随其后,涨幅高达29.68%,重庆、西安、天津、合肥等二线城市,涨幅全线超越北上广,而北京和广州的涨幅也均超过20%。


房租焦虑 蔓延在三伏天

租房是全民性议题,据清博舆情相关数据监测,截至14点(8月21日),关于“房租上涨”的媒体平台推文达3849次,其中微信623次,微博1068次,网页1179次,客户端743次,论坛108次(数据仅供参考);且随着延展性议题的扩散,数据仍在激增,这表明“房租上涨”正在持续刺激着媒体和公众的神经。


注:数据监测来自于“清博大数据”


真正的大讨论从八月份开始,起初只是零星的议论和吐槽,但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苦闷的租房体验正在引起强烈共鸣时,集体性的焦躁情绪像三伏天里的巧克力,黏稠地蔓延开来。此后,随着新闻报道铺天盖地的涌来,茫茫众人感到自己就处在新闻之中,渺小且真实,一些文章试图通过群像白描的手法还原这种感觉。

例如“谷雨实验室”在《中产从此难续租》一文中描写到:“4年前,回龙观在他眼里一片萧索,马路是弄脏鞋的泥地。上个月,房东告诉他房租要上涨1000元,涨幅是之前三年的总和。‘能接受就住,不能接受搬走。’房东说。往年每次涨价,房东都是商量的口吻,这次不同,是直接通知。”主人公是丁小强,在这篇长文中,关于他的描写点到为止,只是作为租客群像的一瞥。

“这是生活浮现危机的征兆”,一场不起眼的讨论在笔者的朋友圈展开,“它与人性的贪婪有关,所有的危机不都是由没有节制的贪欲导致的吗?”有人引用许知远的话作为回应。根据因果论,这是显而易见的逻辑,所有的矛头指向了万恶的资本,“各路资本正在炒作房租,要吸干年轻人的血”,租赁企业被千夫所指,“自如和蛋壳竞价抢房源,引爆了群众对于北京房租上涨的积怨。”情绪性的讨伐千篇一律,也是一大批公号文的主题。


理性的分析来自于专业人士和媒体,例如,公号“黔财有话说”在《北京房租大涨的逻辑》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卫星图解来说明“无论怎样‘谴责’恶意抬价的中介,我们看待任何价格问题时,都需要首先看看基本面——也就是供需。”证券时报的一篇专业文章也引起了广泛的传播,它的立意是,房租租金管制是教科书级错误,切不可再重复,并且指出“我们不能因此就妖魔化资本,情绪化的讨伐可能刺激出更糟糕的应对政策。一切必须理性。”讨论开始向理性的方向发展,但尚无解决之道。

涨租舆情特征透视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陈品妤曾经对深圳城中村的房租做过一次调研,2015年一个工友的房租是550元/月,到了2017年年底涨到了700元/月,涨幅高达27%。但是这位工友的工资只是随着深圳市最低工资调整,上涨了4%。

收入涨幅跟不上房租涨幅的情况下,住房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便引来聚焦。住房价格问题几乎成为社会的一块心病,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而且保持长期的话题性。

一、中介平台“垄断”争议成为导火索

此轮房租上涨舆情,起源于媒体对于自如和蛋壳两大中介平台竞价抢房源的报道。据悉,几个月时间里,北京房租涨幅超过20%,中介哄抬房租内幕曝光后,引发集中不满。当租金海啸激化的各种炮轰袭来,房屋中介首当其冲,尽管有人认为大面积拆违导致供不应求才是主因,但多数声音将现状归咎于租房市场的垄断化趋势。自媒体“包邮区”的一篇文章指出,“供需关系确实是根本原因,但是自如等大型运营商对价格的影响,之前一直被人为掩盖了。”



在8月21日召开的2018万科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万科总裁、首席执行管祝九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机构介入推高房租”的说法可能存在误会,住宅租赁市场容量很大,资本、机构介入租赁行业占比非常低。万科将把租赁住宅作为集团核心业务,机构介入时机才刚刚到来。


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上,住宅租赁市场像块橡皮泥,想怎么捏怎么捏,人们认不清它真实的形状。一切说法都难以得到充分的佐证。


二、舆情传染,负面情绪星火燎原

焦虑的舆情带有传染性,北京之后,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的房租上涨情况相继被披露。最近几天,一方面各地媒体都在关注房租季节性上涨的势头;另一方面,大量租客在社交媒体上传递、交流了对于住房成本的不安全感。这说明涨租已形成连锁反应,面对原地暴涨的租金,舆论的覆盖面不断扩张、负向情绪与日俱增。

三、本届年轻人带动舆情节奏走向悲情

“房租暴涨击垮了年轻人最后的尊严”“房租耗光了年轻人的首期”“房租是压垮年轻人的第一根稻草”……搜索房租上涨,关于年轻人的话题层出不穷。

涨租背后问题繁杂,但外界似乎都对其中一个结果达成了共识——作为租房主要群体的年轻人或成最大受害者。当利益格局无法打破,城市青年的生存困境就成了常态,他们只能被动接受持续涨价的局面。以至于有网友说:“时代哪里是在惩罚不买房的人,分明是在惩罚买不起房的年轻人。”


随着中国最后一批90后开始走向社会,他们既构成了网络舆论场的主流声音,也代表着长租住房的核心用户。因此,如若涨租仅仅是一个开始,那么网上围绕相关话题的争议恐怕也只是一个开始。年轻人从忧伤走向悲壮,勒紧裤腰带,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有远见的人意识到房租暴涨的背后将是消费降级的浪潮,是生活质量的倒退。

舆情的“存在与虚无”:忍是唯一的姿态

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触及的都是舆情中的焦虑症状。我们注意到,面对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舆情的演变并不遵循常规逻辑,其特点是易触发、累积型、回潮式。

具体表现为:首先,中介竞价个例经过简单传播后可以迅速发酵,产生裂变效益。其次,涨租风波是累积舆情的集中爆发,在这之前,人们心中早有情绪。最后,现在的焦虑有迹可循,过去出现过,以后很可能继续出现。

简而言之,舆论对于住房成本的批量化担忧是周期性的,也透露着十足的无奈感与幻灭感。因为上涨是趋势,也是既定事实。当然, 这一切都是一股浪潮,发生了也就发生了,控诉也罢,悲愤也罢,忍着几乎是唯一可能的姿态,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不是嘛?!


— [ THE END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