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都周刊  ·  何小鹏,重磅官宣! ·  昨天  
新华社  ·  新纪录!90.2亿人次! ·  昨天  
笛扬新闻  ·  注意!柯桥要发这笔钱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有钱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小气,穷人只能小心翼翼的大方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19-12-29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麻省理工有对夫妻,再加上他们的一位同事,他们花了20年的时间,奔走于18个国家,发现了一个现象——
有钱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小气,穷人只能小心翼翼的大方。
就因为这个发现,他们夺得了2019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真的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发现。
——就就

作者 | 雾满拦江
来源 | 雾满拦江(ID:lwwuwuwu)

01


三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简述为:


第一: 穷人更擅长浪费钱。


比如,非洲有些农民,世界各种机构给他们资助,想让他们成为有产者,从贫困状态中走出来。但他们拿到这些钱,咣叽一声,举办一个盛大葬礼,钱就没了。


第二: 穷人比富人更多消费支出。


非洲有些穷人,拿到钱不是扩大生产,也不投在孩子教育方面,而是买电视来看。问他们为啥不扩大生产,却要看电视,回答说: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


还有很多种小额信贷,起初的目的也是扶贫的。但有些人贷到钱之后,不是投入生产,而是购买奢侈品,手机啦包包啦什么的,结果债转债利滚利,很快形成个大黑洞,把自己套进去了。


第三: 穷人不相信教育。


研究数据表明,教育是最靠谱的长线投资,每增加一年的教育投入,平均工资就会提高8%。


但穷人不信这个。


穷人认为,让孩子读书这事吗,就跟摸彩票一个道理。万一孩子读书好,这就等于摸到了大奖,全家就可以躺下啥也不干了,就等读书的孩子来养。可万一孩子没有读书的天份,那这钱就白花了,还不如拿孩子当驴去拉磨,挣点是点。


所以穷人最喜欢宣扬读书无用论,无论多少人从教育中获得收益,他们也是视而不见。说到底,他们不是不信,而是教育无法满足他们的短期欲望。


第四: 穷人不相信常识,会相信一些奇怪的东西。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在非洲,劝说穷人给孩子免费注射疫苗,遭到果断拒绝。因为村民不相信他们说的。等到孩子病了,再把孩子送到医院,花好大一笔钱救治。


相反,富人家的日子过得极是省心,他们该打疫苗就打疫苗,该锻炼就锻炼,身体棒,吃嘛嘛香,精力充沛的做他们该做的事儿,不富没天理。


第五个,穷人比富人更爱面子。


富人觉得自己的命值钱,你踹他两脚,骂他两句,他赶紧闪开。你打了他他要进医院,他打了你他要去法院,这对富人来说都是亏钱的事儿,划不来。


富人拿面子换钱。


但穷兄弟气性大,容不得别人说他穷,哪怕你一个眼神扫过,对他都是一种冒犯。这意味着穷人更频繁的发生社会冲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以应付人际冲突和诉讼。
这一条,就是有钱人光明正大的小气,而穷人则小心翼翼的大方。



最后一个,穷人缺乏耐性,需要大量的钱缓释他们心中的焦灼。


穷人的生活压力特别的大,承受着更高的皮质醇含量。


所以需要频繁的释放压力。


所以需要吃吃吃,买买买。


穷人需要不时的凑点钱吃顿大餐,或是凑钱买奢侈品,犒劳犒劳自己,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本来就没钱,还要花费时间精力在不赚钱的事情上,就更没心思赚钱了,就更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更焦虑,就需要更多的钱释放压力……如此反复,周而复始。


02


三位学者花了20年的时间,走访了18个国家之后,得出个结论:


穷人要想脱困,最需要的不是钱。


——而是改变信念!


……我日,你这都获得诺贝奖了,最后的解决方案,竟然是端上来一锅陈年老鸡汤。


有没有搞错?


三位学者能够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在于他们道破了贫富的本质。
世间人,不乏白手起家者,也不乏已经登上财富巅峰,又被人家割了韭菜打回原形的。决定一个人终极贫富的,不在他爹是不是富一代,而在于他的信念。

03
什么是信念?
信念的第一个字,是你信什么。


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什么。


信念的第二个字,是你在心里念叨些什么,是你对什么有执念。


如果一个人,相信颓废的、混吃等死的人生,那么他心里念叨着的,无非不过是用最小的付出,占到这世界的最大便宜。那么他对于投资啦教育啦这些长线的事情,一定是不感兴趣的,因为这些事儿都意味着极大的成本付出,这不是他的菜,不符合他的人生观念,他绝对不会干。


所以这类人的人生,自然就不会有什么积累,什么事都是浅尝辄止,只计算鼻子尖前的一小点利益,只要感觉还需要多付一点点,他就不干了。而财富意味着长线的经营,这类人就注定赚不到长线的钱,必然陷入困窘。

这让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时惦念着多吃两口,多买个包包,以补偿自己那颗失落的心。导致了他陷入到人生的恶性循环,连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帮不了你。


反之,如果一个人注意高质量的人生,追求天道智慧,追求知识与技能,他们就会以年为周期,专注人生投入。这类人未必都会大富大贵,但也不会沦为全社会救济的孤弱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你念叨颓废,必是落拓无依。


你念叨努力,人生自然富足。


你的信念是什么?你的心里天天在念叨些什么?


你很大概率就会得到些什么。


这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要颁给一锅陈年老鸡汤的原因所在。


最后要说的是: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往往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足。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他的认知之时,这个世界有1万种法子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与财富相匹配为止。而避免我们沦为孤绝境地的办法,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准目标与方向,沉静的努力并持续。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END——


本文作者:本文转自公众号雾满拦江(ID:lwwuwuwu),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你身边有小心翼翼的大方的人吗?
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