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钻故事
硬派家国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在县城做亲子鉴定,我目睹的谎言和真相 ·  4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陈冲,穿过镜子的“爱丽丝” ·  1 周前  
蓝钻故事  ·  股瘾和性瘾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蓝钻故事

股瘾和性瘾

蓝钻故事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09-27 16:26

正文


我每一次都会选择做富人

——《华尔街之狼》


股市不会一直跌,迟早会涨起来,这是经济常识。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风不会一直吹,雨不会一直下,股票也不会一直跌。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朴素观点,不是因为这两天大A收复了3000点,在这里跟大家卖乖。

今天说的这些话,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仅是讲讲股市里的人性和江湖。

炒股是会让人上瘾的,股瘾就像性瘾,能让一个人的荷尔蒙充沛,对此,《华尔街之狼》将此种心理刻画的非常精到:

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每天早晨一边想着股票一边自渎,并对小李子传授机宜,到了股票经纪的最高境界,自渎的时候,脑子里根本不会想着美女,而是想着一张张美元。

这个场景并非虚构,由于华尔街的压力过大,又涉及大量的财富流动,很多股票经纪人用这种方式缓解压力,施放自己的攻击性。

据说,在整部电影中,共有569个fuck。

这是股瘾和性瘾的相通之处,股瘾类似赌瘾。


本能

炒股是一种投资,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会把它看做是一种投机,更有甚者,会把它理解为“赌博”的一种,而来历可疑的“澳门线上赌场”的口号大家想必都听过——不要怂,就是干,梭哈,全部梭哈,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这句口号将赌瘾和性瘾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了人性的另一面。

股瘾和性瘾,A片和大A,让人联想到弗洛伊德的生本能和死本能。

弗氏精神分析里,生本能是一个人自我保护和物种延续的动力,与性与爱密切相关,死本能则是自我毁灭和侵略的动力,与攻击欲牵扯不断。

生本能跟性瘾相对照,死本能则跟股瘾相对照,因为在股瘾里,天然蕴含着一种自毁的冲动,当一个人杠杆杠杆杠杆再杠杆,水涨船高一夜跌倒,不但赔得精光,还欠下这辈子和下辈子都还不完的巨债时,会突然变得“文艺”起来,萌发出一种想去摩天大楼的天台吹吹风的心情。

股市,从长远来说,是一种对有价值公司的押注,是资产的长期持有——这是巴菲特想告诉人们的王道,是一种生本能。

然而很多的股民相信另一套逻辑:市场是一场博弈,这场关乎智力、信息和资源的博弈,会让金钱从一部分人快速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是一种死本能。

弗洛姆说,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我想,市场也是,你选择了什么生存方式,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答案。


胜负

所有人炒股都想赢钱,没有人想要输钱,这是最基本的人性。

但正如佛理所说的,世间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个“十之八九”的概率,近些年放到股市上仍过于乐观了,100个股民里总有1个赚钱的吧,1000个股民里总有1个赚大钱的吧?

佛说,我不敢打包票。

为这个话题,业内里分成剑气两派,一派认为炒股的技能是可以习得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赚到巨额的财富,另一派则认为,在正常的市场运行下,一个人炒股是否赚钱基本凭运气,巴菲他赚大钱只因他运气好。

比如,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颁发给了两位观点完全不同的经济学家。

一位是罗伯特·席勒,提出了市场可预测理论。他素来不喜欢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认为股市就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经常是非理性的,会有各种过度反应,也会有一些行为惯性。

然而,这种非理性行为是可以被认知的,因此,股市是可以被预测的,的《非理性行为》,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关于“股市预测”的唯一诺奖级作品。

《非理性繁荣》——史上唯一诺奖级的“股市预测学”

点击下图,可一件下单收藏

另一位是尤金·法玛,支持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他认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价格就反应了基本面,除非通过操纵市场,否则不可能获得任何超额收益。

在这个事上,诺奖评委会似乎也搞不清楚谁对谁错,干脆大笔一挥,把诺奖同时颁发给了他们俩,并在颁奖词中表示:

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学术圈最顶尖的大牛们,也没法给出确定的答案,所以,胜负的游戏,终归会交给市场中的人,交给江湖,这是一个永远无法用书本解读的复杂世界。


做题

那个亿分之一的成功者巴菲特,将自己的选股心法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他和他的门徒们,写成一本本或深奥或肤浅的畅销书,但这些年过去,巴菲特很少,更多人则赔掉了老本。

巴菲特自己没有写过书,但他一生中最推崇的一本投资著作,是他的精神导师,"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所作的《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亲自为其编写序言,一生中在多个场合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著作”。

《聪明的投资者》,业内公认的“证券投资圣经”

点击下图,可一件下单收藏


据说,巴菲特的生活和《华尔街之狼》里描述的完全相反。

他的日程极为枯燥,每天就是喝着可口可乐,看着七八份金融报纸,调研厚厚一沓他心仪上市公司的资料财报,如果“撞大运理论”的那一派是对的,那么巴菲特没日没夜地调研这些玩意儿都只是浪费时间,他无论如何都会赚大钱的,因为他运气最好。

但枯燥与否,只是用旁人的眼光来看,据巴菲特自己说,他是非常享受这种生活的。

这又不免回到了之前的主题,股瘾和性瘾是相通的,巴菲特似乎已经超越了《华尔街之狼》里所说的股票经纪人的最高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他如入定老僧,看着一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就相当于在欣赏《花花公子》的小李子,正因如此,这个不差钱的老头儿才每天性致勃勃地翻开一页页报表,两眼放光。

这又让人想起2015年被捕的徐翔,他的生活同样极为枯燥,按照助手的说法:他每天研究股市超过12小时,几乎没有娱乐和其他爱好,这种习惯已经持续了20多年。

也许,华尔街之狼们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专注又乏味的做题家。

徐翔的私募基金叫做泽熙投资,名字取材自毛泽东和康熙,他爱读书,常看伟人的著作。他重金挖掘其他机构的高手,男性研究员需要善于公关交际、能力强,有财经记者背景,女性则要求身高165厘米以上,且形象好。

最终,徐翔因为操纵市场罪被判五年零六个月,他的父母随后交了110亿的罚金,他的犯罪经历,也展示了巴菲特描述的世界下暗藏的涌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做题家的心法,也可以是危险的。


愿望

巴菲特朴实无华且枯燥的炒股生活,可以看出人类千方百计要逃避的某个真相——生命中有大把无聊的时间需要打发。

我有个大伯,他跟巴菲特有一个共同点,几乎所有的钱都在股市里,不同点在于,我这个大伯是亏钱的,很多人劝他他都不听,他的逻辑也很简单,我年纪大了,退休没事干,每天盯着大盘,也算有点乐趣,还能防止老年痴呆,我尽管亏了钱,却能享受到“左右股市”的错觉,而且只要我没死,我总觉得有赚回来的一天……

《肖申克的救赎》里说,希望是个好东西。

人生自古谁无死,大A冲破五千日,垂死病中惊坐起,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总觉得像我大伯这样,既不动摇根本,又看淡了输赢,才能真正享受炒股的乐趣,但这世间像他这么洒脱的人,毕竟不算多。

二百多年前,法国人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里说,一次次煽动起人们发财致富的愿望,又一次次让这个愿望落空,是非常危险的。

-END-

本文作者:哲空空,蓝钻读书主编,午夜遛狗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