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麦客
医麦客是一个聚焦转化医学、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的专业媒体平台,持续关注体外诊断、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为新生物医药医疗领域的企业发声,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视新闻在线  ·  只需每天坚持10分钟!什么“长寿运动”,比散 ... ·  19 小时前  
龙视新闻在线  ·  只需每天坚持10分钟!什么“长寿运动”,比散 ... ·  19 小时前  
练瑜伽  ·  比牛仔裤高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医麦客

辉瑞:手握150亿美元在中国寻找合作!全球生物医药格局将如何改写?

医麦客  · 公众号  ·  · 2025-02-06 07:24

正文

点击图片免费报名 2025 IBI EXPO

2025年2月6日

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


最近,生物制药巨头辉瑞(Pfizer)又有新动作,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行业的神经。在 2024 年财报中,辉瑞 以 636 亿美元的营收成绩超出分析师预期 ,第四季度营收 1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 。可市场的目光却没仅仅停留在这份亮眼的财报上,而是聚焦到了它未来的发展战略。


辉瑞在减肥药物领域仅有一款资产尚在临床推进, 面对潜力巨大的肥胖治疗市场,辉瑞明确表示正在瞄准该领域,寻求潜在的交易机会,同时积极探索从中国引入资产的可能性。 这背后,是辉瑞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还是应对竞争的战略布局?


与此同时,辉瑞下一代 GLP - 1 减肥候选药物 danuglipron 的剂量优化研究备受瞩目,结果预计在今年第一季度揭晓。然而,此次财报却未披露相关数据,公司新上任的首席科学官 Chris Boshoff 对该药物的未来也未作过多揣测,仅透露此次研究重点在于药代动力学及确定每日一次的口服剂量,且因试验规模较小,减肥数据或不太可靠。这一悬念无疑引发了业内诸多猜测,辉瑞在肥胖治疗领域的布局是否会因此改变?


更值得关注的是, 辉瑞还透露正在与中国就潜在交易展开 “富有成效的讨论”,计划进行 100 亿-150亿美元 的交易 。大家都知道,中国近年来在生物制药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曾经的肿瘤学领先,逐渐拓展到多个治疗领域。辉瑞的这一举措,预示着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格局或许即将迎来新的变化。


在生物制药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创新需求愈发迫切的当下,辉瑞的这些动态犹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业趋势?对其他药企又有着怎样的启示?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剖析辉瑞的战略布局,一同探寻生物制药行业的未 来走向。


辉瑞的战略转型:从新冠到多元化布局

eMedClub


在新冠疫情期间,辉瑞凭借新冠疫苗 Comirnaty 和口服药 Paxlovid 赚得盆满钵满。据相关数据显示,辉瑞新冠疫苗和口服药在 2021 - 2022 年为公司带来了 超过千亿美元 的收入,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然而,随着全球疫情逐渐缓解,新冠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可避免地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使得辉瑞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稳固其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辉瑞开启了从 “传统制药” 向 “创新疗法” 的战略转型。为了加速这一转型进程,辉瑞频繁通过大规模交易来快速补充研发管线。2023 年,辉瑞以 430 亿美元收购 Seagen ,这一举措堪称行业重磅事件。Seagen 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研发管线,辉瑞借此交易一举获得多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 ADC 产品。例如,收购的资产中包括针对多种癌症的创新疗法,这些产品有望为辉瑞在肿瘤治疗市场带来新的突破。通过此次收购,辉瑞迅速增强了在肿瘤学领域的研发实力,丰富了其肿瘤产品线,加速向创新疗法领域迈进 。


在肿瘤学领域,辉瑞有着清晰的布局逻辑。肿瘤疾病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市场需求巨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全球肿瘤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约 2000 亿美元 增长至 2030 年的 超过 4000 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0% 。辉瑞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不断拓展肿瘤治疗产品线。


免疫学领域同样是辉瑞布局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统计,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预计到 2025 年,仅美国自身免疫性疾病市场规模将 超过 2000 亿美元 。辉瑞针对这一趋势,投入大量资源研发针对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疗法。通过开发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辉瑞试图在免疫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罕见病领域也是辉瑞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虽然单一罕见病的患者群体相对较小,但众多罕见病种类叠加起来,市场规模不容小觑。而且,罕见病药物研发难度大,一旦成功,往往能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近年来,罕见病药物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预计年增长率超过 10% 。辉瑞通过与专注于罕见病研究的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积极探索罕见病治疗方案。例如,辉瑞与一些公司合作开发针对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疗法,这些努力有望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也为辉瑞在该领域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辉瑞与 BioNTech 的合作也是其战略布局的重要体现。双方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 Comirnaty 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帮助全球抗击疫情,也让辉瑞看到了合作研发的潜力。这种合作模式为辉瑞提供了获取外部创新技术和研发资源的途径,有助于其在其他治疗领域复制成功经验,加速创新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进程。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崛起:为何成为全球焦点?

eMedClub


如今,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全球医药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不仅坐拥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的地位,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吸引着全球目光。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猛,本土企业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展现出中国在新兴技术与生物医药融合方面的强大实力。 自2020年以来,全球大型制药公司获得许可的分子来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占比稳步上升。



辉瑞选择中国作为战略重点,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庞大的患者基数是关键因素之一,中国拥有 14 亿多人口,各类疾病患者数量庞大,为创新药物提供了广阔的临床试验样本空间和潜在市场。同时,与欧美等地区相比,中国的临床试验成本相对较低,能有效降低研发投入。而且,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医药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速药品审批流程,使得创新药物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例如,“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等,为辉瑞这样的外资药企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加快创新药上市进程,让患者更快受益。


中国政府出台的《“十四五”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对行业影响深远。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创新药研发,推动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生物医药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加大在中国的投入。 以百济神州与安进的合作为例 ,双方达成全球肿瘤战略合作,安进授权百济神州在大中华地区商业化多个已获批肿瘤产品,百济神州则利用自身的本土优势和市场推广能力,助力这些产品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提高患者可及性。这一合作模式不仅为双方带来了商业利益,更推动了中国肿瘤治疗水平的提升,成为中外合作的成功典范。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凭借自身的创新实力、市场优势以及政策支持,正逐渐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焦点,吸引着辉瑞等跨国药企积极布局。


为加速药企合作,推动行业共同发展。医麦客 将于2025年3月1-2日在苏州举办2025 IBI EXPO生物创新药产业大会,并召开“第三届生物创新药商务拓展与跨境交易高峰论坛” ,就“管线BD”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本次会议将邀请BD交易领域的先锋与领袖,深度复盘、探讨和展望生物创新药合作的经验和新模式。欢迎大家报名参会 。】


2025(第三届)生物创新药产业大会

预报名开启


双赢VS挑战?

eMedClub


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融合的当下,跨国药企计划通过授权协议、合资企业或直接收购等方式与中国企业展开合作,这一趋势并非个例,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遍。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合作模式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文化差异、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跨国药企与中国企业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且各有利弊。


授权协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合作方式,跨国药企能够借此快速获取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加速自身研发进程。以药品研发为例,通过授权协议,跨国药企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中国企业在特定疾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自身产品线的拓展。然而,这种模式下利润分成通常较低,中国企业在技术授权后,从产品后续商业化中获取的收益相对有限。


合资企业则是将双方的资源进行整合,包括研发、生产、市场渠道等。例如,双方可以共同投入资金和技术,在特定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利用跨国药企的全球市场经验和中国企业的本土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但合资企业的管理较为复杂,由于涉及双方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决策机制,在日常运营中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


直接收购虽然能让跨国药企对目标企业实现全面控制,快速将其研发管线、人才团队等纳入麾下,提升自身竞争力。但这种方式成本高昂,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收购资金,还面临着收购后的整合风险。如果在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整合不当,可能导致人才流失、业务混乱等不良后果。


对于买方而言,其可能会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若希望快速获取某项特定技术,授权协议或许是优先选择;若看重中国企业的市场渠道和本土研发能力,合资企业可能更具吸引力;而对于那些具有独特研发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企业,直接收购也并非没有可能。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对中国企业来说,都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如获得资金支持、技术提升和国际市场拓展机会。从全球市场角度看,这种合作有助于促进技术交流和产业融合,推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然而,合作中也存在诸多挑战。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跨国合作中的敏感问题。在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价值巨大,一旦出现侵权纠纷,不仅会损害合作双方的利益,还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创新氛围。监管合规性也是一大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药监管政策存在差异,合作过程中需要确保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符合双方所在地的监管要求,这无疑增加了合作的复杂性。此外,市场竞争也不容忽视,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与中国企业合作,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合作中保持自身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合作双方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结语

eMedClub


辉瑞作为全球生物制药领域的巨头,其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整个行业的走向。在疫情逐渐平息,新冠相关产品市场需求下滑的背景下,辉瑞积极寻求战略转型,将目光投向肿瘤学、免疫学、罕见病等多元化领域,通过大规模交易补充研发管线,这一举措不仅是辉瑞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风向标,推动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加速创新与变革。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凭借庞大的患者基数、快速的审批流程、较低的临床试验成本以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成为全球焦点,吸引辉瑞等跨国药企纷纷布局。这不仅为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资金、技术与国际市场拓展的机遇,也加速了全球生物医药技术的交流与融合,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辉瑞的交易计划和战略调整,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预示着行业在创新驱动下不断前进的趋势,也将为全球患者、投资者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参考资料:
1.https://www.biospace.com/business/pfizer-eyes-deals-up-to-15b-with-fruitful-china-discussions-ongoing



欢迎大家报名参加2025 IBI EXPO大会,与时代同行。如下为2024 IBI EXPO大 会现场视频集锦。


报名及活动咨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