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年龄迷航”现象的核心因素,是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打乱了所有与年纪匹配的可能——少年不再穷、三十无法而立、四十有可能失业。
年轻人开始疑惑年龄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每个数字背后已经看不见一套固定的生活方式。
1. 个体化时代:更漫长的自我探索与更多元可能
最近十年,是中国个体化进程高度浓缩的十年。80末、90初,作为第一代成长在个体化社会的个体,其所面临的自我探索命题前所未有的复杂与艰难。
摆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既定的经验和命运,每个人都肩负着自我发现、自主决策的使命,每个个体的独特也使得他人的经验不再具有绝对的模仿价值。这导致了其学习期与探索期的无限延长。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渐渐开始孕育出真正的“大都市生活方式”,其具有的更孤独、更包容、更多元的特性,也成为个体多元选择的包容之处与“宝宝”的温床。
2. 风口时代:前所未有的近身风险与近身机遇
生活在“风口时代”,就像赤脚走过一片风险砂砾和机遇贝壳混杂的海滩。波动和不确定性成为时代主题,高度发达的社交媒体将这些风险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眼前,人们从未如此鲜活地感知风险近身带来的刺激。
而与高度风险与不确定性相对的,是看似遍地的机遇与风口。由文化消费爆炸、日常消费升级与互联网产业共同引领的风口浪潮,带来了机遇的井喷。无论职业、学历、身价、年龄,人人都有入场分一杯羹的机会。
曾经因为“年龄”带来的财力、资源、眼界、经验方面的差距,在互联网时代的遍地机遇面前,已被迅速消弭。这是造成“年龄迷航”的重要背景。
3. 后喻时代:更早的宠爱,与更早的抛弃。
在“后喻时代”,最具传喻价值的不再是长辈的经验,而是后辈对于社会的不断创造革新。
在互联网普及、全球化加速,信息不断爆炸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年长者的经验和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后喻时代”强调的核心是野蛮生长的创新能力,永远在要求”年轻、更年轻”。
因此,一旦出现更新、更有创造性的新一代,旧有一代就迅速被贴上“衰老”的标签,和他们的父辈一起被抛在身后,成为“时间移民”。更早的宠爱,更早的抛弃,这正是后喻时代的残忍之处,也正是今天的90后们将继续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