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猫财经  ·  一个兽医,套现30亿的操作…… ·  昨天  
伍戈经济笔记  ·  经济,当外部变化 II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适当放宽!上海宣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家族人才辈出,受人景仰,曾国藩却为何被后人称为“耻辱”?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4 12:50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关于家,有一句话,说得妙极:

 

一个子女,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能有多大的福报,多来自于这个族群的“德行”,无他。

 

相信年岁越大,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越深刻,而在这方面,曾国藩及其曾氏家族堪称典范。

 

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其人才辈出令国人景仰与好奇。要知道,曾氏家族中,取得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多达百余人,外交、数学、化工、医学军政、文化艺术、农业科技等等领域,都有曾氏后人星光璀璨,星罗密布。

 

作为曾氏家族家风的核心掌舵人曾国藩,究竟有何秘诀?讨论的人虽多,但真正以史料为基础,进行系统探究并能深入浅出地讲清楚的人甚少。央视《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张宏杰老师,历时五年,帮你理透曾氏家族长盛百年的密码,你将收获的内容如下:

 

1、曾氏后人称曾国藩是家族的耻辱?

2、《曾国藩家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3、曾国藩持家四大方法论。


来源丨正和岛(zhenghedao)

作者丨张宏杰



(一)


因为写《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曾氏后人。

 

他是一位退休工程师。我问他,您对曾国藩这个人是什么印象?曾国藩家书,湘乡曾氏的家风,对您从小有什么影响?

 

他一开口,先咳了一声,说:

 

我对曾国藩,其实没印象。要说有印象,那就是这个人是我们家族的耻辱。为什么呢?因为我成长的年代,曾国藩是“汉奸”“卖国贼”啊,所以我们家里有一个默契,从来没有人提曾国藩。曾国藩是我们的“原罪”,我们都夹着尾巴做人。更别说读曾国藩家书,到哪找去啊。改革开放以前,全中国你上哪找曾国藩家书去?所以曾国藩家书,你们读过,我以前还真没读过。你要说曾氏家族的家风对我的影响,我还真说不上来。

 媒体这两年经常讲“家风文化”。

 

有一天,我去拜访戴逸先生,戴老是常熟人,常熟有很多文化世家。他说,过去那些大家族出来的人,很多人气质风度确实很好,特别礼貌特别有分寸。那是一个家族多少代滋长积淀下来的东西。

 

他说,他还曾和湘乡曾氏的后人共事过。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楷解放后一直在人大清史所工作。戴老说,曾宪楷的接人待物,真是有一股大家风范,为人修养极好,特别谦和,特别乐于助人。传统社会的大家族,是有所谓“封建落后”的东西,但是也有很多有价值的传统。

 

戴老说,家风家教确实是一个看得见感受得着的东西,是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每个人的,因此文化传统的主要传递方式就是家风家教。不过现在很多东西已经荡然无存了。要想延续家风文化,我们还需要从根上捡拾。



(二)


曾氏家族的家风,最主要的塑造者当然是曾国藩。

 

曾国藩兄弟五人,姊妹四人,上有父母,下有二子。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里面,家大于国,孝高于忠。一个人,可以为父绝君,却不能为君绝父。因此曾国藩必须家国兼顾。在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同时,他对家庭、对家族也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努力的印迹,就是今天的《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曾国藩对家族的极强的责任心。

 

曾国藩是家中长子,族中长孙,是家族中责任最重的一个人。曾国藩对诸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尽责的。

 

有一句话,说湖南人只有“出湖”之后,才有出息。意思是说,湖南人虽然有奋斗精神,但是湖南毕竟封闭偏僻,风气保守。所以湖南人不出洞庭湖,终是井底之蛙。

 

曾国藩作为一只幸运的青蛙,一跃到了北京,他眼中的大千世界,无比新奇壮阔。所以他在京期间,一有所见、所获、所得,都急着第一时间汇报与诸弟,与兄弟们分享,唯恐一日之迟。

 

所以曾国藩京官早期的家书,就是井外之蛙向井内的殷殷致语。这部分家书,多长篇大论,其功夫不在写翰林大卷之下。诸弟的成长、成就,就是他的责任。这个责任,他负得辛苦,也负得愉快。

 

带兵打仗期间,他写给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的家书,仍然同在京时一样,殷切详尽,只不过分享的内容,从诗文写作、理学修炼,变成了如何带兵打仗,如何与上下级相处。

 

正是在他手把手的教导下,曾国荃从一个土秀才变成了天下名将,封爵开府。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曾国荃很可能以一个乡村塾师的身份终老此生。



(三)


曾国藩家书的第二个特点,是真实、坦率。

 

做为一个理学家和老资格的官僚,曾国藩在很多时候说话做事是非常有保留的,甚至他的日记都记得非常谨慎,绝少品评政治。

 

但是,他在家书中的状态却非常真实,毫无保留。他在这些文字当中分享了自己最深刻的人生经验,表现了自己最真实的生命状态。

 

曾国藩在家书中公然和家人讨论他年轻时是否得过梅毒,汇报自己娶妾的过程。他对家人说话非常直接,正如他自己所说,“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有的时候不免因为过于直接惹得家人恼怒。“昨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曾国藩家书的第三个特点“平易”。

 

曾国藩是一个“平庸”的人。他没有同时代人胡林翼那样的手段、左宗棠那样的凌厉、李鸿章那样的明快,更没有前人诸葛亮那样的智谋,曹操那样的雄霸,王阳明那样的超绝。他是古今中外名人中,最没有天份的一个,常常被他人包括自己的弟弟曾国荃瞧不起。

 

他一生没有说过什么惊人之语,家书也都是老生常谈。但和他人不同的是,曾国藩自己所说的,首先都经过了自己的反复思考,确有所得,确有体会,他才会对别人说。

 

其次,他所说的,自己都做到了。或者说,要求别人做到的,他首先做到了,这就让他的家书有与众不同的说服力。梁启超在谈到曾国藩所总结出来的人生道理时也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

 

他所说的话,字字都是从阅历中来,符合实际,所以亲切有味,可以使我们受益无穷,不是唐宋之后的那些儒生们所能比拟的。

 

那么,曾国藩对兄弟子侄们经常念叨的老生常谈都有哪些呢?


 

(四)

 

第一是和。

 

儒家兄弟伦理当中,首重“和”字,最怕的是“不和”。曾国藩自己曾在家书中说过:“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第二是立志。

 

“立志”或者说确立一个终身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巨大潜力。

 

曾国藩对这一点体认极深。他曾说过,立志譬如打地基。“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如居室然,宏大则所宅者广,托庇者众。诚信则置趾甚固,结构甚牢。”只有基础广阔、结实,才能在上面盖起宏伟壮大的生命之殿。

 

他在给诸弟的信中说,不必占小便宜:“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名声既出,信义既著,随便答言,无事不成,不必爱此小便宜也。”也就是说,如果做成了光明磊落的伟人,人生日用、建功立业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第三是勤。

 

曾国藩说:“勤如天地之阳气,凡立身、居家、作官、治军,皆赖阳气鼓荡。勤则兴旺,惰则衰颓。”

 

曾国藩认为,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站得住,首先要勤劳:“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

 

他认为习劳可以磨炼精神,让人一天天强大精明。他说:“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又说:“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勤可以补救愚拙,不知者将渐知,不能者将渐能。”

 

第四是恒。

 

曾国藩曾说:“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恒就是坚持、有规律。他说“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他说,每天只有踏踏实实在做几件事,而不是虚度,才不会有愧于心:“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王事之处无多,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第五是诚。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在咸丰八年,曾国藩在老家写信给弟弟曾国荃说:

 

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须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同趋日下也。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就是说,你在外边,千万不要走入机巧这一路,要是习惯了用机巧,那就会一天比一天堕落。纵使别人都对你使心眼,你要坚持假装不知道,一直以笨拙、真诚来回应他,时间长了,他也不好意思和你耍心眼了。如果你也和他钩心斗角,两个人进入恶性循环,那事情只能会越来越坏。

 


(五)

 

曾国藩家书的第四个特点是因人施教。



曾国藩的诸弟当中,能力最强的是曾国荃。曾国藩对他全力培养,花费了极大心力。


对曾国荃,曾国藩常讲“强”与“弱”的关系。

 

曾国藩一生推崇“强”这个品质。他说,“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但是,强也分多种。一种是“自强”,也就是能战胜自己。另一种是“刚愎”,那是虚张声势的逞强,处处争强好胜,凡事都要占尖,“以客气胜人”。

 

曾国荃不患不好强,患在过于好强。他天性“霸蛮”,年轻气盛,一味好强。在湘军内部,处处争强好胜,因此和其他诸将关系相处得不好。

 

曾国藩经常向他强调,凡事过犹不及,强也是这样: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曾国藩认为,曾国荃之强是匹夫之强,这种强固然可以取胜于一时,却很可能取败于长远。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因为逞强好勇而大败。

 

因此,只有“自强”才是真正的强,“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处处皆强就是弱。如果处处都争强好胜,各种好处都想得到,很容易犯错误。做人当强,亦当弱。立身当强,待人当弱。做事当进,享受当退: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公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六)

 

曾国藩的另一个弟弟曾国潢性格和曾国荃很像,都是粗蛮强横。但是才力智商较曾国荃差了一大截。对他,曾国藩不多讲大道理,只提具体要求。

 

和大力提携其他三个兄弟不同,曾国藩给资质最差的曾国潢只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在家专心管理家务。因为他吃得了辛苦,肯于付出。虽然能力平平,但是曾国潢以高官长兄为靠山,在地方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湘乡第一绅士”甚至“唯一绅士”自命,到处帮人办事,出入官场。

 

曾国藩的另一个弟弟曾国华,是几个弟弟当中最让曾国藩甚至是全家操心的。曾国华的文笔在几兄弟当中是最出色的,思路奇崛,情感丰富,所以曾国藩称他有“不羁之才”。然而文学天分好的人敏感、脆弱、偏激。曾国华正是这样。曾国藩经常批评他“牢骚太多,性情太懒”,不能承担起家族责任。

 

所以曾国藩一直致力于纠正他身上的缺点,让他化懒为勤,化偏僻为正大。曾国藩还针对他的性格特点,给他起了个字“温甫”,教他谦抑、平和。 

 

最小的弟弟曾国葆性情谦退,是兄弟当中最听曾国藩话的,对曾国藩的每句话都奉之唯谨。曾国藩充分肯定曾国葆的“天性笃厚”,但又指出,过于谦退也不好:“季弟信亦谦虚可爱,然徒谦亦不好,总要努力前进。”

 

曾国藩经常告诫弟弟们不要过度执著于功名科考:“此中误人终身多矣”。他在家书中一贯主张,读书重在明理,要通过先贤文字,体会修身为人之道,领悟办事处世之方,才能有益于已,有益于世。



他的科举观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勿以考卷误终身”。 如果读书能明理,就算没有考中,也可以著书立说,或者作幕僚做实事,总之不怕没饭吃。反之,如果没有真学问,即使侥幸考中了,一生也是失败的。

 

他说,“盖人有读书则已,亦既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之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


▲ 唐浩明推荐语:“曾氏家族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它的人才辈出令国人景仰与好奇。作为这个家族的开创者曾国藩,他是怎样修身齐家、善待家人,并为家族营造一个传之久远的良好家风等等,宏杰以他惯有的扎实入微的治学风格为我们娓娓道来,相信能给读者多方面的启发。”


(备注:本文节选自《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的序文,张宏杰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中南博集天卷读行者品牌)


推荐

阅读



本期编辑 陈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