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人大经济论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同名认证新浪蓝V“人大经济论坛”。人大经济论坛感谢多年来用户的支持,新网址迁移至http://bbs.rdjjltorg ,欢迎新老会员不吝赐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ABC品牌创始人鞠躬致歉丨大公司动态 ·  4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吃人 陈堵车忍不住拍了一张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大经济论坛

共享单车还能存活多久

人大经济论坛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2 11:29

正文

【编者按:小编认得一个学术咖,在共享单车刚刚面世的时候就批判过“占用公共资源赚自己的银两,破坏公共秩序,无耻,不信走着瞧”,结果共享单车走到今天除了给很多人带来最后一公里的方便也确实引发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可谓喜忧参半,甚至都不好说到底是喜多还是忧多,因为它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公共的秩序,从而也会影响到存在于公共秩序中的普通人的生活,在希望这个东西存在的同时却也一直在打鼓它到底还能存在多久。】

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迅速席卷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因为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摩拜、ofo为首的创业公司也被资本看重。

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领域的融资金额已达70亿人民币,疯狂的资本背后是疯狂的造车和扩张,行业变得非常躁动。

在这过程中,单车本身变成了烧钱引流量的工具,共享出行的意义已死!

这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殊死搏斗,而现在行业泡沫已经出现,但问题是最终的赢家能收获到胜利的果实吗?

昂贵的资本游戏,

共享单车成“麻烦制造者”

我曾一度以为共享单车市场就看摩拜和ofo一决雌雄,然后IPO,没想到行业壁垒过低,新玩家不断涌现。

为了抢占市场,他们进行了疯狂的烧钱补贴,我一个朋友的摩拜账户,光领的红包就够他免费骑行到8月份了。可以想见,共享单车的补贴到了什么程度。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初的网约车大战。

但是,不同于轻资产的网约车,共享单车的车辆生产和维护成本那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共享单车更像是重资产的资本游戏。

按照正常的逻辑,重资产的企业应该尽力保护好自己的产品,想办法降低运维成本。

然而,本该是重要资产的单车却几乎无任何监管,被随意放置在街头巷尾影响市容,单车被破坏、偷盗的现象非常严重。

但共享单车企业似乎更热衷于抢占地盘,投放更多的单车,至于单车问题则更多地交给了公共部门以及民众的道德自律了。

学者黄鑫给共享单车取了个外号叫做“巨婴单车”,他评价说:“共享单车这种靠全社会替自己分担责任来减少运营成本的方式,显然是在制造社会矛盾。更多的乱停乱放的单车就意味着更多的‘麻烦制造者’。”

▲北京八王坟东公交车站(图片来源见水印)

但是资本必然带来扩张,而随着投放量的不断增大,后期还有两块开支会更更加明显。一是维修成本,二是营销成本。

更严峻的是,从共享单车密集的融资来看,烧钱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

而资本不计代价进入的前提,是从单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商业模型上找到支撑,但在当下市场乱局之中,企业已经被资本绑架,泡沫已经显现。

失控的市场争夺,泡沫已经显现

从4月份开始,这股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单车浪潮刮到了农村。

4月5日宁波一市镇开始试水共享单车进村庄;5月4日,成都一单车品牌已经将共享单车开进了成都的郊县农村;还有大批玩家也打算落地农村共享单车。

有媒体评价说,这代表农村人玩转共享单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在我看来,这意味着共享单车的死亡倒计时来临!

  

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今年光摩拜和ofo两家向市场投放的单车极有可能均超过1000万辆,覆盖200个城市。

然而,根据分析机构的调研,中国400多个城市中,用气候、地形因素排除后,真正适合投放共享单车的很可能只有100多个。

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很显然是不需要共享单车的。

而且在投放模式上,应该是先小规模投放,然后根据运营数据逐渐变多;但现在共享单车企业普遍将这个探索过程大为缩短。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旧在炒作三四线市场,甚至农村市场,这反映了资本的高度焦虑。

这种焦虑是很正常的,投资越来越大,竞争对手却越来越多,特别是以小鸣单车、mobike、Hellobike为代表的企业,它们都是从二三线城市起家,如今已经站稳脚跟。

这种焦虑很可能还与季节有关,很快就要到多雨的夏季,那些铁质的车架必然会锈迹斑斑,成为城市垃圾;而到了冬天,骑行的人必然会大幅度减少,那些生锈了车到了明年开春,最终会迎来换车潮。这时候如果市场还没分出胜负,成本压力会让资本崩溃的。

所以,几乎每个企业都在烧钱补贴和吸引用户,想在短时间快速占领完成圈地,然后逼死对手。

但是哪个共享单车品牌背后没有资本?

这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殊死搏斗,资本除了加码,似乎没有任何办法。

资本的游戏早该结束了!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共享单车是有市场,可以生存的,而生存的关键是能不能盈利。

这个共享服务是怎么赚钱的吗?看文下面的文章你就彻底明白了。

  

押金200,平均有6-10个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会每次用车都把押金拿进拿出的,对吗?这是利用你的懒惰),那么就有1200-2000元停留在这辆车上。这辆车的购入单价,我不太清楚,但目测估计不会超过200元。而大型工厂化生产大规模介入后,可能只需要100元。

于是,每一辆共享单车,要生生从市场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万辆车,那么就是100亿元的存款。

100亿的现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你脑子可别想着100亿元去投资国债,每年3%的回报哟),这是金融基本的套路。500亿投资市场上,每年是35亿的稳妥收入,刨去利息、运营等费用,10-20亿利润,是有的。

一年挣10-20亿纯利润的生意。中国有几家上市公司能做到?怪不得能估值上百亿!

再则: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同时,你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最牛掰的创新,无疑是技术创新。但中国人创业,99%都只是单纯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家的创业,比拼的实际就是商业模式。

所以,在地产界有句名言:房子,除了地段,还是地段。在中国风投界也有这么一句经验总结:项目,除了商业模式,还是商业模式。

  

02

在我做风投的这十几年里,我见过无数聪明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多都令人眼前一亮,但令人拍案叫绝的,则寥寥无几。

无它,就是因为没有几个模式把以上5点都回答好了。一般而言,能回答1、2、3的,就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项目了。能回答1、2、3、4的,就是上品项目了。能把1、2、3、4、5同时回答的,就可以冠之以“最牛逼”三个字了,是极品项目。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7年最牛掰的创新商业模式,我会倾向于雷军的小米。他是第一个用硬件做互联网的,以几乎不赚钱的倾销价格获取用户(羊群),打造生态,然后去寻找“猪”来买单——也即雷军的名言:羊毛出在猪身上。

仅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锁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将达240亿——这是最经典的互联网金融的玩法。

然而,我觉得特别好笑的一点就是,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创业都是不考虑盈利的,真正支撑企业的是风险投资,这简直不可思议!

如果像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回答盈利模式时说的那样,“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我请求你,不如不要创业,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创业者的思维!

然而,这却是互联网经济最普遍的盈利模式,创造一个模式,吸引流量,流量带来风投,继续疯狂扩张,再拿风投,最后如果运气好就上市。

但是,没有一个扎实的盈利模式,最终这一切都会变成泡沫的,就像乐视,全靠融资撑着。

如今的共享单车也一样,他们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把数据做得更漂亮,吸引风投,而单车本身,则只不过是烧钱引流量的工具。

而这就造成了共享单车如今的现状,给社会制造麻烦,而且看不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而尴尬的是,如果某家共享单车公司打算走传统模式,稳扎稳打地运营市场,它就很有可能被疯狂的资本庄家所淘汰。

这不是共享单车的问题,这是整个商业生态问题,是整个互联网的问题,精明的中国商人们正在把一个又一个行业变成融资的平台,全然不顾这种模式对行业的伤害。

我希望这场共享单车大战最后的胜者,是用心做精细化运营,脚踏实地搞好用户体验,用心创新盈利模式的公司,而不是不知创业为何物的搅局者。

资本的游戏早该结束了!


Hey,guys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