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派代
每日三篇干货推荐!提供电商老板、实操人员最感兴趣的鲜活资讯及热门干货。是电商从业者的必备微信公共帐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派代

极致产品如何炼成?谈谈我创业中跨过的这些“坑”

派代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5-19 22: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章为等蜂来创始人在《消费升级专场》中分享的干货内容,讲述了自己三年以来是如何打造极致蜂蜜产品的,部分核心内容有删节。小蜜特地推荐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今天的分享是内部分享,分享的都是干货,我跟大家交流一下,等蜂来三年以来是怎么打造极致蜂蜜产品的。


首先想讲一讲,等蜂来这个品牌从创建到现在,一路走来遇到了哪些坑,几乎每个月我都会回头来看一看想一想,我发现等蜂来这一路走来坑太多了,如果说有一个坑我们走错了,这个品牌肯定会消失,肯定会走不到今天。


坑1:从无所不能,到情有独钟


我们公司叫你好植物,当时我们创建这个公司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好味道都和植物相关,我们就想来一场和植物之间的对话,我们想做健康食品。


当时我们想了很多产品,果汁、水、茶、生鲜、调味,差不多三四百个品项,因为我们自己在传统行业做了很多年,我们觉得我们在这个方面特别有资源,我们想做什么,就一定可以做出什么产品来。


在2010到2014年中,我们几乎把我们几百个品项全部都给砍掉,只留下了一个,就是蜂蜜。留下蜂蜜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行业为什么需要一个新的产品?我们去做了,我们的价值在哪里?


第一个,蜂蜜行业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中国的真蜂蜜非常之少,我们觉得这个行业需要真东西,这个行业需要我们。


第二个,我们发现蜂蜜这个产业里面,有知名度的品牌很多,但是美誉度高的品牌特别少,对很多传统品牌来说,它以前的知名度反而是它的压力,为什么?因为消费者知道你是做蜂蜜的,但是同时也知道你的蜂蜜的确不怎么样。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真的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


经过很多纠结,最后我们全部砍掉,只留下一个蜂蜜,把1做好比什么都强。当时我们有一个预感,在中国品质品牌才有机会,并不是品牌有机会,而是品质品牌才有机会。


坑2:当人人都在选择轻模式的时候,我们自建工厂


当我们做出第一个选择,只做蜂蜜以后,第二个选择是自建工厂。在三年以前,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大家回想下三年以前,创业都在讲什么?都在讲平台,讲互联网思维,讲O2O,讲故事,没有一个人去讲我创业去建个工厂。所有人都觉得中国工厂太多,你为什么要搞个工厂。但是当时我们觉得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自有工厂,为什么?


这是基于对食品行业的深刻理解,如果我们没有工厂,我们的研发能力就会特别弱,我们的研发能力弱,我们就不具备能力来确定一款产品在市场上能够制胜,所以工厂就是我们的实验室。到今天,等蜂来开发一个产品,从设计开始到交付,全部时间20天,这就是自建工厂,带来产品迭代速度的变化。


坑3:除了养蜂没养,供应链的活我们都干了


我们可能是这个行业,唯一深度涉足供应链的公司,这是非常苦的活,因为蜂蜜其实是有很多供应商的,把原料拿过来工厂包装一下就可以了,过去的逻辑是把不合格的产品收回来在工厂包装成合格的,但今天等蜂来从一开始,除了养蜂我们没养,其他的基本上蜂农的每个动作我们都参与了,这个是非常非常苦的。


为什么这样去做?因为我们不去深度涉足供应链,我们的产品品质是不能保证的,这里永远会存在大坑。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蜂箱在五公里采蜜范围之内,一定不能有养猪场和养鸡场,为什么?中国的水里面抗生素的含量是德国的500倍以上,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说在这个范围里面有养猪场、养鸡场,蜂蜜百分之百会抗生素超标。


我们深度参与供应链以后,建立了等蜂来的品质标准。蔗糖含量:国家标准是不超过5%,等蜂来的要求是不能减数。菌落指数:国家标准是不超过一千个单位,等蜂来是不超过十个单位。


活性酶:国家标准没有要求,就是不管你这个蜂蜜死了还是活,等蜂来的标准是活性酶15个单位以上,我们检测的时候达到80个单位以上。所以我们看到澳洲的蜂蜜5+10+的,跟我们比差得太远,我们的标准远远超出他们,中国也有好蜜。


等蜂来坚定不移的做供应链,做品质,因为我们觉得这是这个产业最重要的部分,而并不是简单的把一个产品包装出去卖,如果这样做,这个产业不需要我们,因为现在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么干的。


坑4:一瓶活性蜜,一把辛酸泪


市面上绝大部分都是死蜜,我们为了做一瓶活性蜜,做了太多太多的努力,举几个例子:


八个月扭紧盖子


把蜂蜜的盖子扭紧我们花了八个月,把蜂蜜的盖子扭紧,真的是太难太难了。为什么?因为蜂蜜是活的,如果我们做死的蜂蜜是没有问题的,死的蜂蜜没有活性酶,怎么做都没问题。但是要做一瓶活性蜜,能够维持酶质,同时在不同的快递过程中还不溢出,这是很难很难的。到底用几个爪、多厚的瓶子、多少压力把盖子打进去,太复杂了。


结晶的蜂蜜怎么装进瓶子


有很多蜂蜜12到15度就会结晶。当我们采购回来50吨的蜂蜜,已经结晶的时候,这个结晶的蜂蜜怎么装进瓶子,然后在瓶子里面再结晶?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了一年。还是一样,只解决这个问题不难,但要在维持酶质、维持活性,不损失营养的基础上去解决这个问题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整个中国目前没有人这么干,没有经验。


蜂蜜的杀菌


很多人觉得蜂蜜可能是从蜂农那里买过来就可以吃,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蜂蜜依然有酵母菌,这个含量非常高,既要杀菌又不破坏它的营养物质,怎么去解决?


三年时间,我们遇到了无数的技术性问题,我们花三年时间走了别人三十年的路,成为了这个行业里的专家。我们把我们的产品拿到一个国内非常大的企业,他们在看了我们产品以后讲你这个产品我们做不了,因为按照大工业化的做法完全不是这么做的,所以当我们在解决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心里非常有信心,也非常的坚定,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是有底的。


坑5:根据产业的逻辑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怎么去根据产业逻辑来做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大家来看看这瓶蜂蜜,右边的这瓶蜂蜜,它像水一样,这是一个槐花蜜,出口到国外的槐花,7个等级,颜色越浅,等级越高,槐花蜜称之为十年九不收,所以它的量非常的少,那么在超市里面你可以源源不断的买到槐花蜜,你的逻辑在哪里?


只有一个办法,你存了特别多的货,你的库存特别高。等蜂来不做库存货,但是如果今年天气特别不好,没有蜜我们怎么办,而中国的渠道家乐福沃尔玛这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做这些渠道?


对这种柔性供应链的产品,这种单一花蜜在中国10%-20%量的产品,我们通过互联网方式来解决,我们在线上做预售,有多少卖多少,比如今年就20吨,卖掉就没了,但几乎是每个月我们都有新的蜜种推出来。


在线下我们会发现中国70%的蜂蜜是油菜花蜜和杂蜜。我们创新的建立了自己的一个新的体系,叫田园蜜和野山花蜜,这种蜜占有70~80%,我们通过线下渠道把它卖掉。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面,我们做这个事情的角度,首先是理解这个产业,这个产业不理解,解决方案肯定是有问题。


坑6: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而不是拼命卖货


我们有一个“村长计划”,我们叫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在创业初期,当我们把工厂做好,把产品做好的时候,我们面临一个诱惑,所有的人都叫我们去卖货,说你们应该开天猫店,应该去京东卖,应该到线下渠道卖。当时我们做了个决定,新品牌与其去拼命的卖货,不如去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


差不多在两年前,我们发现,当我们用心去做供应链,做产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很多大V建立链接,当时我们跟这些大号合作的时候来讲,基本上一分钱没花,到今天我们还维持着非常好的友谊。我们这次油菜花蜜有200个大号来推,有200万次以上的阅读量,带来的转化非常的惊人。20号发售的槐花蜜,阅读量还会远远超出。


我们还做了很多创新,和婚庆公司合作,和银行,和汽车公司合作。我们会发现,追求光明和甜蜜是人类最美好的期望,所以我们觉得用一瓶好蜂蜜我们真的可以连接全世界。


坑7:品类创新,从滋补品到快消品


蜂蜜这个品类,在过去一直是一个滋补品类,滋补品类代表品质,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老龄化、增长慢的问题。蜂蜜市场大约是在300到500亿的人民币,怎么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我们有很多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尝试。比如说,我们在线上永远打滋补,建立品牌,建立品质。


在线下,我们把蜂蜜变成快消品,我们把蜂蜜的包装做的更适合年轻人,五块钱一盒的便利包装有时尚感有品质感,在全国很多地方卖。在线下变成快消品之后,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改变,所以线下渠道开始有很多产品在销售。


我觉得未来可能会做到等蜂来+,可能会涉及到等蜂来的生活方式,如果等蜂来做水,水是一万亿,如果我们做面包,一千亿的市场,但是这个我们都不敢做,我们还是先把1做好。


坑8:品牌势能界定渠道势能


当我们有了影响力,有了口碑以后,我们赚到了过去从来都没赚到的钱,我们淘宝店铺的销量在哗哗的上升,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前期的影响力带来的,而并不是我们直接到市场上去掠夺来的。我做传统行业超过15年,几乎每个省都有代理商朋友,但是当我们的产品出来的时候,我没有去找出我的任何一个朋友来卖货,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去找他的时候,我是乙方,做乙方意味着我要给你垫款,意味着主动权不在我这。所以等蜂来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面,我们拼命做产品开发,拼命做影响力。


去年,我们把产品铺到在武汉的可的、罗森、成都的红旗。到今年,我们发现,全国的很多的便利店主动找我们,所以今年我们大概会进入到10万家便利店。


回想这段的历程,无论是我们做供应链,做渠道,做选择,每一步都是坑,但是我觉得作为每一个创业者,一定要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路径,有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等蜂来这一路走来的选择,一路走过来的坚持,希望对大家所启迪和帮助。


文章来源:海丰至诚投资


海丰至诚投资:麦包包创始人叶海峰先生,联合国际资本,创建成立的天使投资基金公司,成功投资了“等蜂来”等一批项目。公司诞生于2013年10月,专注于B2B、SaaS、消费升级、先进技术商业化等领域。主要投资阶段为:种子轮、天使轮和Pre-A轮,目前已成功投资超过70个项目。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顶置公众号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