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票圈,发现同济的娇楠老师正在辛苦准备给学生讲创新创业课的PPT,于是微信闲聊了几句,有不少启发。
娇楠老师讲的是社交领域的创新创业,于是我们就社交这个事情展开探讨。
首先要引入一句话,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是这么说的: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从类人猿的际遇说起吧。
(以下是脑补时间,考古学家请勿喷)
大约在三百万年前,咱们生活的地球气候发生了变化,灵长类动物对环境比较敏感,长了个聪明的大脑可能就不太抗造,所以呢就要求生存。我们的祖先发现过去吃的野果子少了,找不到了,得找别的出路,于是就开始了改造自然的道路。
这个事情靠自己很难完成,于是要组队开黑,这就是要劳动了。劳动是人和类人猿的分界线,但是劳动并不是人和类人猿的区别。这句话重点理解一下。因为人为了生存产生了劳动,这种劳动是蕴含着不同生产关系的劳动,这就把人和类人猿彻底区分开了,由生产关系又形成了社会关系,所以说,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人最大的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是社会动物。当然,亚里士多德还说,人是政治动物,他对人的定义就比较具体了,主要是把人定义为公民,所以政治关系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就凸显出来。
关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还有其它几层意思,我们就不具体阐述了,我们仅围绕这个概念开始讲讲社交领域的创业。
约炮不是社交
人既然是社会动物,那我们就要从社会关系本身来研究社交。不同的社会关系下,其实社交的场景和需求都不完全一样。
首先说最被常念叨的男女社交。男女社交的情况要分两个维度去看:有一部分不是社会关系,而是人的动物属性;而另一部分则是社会关系,这部分是和劳动和生存有关的,通过稳定的社会关系来结成劳动的最小单元。
现在我们看到的约炮软件,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完全定义为社交平台,大篇幅的照片头像其实表现的不是人的社会特征,反而是人的相关资料才是体现社会特征的,在这个基础上的社交,是以发展社会关系为目的的。
但是为什么这些软件这么火呢?因为动物属性更需要被满足啊,你可以理解为这就是衣食住行,刚需,你得吃饭吧,你出门得用交通工具吧,你得穿衣服吧(至少不能衣不遮体吧),你还得找地方睡觉吧,所以你也有面对异性的情欲,这是人的本能需求。所以你看在约炮软件上,大家都愿意放些健身的、海边的、凸显身材的照片,这个方便选择啊,跟社不社交没关系。
好,扯了一堆淡,我们开始严肃说社交。
社交和社交网络
社交的定义是什么?指社会关系中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活动。
社交场景是随着社会关系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微信叫什么?即时通讯工具。这个不是社交软件,但是通过这个工具,我们构建了新的社交场景,这个工具就像乐高积木的基础块,牛就牛在它可以适应绝大部分的社会关系,而仅仅只是通过简单的几个功能的排列组合。比如说很方便的群聊,就是迅速构建社会关系的典型工具,要不怎么能适应大学女生宿舍6个人5个群的复杂局面?
QQ也是即时通讯工具,但是由于功能的不同,显然就面对了不同人群,以及同一人群的不同社会关系。QQ和微信有截然不同的区别,QQ里面加入了大量的场景,适合较为复杂的社交,而微信强调用完即走,所以用微信谈恋爱这个事情就未必比QQ适合了,因为微信的功能简单,恋爱是一个复杂的关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不断实现关系的稳固,这个微信实现不了。恋爱中的男女请记住这句话,要是想修成正果,就不要过分依赖微信,毕竟光有红包也不是万能的。
即时通讯工具是不是也能定义为一个社交软件呢?可以,但是这要建立在绝对场景下。我原来在制造业的时候,我们企业内部都会用一个叫飞鸽的软件,发个图纸,确定个参数,讨论个工作都可以,还可以拉个小群开个小会,工作场景下的需求基本都被满足了,而且也不用安装,就是一个自执行文件,通过IP地址来确定人,在电脑上使用,方便得一塌糊涂。
典型的社交网络
社交软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关系,那么,都有哪些典型的社交网络呢?
微博。微博的社交功能其实是很典型的。微博就如一个虚拟的广场,你想象一下广场的场景,就能想到用微博怎么社交。广场上有跳舞的大妈,也有表演的流浪歌手,有人比划着新奇的事物,有人流传着小道消息,有人在这里吵架骂街,也有人在一角默默看着这一切,但应该没人在这里办公,也没人在这里说私房话。
领英。领英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交网络。只不过领英选择的社会关系是职场关系。在领英里,你看到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这也是我们在职场首先关注的,然后有朋友升职履新了你可以去恭喜一下,顺便了解一下变动的情况,有新的职位你也可以看到,所以猎头也都会在这个网络里,你的一度人脉,二度人脉甚至三度人脉都一目了然,这就是你的职业所带来的社会关系。
所以,选择一个社交场景很重要,而选择场景的基础,就是认识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你看老舍先生的《茶馆》,在一个场景里,用将近50个人来描述社会关系的变化,有八旗子弟,有宫里的太监,有传教士,有潦倒的农民,有地痞流氓,也有实业家,好的社交产品,若能满足广泛的用户,也必然是呈现这鱼龙混杂的场景。
互联网产品的社交功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好的互联网项目,除了纯粹的社交网络之外,其实也都是要思考如何在为用户提供功能性的工具和产品之外怎样发展社会关系。工具是没有黏性的,可以用你的,也可以用别人的,但新发展的社会关系却能牢牢把人拴住。你看滴滴为什么会被美团正面叫板,就是因为滴滴构建的社会关系太简单,我可以用滴滴,也可以不用。滴滴也不太倾向于这个,可能觉得一家独大了,我很看好美团,接下来鹿死谁手未可知。
所以在市场上有哪些软件的社交功能是不错的呢?
淘宝的旺旺。我觉得这个社交功能选择的场景就非常好,旺旺的功能定位很清晰,就是商家和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这个场景和七浦路买衣服的场景难道不是一样一样的吗?大家讨价还价而已,就没有必要看照片了,也没有必要知道对方的爱好、籍贯、年龄之类的,对吧。相比之下,京东的客服就不算做得好了,虽然我是忠实的京东用户,但不得不说,京东客服并没有按照B2C的模式去搭建,而是参照了淘宝,可是由于社会关系不一样,语言、界面都应发生本质变化却未发生,所以用起来并不十分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