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哪吒2》杀疯了!有望破影史纪录 ·  20 小时前  
华尔街见闻  ·  打到美国死穴,DeepSeek真正动摇的是什么? ·  昨天  
第一财经  ·  18.05亿!创历史纪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中国铁建董事长孟凤朝:担当伟大使命,做好开“路”先锋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20 19:03

正文


6月19日上午9时19分,中国铁建所属铁一院勘察设计、十九局集团承建的世界最难隧道工程——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胜利贯通,为了列车能在5分钟内快速通行,建设者在这座13.6公里的隧道,奋斗了长达8年之久。


文 · 孟凤朝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原载于17年《国资报告》第6期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盛会,更是一次冲散阴霾、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大正能量的盛会。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把“一带一路”建设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愿景下去思考,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舞台和国际关系演进大格局上去谋划,放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大视野中去把握,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五个“之路”根植历史,面向未来,表明中国在新的起点上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人类与世界未来的思考,为今后“一带一路”建设乃至全球化怎么走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央企业,我们备受鼓舞,将进一步承担“贡献中国力量、展现中国担当”的光荣使命,做好基础建设领域的主力军、排头兵,与各国人民一起,用我们的实干和行动在“一带一路”上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担建设主力,筑繁荣之路


实践是最动人的旋律,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按照“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框架,作为中央企业“走出去”的代表,中国铁建紧紧跟随国家“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化道路上阔步前行,充分发挥技术、资金、管理等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落地生根到深耕细作,在“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设有境外机构或拥有项目,在建项目达159个,合同额141.34亿美元,占在建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总额的27.68%,拥有在手项目合同额超过170亿美元。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不断推进,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上个世纪,中国铁建建设的坦赞铁路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非洲的形象,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新技术、新装备为特点的新型中国铁路再次走出国门,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国家,并在非洲大陆遍地开花。2016年,中国铁建完成了一系列代表中国铁路海外建设领域最高水平的项目:中国在海外建设的首条高铁——土耳其安伊高铁完成最终验收,中国在海外建设的首条中国标准铁路——尼日利亚阿卡铁路开通运营,中国在海外建设的首条全产业链铁路——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跨国铁路通车并开创了“亚吉模式”,塔吉克斯坦瓦亚铁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首个开工并建成的铁路项目顺利通车。通过实践“一带一路”,中国铁建做强做大了铁路这个“压舱石”。

目前,中国铁建境外经营机构及在建项目由2015年的92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11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铁建在ENR“全球250家最大承包商”中长期保持前3名,彰显了强劲的海外经营实力。中国铁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紧紧依靠综合实力的提升,推进全产业链走出去,努力构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业,以股权投资、设计咨询、铁路运营管理、工业园投资开发与运营、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矿产资源开发、土地整理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为补充”的多元化经营格局,海外业务已由传统的工程承包拓展到房地产开发、自贸区建设、轻轨运营、矿产投资、国际贸易、装备制造等业务,公司主营业务基本全部实现了“走出去”。工程承包业务也由援外、施工总承包,向规划咨询、工程总承包、EPC+F、运营维护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基本上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中国铁建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建设沿线经济带,实现国际产能的广泛合作。


当创新标兵,注活力之源


中国铁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在众多工程建设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中国标准成功走向世界,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也在建设实践中,用高新技术为沿线各国注入了创新的活力之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技术标准逐步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中国铁建加快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标准国际化的步伐,主动融入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技术标准,无缝对接国际标准,致力于形成无空白、无交叉、无冲突的标准规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中国铁建已经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速铁路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再到领先的嬗变。采用中国标准,中国铁建设计建成了世界商业运营速度最快和海拔最高的铁路,京沪高铁和青藏铁路被海外誉为“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

如今,中国铁建把这一世界领先技术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中,让世界分享“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以中国高铁设计和装备制造的排头兵——铁四院、铁建重工为例。其中,仅铁四院设计建成的高铁里程,已占据全国高铁运营里程的50%以上。致力于“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铁建重工生产的高速道岔和高速弹条扣件刷新了中国最高速度和舒适度水平,广泛应用在中国高速铁路,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非洲、西亚、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已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并将中国高端地下装备输出到世界各地,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亚吉铁路电气化列车 


2016年10月,中国铁建参与建设的首条采用中国标准修建的海外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通车。作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建成通车的首条跨国铁路,亚吉铁路成为中国、吉布提、埃塞俄比亚三方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东非各国对中国技术标准有了直观及系统的认识。亚吉铁路从设计、施工、监理,到施工装备、通信信号和电气化设备、机车车辆,全部采用的是中国产品和技术。中国铁建通过亚吉铁路建设创造了“亚吉模式”,这种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中国标准实施的铁路项目,把包括建设、装备、运营在内的全产业链带出去;二是通过铁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以多种方式开展物流仓储、工业园、土地开发等合作项目,建设沿线经济带。这是由铁路串起互利共赢的故事,故事不会随着铁路的建成而结束,而会随着列车的飞驰一直延续下去,延伸到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周边乃至整个非洲。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中,中国铁建也经历着管理革新、创新发展的嬗变,我们不断积累国际化经验,化解一系列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创造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做文明使者,践大道之行


中国铁建坚持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走进去”的理念,主动做沟通文明、交流文化的友谊使者。中国铁建所到之处,以包容、友爱的和平心态,文明、实干的精神面貌,展示当代中国建设者的优良形象,编织着联结友谊的“心灵纽带”。中国铁建海外建设者曹保刚在尼日利亚为当地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首位被该国两个州同时授予最高酋长头衔的中国人,“中国酋长”的故事在非洲大地被传为佳话。

在建设中,中国铁建与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利益需求相结合,尽可能地挖掘彼此之间的利益交集点与契合点,在促进就业、热心公益、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双赢”和“共赢”,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奉上了更多获得感的“民生礼包”,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民带来福祉,促进民心相通。

在亚吉铁路施工中,中国铁建不因小利违背合同,积极主动地帮助缺少现代化铁路建设经验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公司少走弯路。在项目开工前,就制定了社区关系处理计划,主动拜访互动,与沿线部落建立了良好的社区关系,并克服困难帮助当地运输数万吨救灾粮食。在埃塞俄比亚区域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铁路为特色,工业园、公路、机场、港口等业务并肩发展”的“1+N”承包工程业务格局,不仅为当地建设了众多基础设施,还拉动了当地民众的就业需求。


中国铁建也一直在以平等、友善、互助、合作的姿态与沿线各国民众交往,主动参与扶贫、绿化、环保项目,以及为“海外希望工程”捐款等公益活动,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展示无疆大爱,以优秀品质赢得沿线国家的认同与支持,赢得当地百姓的信任与合作。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8.1级强烈地震时,在阿尔及利亚持续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大桥被冲垮,供水管道被冲毁时……,在尼日利亚,在苏丹,在阿曼,在沙特阿拉伯……,中国铁建所到之处,也像在国内一样,铁肩担当,锐身赴难。参与抢险救灾、扶贫助困、帮助当地民众建造生活设施、义务维修道路……,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中国铁建的建设者就出现在哪里。

责任扛在肩上,道路就在脚下。“一带一路”,流光溢彩,能成为这个时代融通世界的开路先锋、文明使者,我们由衷自豪,也将不负厚望,砥砺前行,为推进这项伟大的事业,奉献我们自己的伟大实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下单






《国资报告》现身国资委官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