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为人造的智能操碎了心
的智能禅师。
全文大约1100字。读完可能需要下面这首歌的时间
👇
AI已经在影响性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的刑事司法系统
最近刘强东被指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犯下性侵重罪,华尔街、纽约时报都站出来争相报道,让人感觉好像实锤了,毕竟那可都是跑的比谁都快的WSJ、NYT啊!
然而,不知道是因为证据不足、还是执法阻力,刘强东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指控,就默默的回国了。甚至外交部都介入了,可始终就没有个确定的结果出来。
所以刘强东这个案件,到底东哥是被陷害的呢?还是真的做出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东哥这样的身份,这样的为人,他能做出性侵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前AI时代
这个问题困扰了本禅师很久,直到昨天晚上在硬盘里找电影,发现了一部《少数派报告》。
《少数派报告》讲述人类发明了机器人“先知”。“先知”能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就已经被犯罪预防组织的警察逮捕并获刑。其实就是一个人类被AI统治的场景。所谓的先知,就是人工智能。
电影过于极端和戏剧化。现实情况是:人类不可能傻到完全依赖机器去判决别人;人类只会利用机器去控制其他人。
但这个主题启发了本禅师。
我们知道银行风险评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叫做“违约概率”。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如果来跟银行借贷后,违反合约不按时还款的概率。通俗的讲,就是一个人成为老赖的概率。
所以在司法机构方面,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个犯罪概率呢?还真有!当然人家是不这么称呼。
美国这样的法治国家确实一直有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也早已经成为司法机关进行判断的辅助手段。
举个例子。刘强东这件事情,为什么大家愿意相信东哥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因为刘强东有工具、有身份、有实力,有实施不可描述的事情的条件。
东哥这次,不知道是交了保释金离开,还是说警方确实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来定东哥的罪呢?本禅师觉得都有可能。
美国有82%的被告在监狱中度过预审时间,是因为他们交不起保释金。而从被逮捕,到被定罪,通常需要花费半年时间。如果法官对你有偏见,你后面的生涯将会异常艰难。
半年时间,足以让你的老板变成前老板,现任变成前任。然后在你被释放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现AI时代
引入AI后,首先可以消除一定的偏见。算法通过隐藏性别,种族和地理等因素的后,大家可能会更理性的看到事情,不太可能受到保释听证会或法官当天的感受影响。
其次可以提高效率。AI出报告的速度,那是一般人赶不上的。可以大大缩短在监狱中等待保释听证会的时间。
未来AI时代
人工智能,其实是人造智能。说他真的一点偏见都没有,就像计算器1+1=2一样,也是自欺欺人。之前小冰跟用户对飙脏话、OpenAI Five在比赛中发信息嘲讽对手,都表明AI其实跟人一样,也是会有偏见。
所以我们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偏见问题。人工智能系统很可能已经消除了这个特定法官的隐含偏见,但它也纳入了所训练的所有决策的总体偏差。
可以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AI的准确性增加,它可以将偏差最小化到在统计上无关紧要的程度。 然而,这一论点存在许多复杂情况。首先,这不是容易测量的东西,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在现有AI系统中观察和研究了系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