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必读
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20款儿童牙膏大评测,除了氟含量,还得看啥? ... ·  5 小时前  
大J小D  ·  今天晒了这张图,今年事业一定旺! ·  昨天  
常青藤爸爸  ·  AI时代不需要鸡娃?可惜DeepSeek再牛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必读

一味坚强,是种残忍的教养

父母必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5-30 08:30

正文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遗

物语

+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能力需要学习,

一个是坚强独立的能力,

一个是接纳自己脆弱的能力。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01

曾看到两个“坚强”的新闻,让我出离愤怒。

一个是一位优秀教师,为了救学生被车撞死了。

记者采访了她的儿子:

你母亲死了,你怎么没哭啊?

“因为我母亲生前经常教导我做个坚强的人,

我一定要坚强,做生活的强者,

让母亲九泉下放心。”

评论员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坚强的孩子!

另一个是傅彪的孩子,

傅彪患肝癌死了,记者同样采访了他,

问出了类似的话:

“我父亲死了,但是我一滴眼泪没掉,

因为我父亲生前经常教导我做个坚强快乐的人,

我一定要坚强,让爸爸放心。”

评论员同样给予了表扬和赞许:

你父亲会为你的坚强而骄傲的!

有人说:最伟大的教育是让人变得柔软。

可我们打小接受的坚强教育,

却是给柔软的心围上一层厚厚的墙。

于是就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难过的时候,忍忍就过去了。”

“想哭的时候,努力笑一笑就好了。”

“这点小事不值得掉眼泪,你是最坚强的。”

“你哭起来很丑,要笑。”

有人问一个坚强的大侠,

江湖生涯,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大侠说:“这世界,再没有能让我哭的事了”,

“那让你最悲伤的事呢?”

大侠沉默了一会,

重复了上句话:

“这世界,再没有能让我哭的事了。”







02

作家韩大茄《你不必按照别人的经验去生活》讲述的一个细节, 读来让我心有戚戚:

每次去亲戚家的路上,妈妈都一再叮咛:

要做个乖孩子,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所以每次别人给我东西,我都习惯性地抬手拒绝。

通常都是妈妈在一旁和别人客套半天,

示意我可以接受的时候,我才敢接。

有时候别人给的好处太大,

妈妈跟别人客套了许久,就是不说可不可以接。

于是我就打死也不要。

结果回来,妈妈不夸我乖也就罢了,还说我蠢。

…………

韩大茄感叹:“所以我习惯了拒绝别人的好意,

别人的好意还没说完,

我就在心里盘算该怎么拒绝了。”

这说的是不是也是我们?

人生而脆弱,婴儿时期的我们,

都是光明正大袒露自己的脆弱:

饿了就哭,走累了就要抱抱,

连睡觉都会是一种投降睡。

长大,我们学会了隐藏、伪装自己的脆弱。

当面对别人的好意、关心,

渐渐下意识地给出这样的答案。

“就那样呀。”

“我很好呀。”

我们把这种行为谓之坚强。

“很多人都克制自己不愿启齿请人帮忙,

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等于承认自己的弱小。”

马克斯在《硬球》中说。

时代有时如此残酷,

竟然不允许人有脆弱的权利与时间。







03

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

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

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

一番休整后,

开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

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

他竟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

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

他的理由看起来很不勇敢:

他预定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

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

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

从而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

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无法认同他的明智决定,继续顽强向上攀登。

最终他们大多数到达了顶峰,

但错过了安全时间,葬身于暴风雪中。

试想若是我们当时在旁边,我们会干什么?

恐怕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喊道:

加油啊,克洛普你要坚强。

台湾女作家艾莉曾很讨厌听到“加油”。

有一段时间,她疯狂喜欢上了骑单车,

没多久,就变得有些畏惧。

她畏惧的并不是曾脸部摔出三处骨折,

也不是爬坡时像是快折断的腰、

用错力而导致的肩颈酸痛。

“我最讨厌的是在拼了命爬着的山坡上、

在漫长得像是没有尽头的道路上,

听到有人热情地对着我喊:

加油!

加什么油呢?

你看不出来我已经快没力了吗?

我怎么还会有办法加油?”







04

来看一个造句题,小学生的题。

要求: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

(1)李姐姐瘫痪了

(2)李姐姐坚强地学习

(3)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李姐姐学会了针灸

“正确”答案,受过多年“坚强”教育的成年人都不难得出——

李姐姐虽然瘫痪了,但坚强地学习,

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

结果有一个孩子写:

虽然李姐姐坚强地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

可她还是瘫痪了。

后来,发现更猛的孩子写道:

李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会了针灸,

她那么坚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李姐姐之所以瘫痪了,是因为坚强地学习,

非但学会了多门外语,甚至学会了针灸。

李姐姐是那么坚强地学习,

不但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最后还学会了瘫痪。

李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学会了针灸,

又在坚强地学习瘫痪。

亮点总在最后:

李姐姐通过坚强的学习,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

结果照着一本外文版针灸书把自己扎瘫痪了!

孩子的眼中,往往是更真实的世界,

一味让人坚强,有可能是种残忍的教养。







05

“生活不相信眼泪,命运不相信弱者”,

你是否曾用这句话宣告自己的坚强?

一定要坚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坚强成为了一种文化与高级追求,

渗透到了很多人的骨髓里。

于是我们坚强了,却变得冷漠了,

于是我们独立了,却没有方向了。

2016年9月,乔任梁因抑郁自杀后,

人们熟悉了一个词:微笑抑郁,

才发现现代人染上了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

看起来很正常,

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

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

不会摔门砸东西,

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

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

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这种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坚强症候群:

指的是从小染上“坚强” 这株毒菌,

所产生的各种症状聚集现象。

以往,这个词多用来形容男性,

现也渐渐蔓延到女性身上。

他们或是漠视身体发出的不健康信号,

或是从来绝口不提自己的喜怒哀乐,

尽管他们可以滔滔不绝谈论自己的理想、工作、嗜好。

总而言之,他们努力避免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



直到一天,无意看到了美国小说家MadeleineL’Engle的一段话: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

我们曾以为,等我们长大,

我们就不再脆弱,

然而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

心中一震,醍醐灌顶——

我们一直误会了脆弱。

佯装别人眼中坚强的模样,

我们也就放弃了正视自身脆弱的机会,

拒绝了放肆地哭,

我们也拒绝了肆意地笑。


误解1: 这个世界上,有人可以选择不脆弱

脆弱并不是一种选择。

事实上,研究发现,

能够接纳脆弱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反而更坚韧,

也更容易修复自身。


误解2: 脆弱等于虚弱

就好像清晰地看清并承认自己的问题,

是一种很有能力的表现;

允许自己脆弱是充满勇气的状态,

是一种很有力量的状态。


误解3: 不掩饰脆弱就意味着自曝其短

脆弱是有边界的,脆弱也是有程度的。

成熟的方式是,你在不同的人面前,

根据你们之间的边界,

让自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循序渐进。







06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生化学家佛瑞,

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召唤了一批志愿者,

先放了一部情感电影给他们看,

如果被感动得哭了,

就将泪水滴进试管。

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 也收集进试管内。

这项有趣的实验,结果显示,

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份大不相同。

在“情绪眼泪”中,蕴含着一种儿茶酚胺,

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

儿茶酚胺是一种大脑在情绪压力下会释放出的化学物质, 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塞。

可见,能哭,有时也是一种能力。

古代罗马著名角斗士马提诺斯就是一个爱哭的家伙, 在严酷的训练、惨烈的比赛间隙,

马提诺斯都会在自己的房间内号啕大哭,

古罗马人戏称马提诺斯的角斗士王者之冠是“哭出来的”, 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著名的角斗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