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个新生儿开始,就在不断的形成自我的概念,成年期的我们对自己已经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识了,比如我脾气好不好,我是比较有毅力还是容易放弃,我漂不漂亮等。
那我们是通过哪些渠道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的呢?
其实有四种渠道,是我们常用的自我认知方式。
一、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我做了哪些事情,我是否坚持锻炼,是否常常帮助他人,我爱看书还是爱看电视剧,工作是否认真,这些我们所做的行为其实在形成我们自己。
所以,当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没有去完成的时候,我们感到十分难受。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没有完成计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自己造成了伤害,我们的这个“没有按计划进行”的行为似乎在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意志力不强的人。
虽然我今天其实胃疼了一晚上,但似乎又找到了可以坚持的理由,为了不伤害我自己。哈哈!应该没有走火入魔...
二、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同样是上面那个例子,当我的目标和计划,很多朋友们也知道时,如果中途放弃,并且有人冒出来说:你这样就放弃了呀?真是个没有毅力的人。(这种归因是全面性的归因,不建议采用)
虽然我也可能会否认:不是啊,我是因为其他原因放弃的,最近太忙了没有时间。
但是他人的评价也会在我们心理激起涟漪,我们会把他人的评价部分放进自我概念里。除非内心十分的强大。
三、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
在我们大脑里有自动对比的系统,帮助我们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这是我们知觉的特性,比如我们在看一幅画时,会自动对比分离图画和背景,因此有时候想不比都难。
在判断自己成聪不聪明时,常常是比较班级成绩排名,判断自己多富有时,跟邻居比一比,判断自己胖不胖时,跟平均水平比一比。这些都会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四、通过自我意识推断自己
这其实说的就是自省,比如我们因为某一件事情发脾气而摔了东西,等情绪冷静下来后,我们会思考到底这样做会不会太过份,是不是他人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知道自己脾气比较大,需要尝试深呼吸控制一下。
正是有这样的反省,让我们不断的调整和更新对自己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大区别。
几个参与自己概念形成的方式,充满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方式来改善自己想提高的品质。
比如当我们再有一个目标和计划,每当想放弃时。
我们就
自我反省
的想一想:其实这样做会
伤害我自己
,而且
别人也会看扁我
,我现在还没有
某某某
坚持的久呢。
说不定会产生向前的推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