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Temu半托管服务强势登陆欧洲,正式开放欧洲本土卖家入驻。
本月又有消息爆料,Temu半托管即将开通日韩站点,并给出了商家入驻的具体资质要求。与欧洲站点不同,此次半托管面向的是中国卖家,能够为商家们提供一个新的冲击爆品的机遇。
具体来看,日韩半托管站点将支持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的企业主体入驻,卖家可根据自身资源灵活选择经营品类,但要求在日韩两国拥有稳定的现货资源。
自今年3月在美国首推半托管模式后,Temu已经陆续开放了9个站点。日韩站点的开通,既是平台进行业务拓展的抓手,也为卖家提供了新选项。
Temu这次开放日韩新站点,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日本站点的半托管服务,原本要在十月份才启动,相当于提前了近两个月时间。
那么, Temu为何急于在日韩市场推出半托管服务?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从Temu整体战略的角度切入。
今年3月,Temu半托管首战美国,就取得了出色成绩。目前,Temu开通的站点都集中在欧美国家。有媒体爆料,在新市场推广半托管模式,已经成为Temu今年业务的重中之重。
根据早前流传出的消息,Temu在2024年设定了600亿美元的交易额目标。其中,预计半托管业务将至少占据超百亿美元的份额。
这相当于靠半托管再造一个Temu——2023年,Temu的GMV也仅为150亿美元左右。为了执行这个任务,Temu内部还抽调了大量精锐骨干,负责半托管业务。
半托管最早由阿里的速卖通提出,此前,我国大部分跨境电商采用“全托管”模式运营。尽管全托管降低了跨境电商的经营门槛,但随着平台体量的扩大,也出现了频繁爆仓、服务跟不上的状况。
因此,Temu也跟上“友商”的步伐,推出半托管业务,在海内外仓储物流、销售运营、退换货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布局,希望借此吸纳更多商家和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Temu与速卖通的半托管服务有所不同,后者允许卖家自主定价和销售,平台主要提供物流仓配、营销活动。
Temu半托管模式下,平台仍然承担商品比价定价、售后及客服支持,但不再要求商家使用指定的仓库物流服务商。因此,对于那些拥有海外仓的商家来说,其自主权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
可以看到,Temu半托管的“半”,主要是体现在仓储物流上。商家能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与平台合作的仓库物流服务商,或自己选择仓库物流服务商。这种模式,核心就在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再来看此次新开站点的日韩市场,就能知道优化仓储物流的重要性。日韩站点开放后,除了引进具备仓储能力的商家外,Temu还将积极拓展本地仓。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跨境四小龙”都早已进入日韩市场,但还没有一家进行本地仓投入。
过去几年,中日、中韩之间的物流价格,已经被“跨境四小龙”打了下来。与此同时,物流速度也从10日达,进入五日达、甚至次日达时代。但相比本土电商和更早进入日韩市场的亚马逊而言,跨境平台在物流时效、退换货服务方面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以亚马逊为例,2006年推出的自有仓配体系FBA,成为其商业壁垒中的最重要一环。到2023年,73%的亚马逊卖家选择使用这项服务。
具体到日本市场,早在2016年亚马逊就推出了1小时到货的会员服务。2023年7月,《日本经济新闻》发布了一项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日本亚马逊的压倒性优势均和物流相关。另外,日韩电商平台也正在“卷”配送服务。
相较于当天下单、次日送达的物流时效,Temu整体的物流速度还是要逊色很多。另外,由于Temu没有本地仓库,上门取件等服务也无法提供。
这么看来,半托管服务主打仓储和物流,实际上就是为Temu在低价优势以外,开辟新的增长点。另外,对于在日韩布局的其他“友商”,Temu也算是打了头阵。
实际上,现在的跨境电商平台都极其重视仓储和物流体系的打造。例如在Temu不太风光的东南亚市场,Shopee、阿里的Lazada都已经打造了专属的物流体系,并各自推出了极速达服务。若在日韩试水成功,对于Temu东南亚的扩展也有助益。
Temu半托管业务加码日韩市场,颇有脚踢亚马逊,拳打其它“三小龙”的势头。甚至,连日韩本土电商也感到“兵临城下”。那么,Temu在这两个市场究竟表现如何,它的底气从何而来?
Temu在日韩上线的时间相差无几,都是在去年7月前后。先来看看在日本市场的表现。
数据显示,Temu在日本上线仅35天,就达成了100万下载量,轻松突破了在美国市场的记录。下载量达成400万次,Temu大约只花了121天。相比之下,SHEIN用了155天,日本本土电商 Mercari 花了427天,亚马逊则用了差不多6倍的时间。
据《日经新闻》报道,过去一年内,Temu的用户人数平均每月增长220万。目前,月活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仅次于日本亚马逊、乐天和雅虎,位居日本第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日本市场,Temu几乎复刻了最熟悉的那套打法。首先,是极致的低价。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Temu 在日本的客单价约 25 美元。在百货、小家电、服装、家具等品类上,Temu 的价格能够低出20%-50%。
Temu为日本消费者提供了大量5元起售的商品,一加入战局,就塑造出了“怪便宜”的形象。日本是“1元店”的源头,这些低价商品,契合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除此以外,Temu还在配送和售后下功夫,推出了90天以内退货免费等政策。另外,Temu别出心裁地设置了满1400日元减运费的政策,相比其它平台设置400元~500元的基础运费,Temu以这种差异化打法,收割了一批日本用户。
再看韩国。Temu在韩国市场,长期位于多个榜单中的下载量榜首。达到200万次的下载量,只用了88天时间。最新数据显示,Temu的月活数量,位居韩国第三,仅差第二名速卖通10万左右。
Temu推出了韩国版的“砍一刀”,通过发放免费礼品和优惠积分,实现社交裂变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截至今年1月,Temu在韩国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70万,用4个月时间,实现了10倍的增长,目前已经累计了至少800万用户。
类似的,Temu也在韩国主打性价比策略。刚进入市场,就打出“只需注册即可免费获得30万韩元”的口号,推出了大量5元起的商品。
Temu入局,一下就给韩国电商市场上了强度。去年以来,诸多韩国本土电商因为激烈竞争纷纷陷入亏损。如老牌电商11Street,甚至被卷到寻求“卖身”。
日韩半托管,撑得起多大的梦想?
尽管面临一些争议,但Temu无疑是跨境电商平台中“油箱”最满的那个。目前,Temu已经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去年,Temu斩获180亿美元的战绩,其中美国市场贡献了近60%。但是,从美国起家的Temu,已经打算降低对该市场的依赖。
Temu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要从60%降低到30%。这意味着,Temu必须要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加快向全球其他国家市场扩张,成了Temu的新任务。在日韩等新市场推广半托管,就是Temu为此而下的一招棋。
但问题在于,日韩究竟能够撑得起多大的市场,开放半托管又能给卖家带来多少机遇?
从体量上来看,日本、韩国分列全球第三和第四大电商市场。2023年,韩国电商突破1700亿美元,预计未来四年都将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日韩这两个国家中任何一个,单个体量都超过了东南亚六国的总量(即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是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主要布局的市场)。
另外,日韩这两个国家原本的电商渗透率就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相关数据显示,日本人均网购消费支出1164美元,相当于中国的两倍。
在韩国的5000多万人口中,有3300万人有过网购经历。应该说,Temu进入日韩市场,教育消费者的成本较低。
但正因为日韩是成熟市场,市场份额已经被瓜分殆尽。在日本,亚马逊断层领先。在韩国,本土电商平台厮杀激烈,Coupang也一直稳坐头把交椅。
入局较晚的Temu,扮演的就是虎口夺食的角色,更何况还有来自中国的“友商”。
所以说,Temu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正如前文所说的,虽然Temu针对性地推出了配送售后服务,但物流和仓储仍然是其面临的最大障碍。
今年4月,Temu与韩国当地的快递配送协议到期后,韩国四大快递公司做出了集体涨价的决策。在人均次日达的日韩,Temu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就得卷一卷物流效率。半托管业务的上新,其实被寄予了厚望。
对卖家来说,日韩半托管站点上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会的一面来看,为了刺激更多商家加入半托管业务,Temu在佣金让利和流量补贴方面,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
例如,Temu采取了 0 佣金、0 广告费的优惠政策,并号称投入百亿流量,助力商家快速爆单。已经有不少商家尝到了半托管模式的甜头,不仅迅速清空了库存,还实现日均订单量破万,甚至卖出了一天 10 万元美金的爆款单品。
但另一方面,半托管业务的加码,自然会冲击之前的全托管模式。Temu 半托管招募的对象,是那些在海外有仓库能自行发货的商家。
从前“小打小闹、薄利多销”的全托管模式,已经渐行渐远。但对于小商家而言,他们似乎也没有足够的资质,加入这场半托管的新浪潮之中。
[1] Temu进入日韩4个月,在拉新上赢了对手们,36氪出海
[2] Temu席卷日本市场,拼多多全球化版图不断扩大,中国家电网
[3]深度解析Temu狂飙突进:效率的战争,模式的胜利,连线insight
[5]中国电商军团,席卷全球第四大电商市场,霞光社
[6]半托管进全托管退?Temu增长背后商家洗牌已到来,亿邦动力
[7]Temu半托管来了,第一批商家已订单破万,日销10万元美金+,运营社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