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恋女友是高一找的同校女学生,是我们当地一个中高级官员的独生女,家庭条件在当地算是很优越了,至少比当时的我家强。但是在我们交往的时候彼此之间完全没有在乎或者介意家境上的差距。
我们当时的高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穿校服,男生平头女生齐肩,不许染烫不许化妆,这样一来就算你家有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是感受不出来的。学生仔们日常的消费也就是去校门口的小卖部掏点零食饮料,除了极少数贫困生,大家都买得起,没什么差异。
等到彼此考上了大学,差异就开始显现,第一年寒假回来,她留了长发,而且明显一看就是花钱做过的发型,开始会化淡妆,衣装也开始打扮,这个时候消费差距就出来了。她和我说家里每个月给她寄一千,基本上都是不够花的。
当时的我还没开始写稿,家里每个月就给500的生活费,自然无法帮她分担。
我当时就说感觉你去上海半年,人变了好多,她笑笑说总不可能永远不长大。
再过了半年,我们分手了,原因有很多,但彼此因为经济和家庭上差距造成的疏离感是重要原因之一。顺便说一下,她母亲知道她和我交往后,一直是反对的,原因大家都能理解,就是觉得女儿应该找家庭条件更好的,而不是一个像我这样单亲家庭长大的普通男生。
其实后来北漂工作后我和她还有过联系,那个时候的差距就更大了,她毕业后进了老家一个不错的事业单位,年收入有4-5万,和我说每年花在脸上的钱要2-3万,而那个时候我刚买房,每个月为4000元的房贷努力奔波着,听到这个数字,一点复合的念头都没有。
说这些往事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个观点,纯粹的男女感情只可能发生在没有财富阶级差距的校园,一旦进入社会,阶级差距出现,人就很难不去面对现实。
我在老家有个朋友,30多的人了,前几年看了部香港电影,和我抱怨说为什么身边就没有“有情饮水饱”,我说你滚蛋。
我身边也有几个贫家女和富家男好上的案例,都有几个共同特征。
1、男方是处男,初恋。
2、在校园的时候就开始发展感情
3、女方性格不强势,在家中低调,会做人。
人的适应和学习能力很强,那些富裕家庭的同学在学校里还没有意识到来自父母的优势,大家还能完全凭兴趣爱好平等的交友,并留下一些保质期很久的情谊。等到大家都进入社会,吃过几年柴米油盐,就会快速成熟并事故,这个时候再想跨阶级交朋友就很难了。
前年小学毕业20周年,班长把大家一个个召集到微信群里,刚进群的时候可热闹了,各种回忆各种聊天,但很快这个群就聊不下去了,有人吐槽老家那边孩子每个月2000的补习班费用太贵,有人在群里说自己在杭州刚又买了第3套房,各自在不同的频道,鸡同鸭讲。
说了这么多,最后的结论是如果你现在还是在校学生,那就试试接触一下身边家境比较好的男生,看看有没有长线投资的机会。如果你已经混社会了,最好熄了跨财富阶级婚姻的心思,有钱人没几个是蠢货。
如果有,那一定是没谈过恋爱的处男,也就他们还有荷尔蒙降低智商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