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阑夕  ·  怎么评价? -20250205165609 ·  昨天  
界面新闻  ·  雷军开工首日发红包,给小米SU7 ... ·  昨天  
界面新闻  ·  日产回应将放弃与本田业务整合 ·  昨天  
纯银V  ·  AI ... ·  2 天前  
槽边往事  ·  生活不是真人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看完苏轼的工作简历,治好了我的职场焦虑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08-18 12:5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苏轼的职业生涯经历以及他在不同阶段的职场智慧,包括面对工作失意时的积极应对、在逆境中的自我蓄力以及面对工作不顺时的乐观心态。文章通过苏轼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中要学会踏实干事、聚焦工作,保持成熟的心态,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并强调乐观心态对工作的积极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苏轼的职业生涯经历及职场智慧。

作者通过苏轼的经历,总结了职场中面对失意、低谷和不顺心时应该如何应对。包括将心思聚焦在手头工作上,积极解决问题,保持乐观心态,在逆境中蓄力等待机遇。

关键观点2: 踏实干事、聚焦工作的职场智慧。

作者强调在职场中要学会踏实干事,把精力聚焦在工作上,不抱怨颓丧,积极解决问题。通过苏轼的经历,作者告诉我们只有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丰富自己的简历,才能迎来下一次的机遇。

关键观点3: 保持乐观心态对工作的积极影响。

作者认为在职场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通过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作者阐述了乐观心态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顺遂。


正文

作 者: 每晚yy
来 源: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人曾把苏轼的人生履历,绘制成了这样一张工作简历:



从图中可以看到,苏轼在40年的官宦生涯中几经起落。

受党争牵连,他从京城自请外放;陷入乌台诗案,他从一方大员被贬为地方小吏……

他这一生,做过朝廷的二品大员,也曾沦落为边陲小吏。

但不论遭遇了什么,在哪儿工作,他始终能从容不迫做事,造福一方百姓。

就像林语堂说的,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能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面对工作的反复折磨,他从未陷入焦虑中,反而活得愈加笃定、舒心。

如果你正为工作而彷徨、内耗,不妨看看苏东坡这份简历。

当你读懂后,相信工作中的一切焦虑,都能得到治愈、平息。

从京城外放杭州:
职场失意时,先把事情干好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

职场上,有些人稍不如意,便开始摆烂:

同事的沟通爱答不理,上司布置的任务草草了事,客户的要求敷衍回应……

即便还处在岗位上,他们也会满心怨言,消极应付工作。

殊不知,一个人越是抱有负面心态,工作越难做好,最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 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刻,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一个人越是职场失意的时候,越应该把心思聚焦在手头工作上。

你只有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丰富自己的简历,才能迎来下一次的机遇。

苏轼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

公元1069年,王安石掀起变法运动。

苏轼因为屡次直言新政的不合理,被朝廷外放至杭州,担任通判。

很多新党官员都认为, 苏轼离开了权力中心,就会自此消沉下去。

没想到他一到杭州,就赶忙投身于政务之中。

适逢七月,杭州暴雨如注,一连下了半个月,钱塘江湖水漫过堤坝,洪水肆虐。

苏轼当即离开舒适的府衙,顶着大雨在杭州各县四处奔波,指挥救灾。

他一边组织民工疏浚河道,一边调遣官员开仓赈灾。

十多天没日没夜地奔走下来,他的脚上磨出血泡不说,整个人也几近病倒。

眼看洪水退去,所有人都觉得可以松口气。

却不想苏轼强忍病痛,又号召官员、百姓,趁机修筑钱塘大堤,开凿杭州城内水井、沟渠。

就这样,苏轼刚上任不久,就凭着一身干劲,解决了杭州城千年水患。

对此,史学家潘沧桑评价道,苏轼真可谓杭州的大禹,功在千秋。

在仕途不得志的情况下,苏轼仍旧做出了流传千古的丰功伟绩。

就是因为他早已明白,埋头做事永远比抱怨颓丧来得实在。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人该有的心态。”


人在职场,哪有什么一帆风顺,我们一路都在闯关、打怪。


若是一遇到不平的事,就摆烂偷懒,只会加剧你恶劣的处境。

与其浪费精力怨天尤人,不如把郁闷的时间用来解决问题。

学会踏实干事,把精力聚焦在工作上。

当你能把颓丧转化成向上成长的动力,所有的职场危机,都会变成事业的转机。

从湖州被贬黄州:

陷入人生低谷,就蓄力等待机遇


公元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沦为一名不入流小吏。

三个多月的牢狱之灾,加上漫漫的贬谪之路,让他早生华发。

抵达黄州后,他看着自己老态龙钟的模样,彻底心灰意冷,觉得此生应该就此潦草而过了。

直到一次,他随友前往城外的清泉寺游玩。

看着寺中自东向西流的溪水,他忽然醒悟: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不论何时,就都还有翻盘的机会。

回到黄州后,他一改此前颓丧的心态,决定潜心苦读。

与此同时,他还开设学堂,免费为贫苦子弟传道授业。

就这样,他一边与底层平民打交道,一边研读古史典籍。

书中的知识与基层的经历结合之下,让他对朝堂中的政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见解。

偶有所得,他就上书为社稷献言,为百姓请命。

尽管每次建言献策,都如石沉大海,但他却从未停止。

终于在三年后,神宗去世,政局逆转,苏轼重新得到起用。

在黄州领悟的独到政论,积累的深厚学识,让他一路平步青云,迎来了仕途上的春天。

在我们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挫折与逆境。

工作一筹莫展,做事处处受阻,渐渐沦为职场中的边缘人。

但其实,逆境时刻,也是一个人沉淀自己,积蓄能量最好的时期。

就如经济学中“拐点理论”所描述的那样:

任何一段上升趋势的开始,一定都是从位于最低处的某个点延伸开来的。

身处谷底之时,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上坡路。

只要你肯默默蓄力,不断给自己增加筹码与实力。

当你修炼出过硬的本领,时机一到,自然就可以乘风而上。

从京城流落惠州:

工作不顺心时,就努力取悦自己


有人说,职场就是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它总有让你不顺心的时候,也总有让你愤懑不平的地方。

但工作的负荷不会因你的牢骚而减轻,只会让你越发痛苦。

当你忍住压力,主动调整心态,才能在工作中维持最佳的状态。

公元1091年,苏轼回到朝廷,先后担任兵部、礼部尚书。

但好景不长,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再次被贬惠州、儋州。

上一秒还是位高权重的重臣,下一秒已然沦为偏远小吏。

换做常人,早已心如死灰,郁郁寡欢。

但苏轼却不一样,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工作,他却乐在其中。

刚到儋州时,因为当地缺少粮食,苏轼就四处搜寻野菜充饥。

途中,他意外发现生蚝遍布海边,却因为又腥又苦,没人以此为食。

他就试着将生蚝连壳放在火堆上烤,随后撒上佐料,没想到味道异常鲜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