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陈果,48岁俞飞鸿,58岁洪晃:
魅力,才是女人最高级的性感
文| 木子草 图 | 来自网络
出处| 花瓣志(ID
:iihuacao)
最近在抖音上刷到了这么一位女神,比她美丽的容貌更吸引我的,是她自信潇洒的
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样子:
一手随性插兜,一手夹着粉笔,
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门枯燥无味的大学思修课,成了座无虚席、比“双十一”还难抢的网红课。
其实早在手机还不能上网的博客时代,复旦女教师陈果就火过一次。
在2010年,那段《朋友无用》的课程视频,因被敬仰她的学生“偷拍”并传到网络上,而引发了空前的热议。
因为她的真诚以及书香气质所散发出的优雅与自信,在短短一周内,就有超过三千万人点击观看。
戳视频
▼
前一段时间,陈果接受了新闻联播的采访,
她说
“思修课就是要把学生教育成心理强大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处境,让自己尽可能的创造幸福。”
然而,随着陈果的自信一起走红的,还有一些指责她的言论。
有人说她
“哲学博士又怎样,不还是嫁不出去”。
也有人说她
“不过是个不会做饭的女人而已,有什么可骄傲的。”
我们不去否认囿于厨房与爱的生活,但我们应该同样肯定那些选择去寻找山川湖海的人生。
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仍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不论女性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何种成就,总有人想要用世俗的标准去评价她。
面对这些质疑,陈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在很多年前,有一位学生在食堂遇到了陈果,问了她这么一个问题: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哪个更重要?”
陈果是这么回答的: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都很重要,
但两种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你喜欢你自己最重要。
因为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总有人喜欢你,总有人不喜欢你。
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自己,还是有人会不喜欢你,但是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陈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做客央视《开讲啦》栏目时,主持人撒贝宁曾直言不讳的问过她:
“哲学女博士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吗?”
陈果淡定地低头笑了笑:
“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
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
我想要寻寻觅觅的,也是心胸豁达的人。
所以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陈果讲了很多,她讲优雅、孤独,她谈爱情、婚姻,她聊得很多,很广,很深,
但最后,总是会回归到同一个起点,那就是自己。
曾经有朋友在深夜发短信给陈果:
“人活着是干嘛啊?”
陈果的答案很巧妙:
“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实现自己。”
博士攻读专业是基督教哲学的陈果,却从不信仰神明,她相信那些伟大的力量总是来源于自己,来自内心。
38岁的陈果从自身出发,哲学先贤的因果循环,被她在生活中找到了答案。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只是因为她的内心足够强大。
精神世界的丰富,使得她从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最近洪晃因在电影《无穷动》中吐槽文艺青年的恋爱方式,而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洪晃这个名字又再次回到大家的视野中。
作为著名外交家章含之的女儿,洪晃一直想要摆脱身上这个标签。
虽然身为名人之后,但她却不想被定义为母亲那样优雅知性一生的女人。
她的母亲章含之曾是毛主席的英文教师,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名媛”,当人们谈起这位女性,大概除了无限的敬重与仰慕外,恐无其他。
为了摆脱母亲所带来的影响,洪晃把生意和事业做得离母亲越来越远。
论及这一切的原因,她坦言:
一方面是她认为自己没有母亲当时的条件,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她想要成为她自己,而不是谁的女儿。
洪晃身兼数职,既是商场上的集团CEO,又是时尚杂志的主编和出版人。
但比她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更惹眼的,是她大胆的言论和颠覆的婚姻选择。
被称为“名门痞女”的她,从不虚与委蛇,也不回避自己的女权情结,“
女人的美貌和青春自己消费,多谈几次恋爱,别当男人的消费品。
”
是的,关于男人,关于婚姻,洪晃的选择确实独树一帜。
洪晃初识陈凯歌时,她已经在北京一家外企任职,月薪7000美元,而那时,国内一些城市的居民平均收入不过70元。
陈凯歌也只是个不起眼的文艺青年,充其量算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导演,而洪晃看了他导的《黄土地》后就被他所深深吸引。
在外人眼里,陈凯歌只是一个三流导演。但在洪晃眼里,他却是一个真正迷人的前卫艺术家,他们在北京相爱了。
1989年,他们在纽约结婚了。婚后,陈凯歌继续拍了许多电影,却依然只是一个无名之辈,直到1993年,《霸王别姬》在戛纳一战成名。
陈凯歌名声大振,开始在香港出入一些高级酒店,也坐上了加长林肯这样的豪车。
他对洪晃说:“我们这样算是上等人了吧?”洪晃笑笑不语。
拿了金棕榈奖的陈凯歌,在洪晃眼里,却变成“看着难受”了。
洪晃提出了离婚,而那时正是陈凯歌大红大紫的时候,很多人不解,但也许就像三毛说的吧:
“看得不顺眼,千万富翁也不嫁。”
活得痛快,只取悦自己,即使时刻都要面临更多人的目光打量和审视,但洪晃却从来没有放弃做自己,成为别人眼中那个本应该是儒雅端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名门闺秀的模样。
洪晃的母亲曾教育她:
一个女孩子要好强、要自立,要拥有独立精神,洪晃活成了她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无论痞女与否,她都是一个洒脱、率性、落拓不羁的女性。
俞飞鸿曾经在《小丈夫》里和小自己16岁的杨玏谈婚论嫁。
在剧中,她所扮演的角色对婚姻的态度总是患得患失,而在现实生活中,1971年出生的她,至今未婚。
结婚这个话题是俞飞鸿在很多访谈中难免被问到的问题。
人们都在好奇,这样一位知性美丽的女性,48岁了,为何仍是未婚?
关于婚姻,她又能给出怎样不一样的答案?
对俞飞鸿而言,婚姻只是一种选择。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婚姻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人生一道必答的判断题,只拥有一个正确答案。
但事实上,如果单纯因为财富、地位、繁衍,甚至是社会认同而结合的婚姻,还不如独自生活。因为两个人的孤独比一个人的孤独更悲伤。
面对这道人生的选择题,俞飞鸿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她选择“精神独立”。
对她来说,爱情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可有可无的替代品。
她拒绝往自己的身上贴标签,她不是独身主义者,也不是不婚主义者,
她只是在目前还没有在结婚这个状态里,目前的状态使她感到舒适,并没有窘迫和急躁。
她只是不紧不慢,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在不影响别人自由的前提下,活出了自己最美最自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