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逻辑
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方圆阁 | 募集规划图书资料,诚邀同行慷慨惠赠 ·  2 天前  
中国交建  ·  在中交,遇见身边的非遗 ·  3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吴恩达,yyds ·  5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薪资曝光! ·  5 天前  
丽水在线  ·  地下200米,总投资5.28亿元!丽水将新增 ... ·  5 天前  
丽水在线  ·  地下200米,总投资5.28亿元!丽水将新增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逻辑

经济逻辑|特朗普减税对中美未来的影响

经济逻辑  · 公众号  ·  · 2017-12-03 16:51

正文

【经济逻辑】 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致力于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最具价值自媒体平台


来源:美国华人,福卡智库,由经济逻辑编辑整理


经过几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的“连续审议(vote-a-rama)”,于12月2日凌晨1点50分,美国参议院以党派划线投票(除共和党参议员Bob Corker一人之外),以51:49票的结果通过了税改法案。保守派称这是立足中产阶级利益、会给美国带来经济繁荣的跨时代税法改革,自由派则觉得该法案讨论时间仓促、以给富人和大公司大幅度减税为主要特征,并有将美国推向更大的国债重负的危机。


Bob Corker投反对票的理由是,根据国会税务委员会的计算,即使经济按期望的得到稳定增长,该税改也将在10年内给美国增加1兆亿的国债。作为反扩大国债的鹰派,他反对该税改。参议院版本的税法被改到了最后一分钟,主要改动有:


变动的税项

参议院税改法案

原版

最后版本

房地产税抵免

取消抵免

在缅因州议员Susan Collins的坚持下,加上了房地产税可以抵免,最多到$10,000

AMT

取消

保留AMT,但将开始征收的标准提高

个人:从$ 50,600升到$ 70,600
家庭,从$78,750上涨到$109,400

针对院校的税务变动

对于获得丰富捐赠的学校,达到平均每个学生25万美元以上,开始收取1.4%的执行税

将25万美元/学生的标准提高到50万美元/学生,相当于减少此项征税

Pass-through

税务减免17.4%

蒙大拿州议员Steve Daines和威斯康辛议员Ron Johnson促成了pass-through私营个体的税务减免从17.4%提高到23%。

医疗费用抵免

医疗费用超过收入10%以上部分可以抵税

医疗费用超过收入7.5%以上部分可以抵税,不过只试行2年(由缅因州议员Susan Collins提议推动)


税改的背后,有党派的分裂,也有经济学的复杂带来的各种理论的争鸣。本文综合自由派和保守派两边的观点,分析此次税改对于个人和美国未来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税改与刺激经济



相对于给个人减税方面的政策调整,本次税改另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是给美国大企业带来的税务减免。这一套政策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保守派的核心经济理念之一,“滴流理论(Trickle-down economics)”基础之上。



观点

自由派

两院税改法案,突出地将财富和优势从所有纳税人转移到已经富裕的少数人身上。 这种干涉会扭曲经济结构。 在正常的自由竞争中,富裕阶层应该是在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之后,才能增加财富,而不是通过被减税 提前拿到这些优惠。

由于目前失业率已经在5%以下(也称为“全就业”),并不存在通过给富人和大资本减税创造更多工作机会,从而带动经济增长的空间。

保守派

保守派推崇的涓滴经济学或“滴流理论”核心内容是: 主张对大企业,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进行税务减免和其他经济利益补贴,以刺激经济增长

该理论建立于两个基础上:1. 认为社会的所有成员都能从增长中获益; 2. 经济增长最有可能来自那些有资源和技能的人带来的生产力增加。因此要给富人和大资本减税,靠他们增加投资、消费,创造更多工作机会,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


“滴流理论”最早出处是美国大萧条时期,喜剧评论员威尔·罗杰斯(Will Rogers)调侃当时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总统的经济政策时,创造的这一说法。事实上,但凡符合不成比例倾斜性地在短期内为富裕的企业和(或)个人提供优惠,不过出发点是为了长远角度能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的经济政策,也可以归为基于“涓流理论”的政策。比如,美国2008年对银行采取的救助(bailouts)和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CAP)。


“滴流理论”的一个理论依据,来自经济学家Laffer提出的拉弗曲线(Laffer Curve),显示税率与国家税务收入是钟形关系,税率太高和太低都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缩水。只有税率在适当区间的时候,才能给国家税务收入带来最大的效应。



那么,在不同时期,如何定合理的税率区间,就是一个考验政策决定者经济智慧的挑战。美国历史上,里根时代是涓滴经济最著名的一次实践。在1980年至1988年间,里根政府将最高个人税率从70%下降到28%。 与此同时,1981年至1989年间,联邦总收入从5990亿美元增加到9901亿美元。确实给拉弗曲线提供了实践支持。但是80年代的经验,并没有证明给高收入的减税,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改善有必然相关性。


前文( 点击链接 )也分析过,美国从二战到现在,国债的减少和增加,分水岭恰好是八十年代。从二战到里根之前,美国的最高收入税税率处在98%-70%的高位阶段(下面,图A中绿色线所示),那个时期恰好是美国国债一路下降的时段(下面,图B中二战时期到1980年)。里根开始,最高税率被逐步降到30%左右的区间(图A右侧红框所示),之后的总统也都少有大幅度改变。结果,减税与美国国债一路攀升的过程(图B,1980年到现在)恰好吻合。虽然经济问题不能用完全简化的方式去判断,但是这个“巧合”却是值得注意的事实。


图A


图B


二战到现在的历史也说明,美国在国债超过100%GDP水平的时候, 采取减税拉动经济从而期望减债的做法,并没有历史上实践过的先例。 上一次二战期间,是采用加税降低了国债。现在随着新税法的通过,我们正式进入一次前所未有的经济实验。


同时我们看到,虽然里根时代的减税法案与共和党这次减税法案都是“滴流理论”的产物,但是也存在细节差异。里根时代的税法改革花了 两年 时间辩论才得到国会批准。而川普政府的税改也就 几个月 的讨论时间,便顺利通过。三权分立在一党全面占优下制衡没有达到最高效率,对于国家这是促进了让占优方充分发挥效率,还是让另一半国民的声音传递不到立法层面从而给未来遗留下隐患?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比较遗憾,在共和党议员内部辩论中,以田纳西州参议员Bob Corker为首的几位提出设置保险措施,一旦减税刺激经济的效果没有达到期望值,就提高税率以对冲减税导致的国债加剧的建议,最终却没有得到采纳。共和党迫于这一年来,川普政府在立法层面上没有重大政绩等各种压力,用党性战胜了大部分内部的异议和分歧,除了Corker议员之外全部支持了这次美国几十年里幅度最大的税务改革。


这次税改虽然从个人税率层面有偏袒富人阶层的各种迹象,但是从企业税率角度,不少分析认为不乏亮点。


《Business Insider》杂志11月29号转登了共和党和川普推特上公布的137个偏保守经济理念的专家学者支持税改的联名信件。看名单基本为各大学的教授,好几位退休的,来自顶级名校的教授少于10位。不过2天后,有爆料这个名单里面有个别人是不存在的空名,而有的根本没有经济研究的背景。该信件的核心信息,认为美国过去10多年的企业税率在同类发达经济体中处于高位,直接导致4700家企业迁离海外。与此同时,美国企业采用不增加甚至变相降低雇工工资水平的方式减少成本,则给大量美国蓝领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支持税改的经济专家们认为,此次税改在企业税上从目前的35%降到20%, 再加上各州和地方性税务抵免上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实际上会把企业税率降到15%。这一系列的有力作为,将让美国直接跻身同类发达国家中企业税率最有竞争力的行列。会改变美国过去十多年因企业税率太高而缺乏竞争力的现状。



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的数据,GDP每增长0.4%,10年内的国内财政收入就会增加超过1万亿美元。 保守派分析认为,如果未来GDP达到2.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综合其他支出后,总体上对于平衡此次减税带来的1.5兆亿的财政赤字也将有盈余。换句话说,GDP增长如果能超过2.5%,美国就可以转入降低国债的轨道。因此,这次税改成败都押在了刺激经济上。对于此次税改,大部分保守派认为能带来的GDP增加,预期在3%-5%之间。但是芝加哥大学最近对38名包括保守派和自由派在内的著名经济学家的民调显示,只有1人对税改将带来经济繁荣持乐观态度。


综合来看,共和党主刀的此次税改,直接影响是让富人首先大幅受益,期待让中产和低收入人群成为经济繁荣后的间接受益者,实现全民皆大欢喜。从保守派角度,是一次百年难遇的对涓滴经济的实验机会。




税改对中产的影响




观点

自由派

最高1%的富人阶层将得到绝对的减税;而中产阶级有25%的人将面临税务上升,且该比例将在未来十年内增加到50%。而得到减税的中产人群也只是一些中小幅度的税务好处,富人得到的减税幅度则很可观。家庭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下人群,由于一些税务优惠被砍,实际上将面对税务负担加重的现实。

保守派

预期该税改将把美国GDP年增长速度提高到3.x%甚至4%以上的水平,一旦强力的经济繁荣得以实现,全社会有更多收入更高的工作机会等待中下产人群。因为社会资源食物链最高层人群最懂得如何投资带动经济、创造工作机会雇人,所以需要先给他们减税才会有后续的经济繁荣。


前文( 点击链接 )我们分析过,尽管都是全面减税,跟历史上里根时代的税法改革比,80年代主要集中在对中产和穷人的税率减免上。而此次川普的税务减免,照顾富人和大资本上更突出。根据联邦税务委员会和CBO的计算,到2027年,收入在 4万到5万美元 的人将 多缴纳53亿美元 的税收,收入在 5万到7.5万美元 的人将 多缴纳40亿美元 的税收,而年薪 1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 将获得 58亿美元的减税


保守派则否认该税改不是面向中产的质疑,指出该法案将家庭不缴纳税款的收入门槛提高一倍到24,000美元; 将儿童人头税务抵免加倍到2000美元; 并将面向中层收入的一档税阶从15%调到12%,这些措施都是给中产减税。这些说法乍一听有道理,但是其中出现了几次置换概念和避重就轻。在之前的文章中针对这几个细节有过相关分析,本文不再重复,感兴趣的请参考:《 全面总结最新两院税改方案,不懂税法也能一目了然 》。


不妨回到“滴流理论”上来看,该理论的核心点之一就是先让大资本和富有人群拿到钱,才能触发往下的trickle down。所以,该税改如果是先为中产服务,那么就不符合滴流理论中最富有的人最懂带动社会经济进步、因此需要最先被减税的基本出发点。



相信提出税改法案的,是确实真诚地期望搞好美国经济,他们同时也是真诚地认为富人和大企业才是最懂如何投资也是最该先拿到更多退税的群体。首先碰杯的是富裕阶层。至于说中产会被该税改照顾,那是第二波效应,是在经济锁定繁荣后才有保障的结果。如果刺激经济发展一旦没有实现,此次税改的弊端将包括:进一步加大美国已经处于发达国家前列的贫富差距;国债继续超越二战水平直奔新的历史高点;中产和底层人民承担税改失败的后果、美国政府通过削减公立教育、医保福利、公共交通投资等开支,以减少赤字补上财政漏洞等方面。中产阶级,系好安全带,新一轮寻宝大冒险已经开启。


80年代开始,美国最富裕1%阶层占有的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将美国贫富差距送入全球前茅




税改对医保的影响



参议院最终将奥巴马医保中涉及税务的部分——不购买医疗保险的人群将得到强制性税务处罚的条例废除了。表面上看,可以为政府节省对买保险人群的补贴,省下几百亿美元的开支。



观点

自由派

几位曾坚定反对废除奥巴马医保的共和党议员,在面对税改中携带私货的部分——废除税务上对于不购买奥巴马医保人群的强制罚款条例,没能再度坚持原则立场。根据CBO的计算, 该项改动,将使1300多万人在未来失去医保。

保守派

之前计划了7年之久的废除奥巴马医保的行动,因为麦凯恩等三位共和党参议员反对而最终流产。废除对不购买医保人群的强制性 税务 惩罚,是共和党坚持让奥巴马医保自动走向死亡的又一次尝试。保守派认为,美国80%的人群年收入在5万以下,而该项税务惩罚面向的主要是此类不想买保险的中低收入人群。共和党给出的解释是,取消该惩罚,等于给大量中产又一免税优惠。


保险费用要得到下降,是基于参加保险的人群基数的增加这个简单事实上。一些人不想买保险,赌的是自己身体好,不用上医院。这种拿身体赌概率的事情,一旦出现意外需要就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大的负担。让那些不想买保险的人失去一个税务处罚的可能,就会带来参保人员的下降,最终结果导致奥巴马医保成本急剧上升。这就是会造成未来更多人失去医保的原因所在。这一举措,确实 对奥巴马医保有釜底抽薪的影响 。也是CBO计算出1300多万人未来会失去保险的原因所在。


简单说几句,主动不想买医保的人数增加,也会间接波及到有保险的人。没有保险的人出现不得不就医的情况的时候,通常选择去看急诊(ER),导致美国急诊室排队时间超长。真的要看急病的病人经常可以等上8小时甚至更久。另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这些无保险的人带来支付不起高昂的急诊费的情况,医院只能把追不到的账务分摊到其他病人身上。也导致医疗费用滚雪球。


关于奥巴马医保的来龙去脉和此法案上两党的搏杀,请参考前文:《 详解《平价医保法(奥巴马医保)》与美国医保的方方面面




税改的其他影响



  • 政教不再分离 1954年约翰逊法案(就是后来成为总统的约翰逊)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禁止教会、神职人员和非营利组织参与政治有关活动。此次税改废除教会迫于该法案将要受到的税务方面的惩罚,为宗教干预政治提供便利。这给基督教参与政治行了方便之门,同时也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其他宗教干政打开了窗口。全美教会和非营利组织一年有高达17亿美元的资金收益,此次解封,可以让宗教重新成为政治的大金主。回到50年代以前政教结合的日子是种什么体验?

  • 堕胎进一步受惩罚 赋予人胚胎新的权利,一些堕胎行为将受到税务方面的惩罚。

  • 教育受到的税务影响 研究生减免的学费部分需要计入收入并征税;学生贷款不再享受税务减免优惠;废除教师购买课堂用品的补贴;高校接受的捐助(endowment)资金也要开始收税。11月29号,全美有40多所大学100多个组织的师生走上街头抗议税改法案。

  • 几个小动作: 给私人飞机拥有者、高尔夫球场主(谁是高尔夫迷?)提供税务减免。骑自行车上班不再有税务补助。除军人外,搬家安家费用不再可以抵税。

  • 深蓝州成税改“灾区” 废除州税和地方税本来享受的联邦税务上的扣除减免,即SALT,等于“双重收税”(以加州、纽约、新泽西等大力偏向支持民主党的州受影响最大)。促使他们缩减教育、医疗、公共交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开支,以达到缩小政府规模的目的。

  • 房地产业受到的影响 由于税改将自住房交易收益增值部分头25万美元(个人,家庭则是50万美元)免税的条件,从原来的拥有5年以上住满2年改为拥有8年以上住满5年,对于炒房族将是伸手一拳。

  • 慈善业恐受影响: 提高慈善捐款的抵税门槛,不少慈善机构对此表示担忧,怀疑美国慈善业积极性将受到冲击。


既然木已成舟,我们(哪怕出于一厢情愿或者出于阿Q精神)祈祷一切如意吧。这受政策影响的十年里,可以选择努力做富人成为铁定被减税惠及的人群,也可以选择等待未来。因为,如果减税结果不好,十年以后会全民加税,就熬到了享受富人同级待遇——同是天涯被涨税人的那天了。



来源:福卡智库


大幅削减企业税税率,从35%降至15%。


个人所得税税税率将从7档减少至3档,分别是10%、25%和35%;


个税起征点几乎翻了一番,已婚人士合并申报后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将升至2.4万美元。


新税改方案还将废除遗产税、“奥巴马医保”税、替代性最低税等税种。


该方案将取消多项税收减免政策。


拉弗曲线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并非简单此消彼长的直线关系,而是 极限条件约束下的曲线关系 税率不高情况下,税收规模的确会随着税率上升而增加,但税率一旦高到极限,反之会使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甚至生存和发展都会出现问题,税基就必然开始随税率增长而下降,税收规模也随之下降。


拉弗曲线理论,正是所谓供给侧改革最主要的理论依据。


美国政府如此大规模减税,基本上可以肯定, 必将使今后的美国成为避税天堂 未来全球优质企业都会涌向美国,美国自己的企业也会大量从海外撤离,回归本土。美国的经济总量势必大规模上升。经济规模增长,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总额也随之大增,税收总量就必然大规模上升。


所以,未来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还会大规模增长。


美国未来经济形势会如何?

人民日报说, 此次税改将整体上使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9至8.2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


这个说法尽管保守,但基本靠谱。在全球范围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已经完全无效,欧洲的负利率根本救不了欧洲经济,就是明证。 在全球普遍性过剩的情形之下,只有增加百姓收入, 提升消费水平,拉动内需和外需 ,经济才可能有救。


美国如此大规模减税,企业营利水平就会增加,企业营利水平上升了,才有能力开发新技术,投资新项目,扩大生产总量,从而拉动就业。 所以, 无论是GDP增长率,还是就业水平无疑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美国未来的经济形势会好成什么样我不敢断言,但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更好是确定无疑的。


如此减税会对世界造成什么影响?

1

影响之一是 引发市场经济国家展开大规模的减税竞赛


因为税收决定企业成本,也决定商品竞争力,同时还决定了国家吸引资本、技术、人才以及由这些要素组成的企业投资的能力。


2

影响之二是可能 要了一些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的命


非市场经济国家多数都不是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是征收 流转税 。在经济学的术语中,流转税本就是一种流氓税,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是致命的硬伤。 之所以征收流转税,本质上是 税收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所得税根本没有能力征收起来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不是靠企业实力,而是靠政府对企业的反哺政策,用全民的税收来补贴出口企业。 面对美国如此减税,不管对那些出口企业怎么补贴,恐怕再也无能与之竞争了。


企业没有自身的创造力和竞争力,靠政策输血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今天,这不可长久之计恐怕只能到此为止了。


美国大规模减税,在客观上对非市场经济体而言一定会造成致命打击,事实上就是在用市场的手段来关闭美国市场的大门,把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吸引到美国,把一切没有真实竞争力的企业挡在美国的市场大门之外。 当各个市场经济国家纷纷跟着美国搞减税竞赛时,非市场经济体就一定会被国际市场排除在市场之外。本已经衰退不止的经济就会雪上加霜,陷入严重的衰退甚或危机之中。


如此减税会导致金融风险吗?

答案同样是NO。


只有当实体经济不行,资本才会去股市、楼市、期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兴风作浪。 如果实体经济形势好,企业的实体经营有钱赚,谁会去高风险的资本市场赌博呢? 金融风险是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 金融市场再怎么炒作,一定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或至少是要以实体经济动态为噱头。实体经济越不好,金融风险就越大。


美国减税,首先受益的是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好起来了,金融风险就一定是降低而非上升。


人民日报说, 美国如此减税会增加金融风险


这多少有些牵强。 当然,金融风险始终高于实体经营的风险,这是由其虚拟经济的本质决定的。减税与否,都改变不了金融高风险的本质。


金融风险的大小,还与金融垄断正相关,垄断越严重,风险就越高。那些利用金融的垄断力量在金融领域兴风作浪的地方,无论是否减税,都比任何地方的任何时候都要风险高许多倍。


对每一个国家而言,要多考虑自身的问题。美国的减税是否会增加金融风险,这恐怕就不用我们来操心了。


特朗普减税方案对中国的启示


中美比较显示我国税费负担较重。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各自的税费负担对双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很大,开展中美税负比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注定企业部门税费负担本来就较重,特朗普执政后力求推出大规模减税措施,可能进一步推升中国企业部门相对生产成本。


1

中国减税力度不及美国。


近几年我国采取了很多减税降费措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