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今天创哥要写的这个人,他本是个兢兢业业的大学教授,就因为被人瞧不起,忿而创业,结果差点就成了中国的比尔·盖茨,然而他却在巅峰时刻,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成了中国最大的诈骗犯。
他当年和任正非齐名,仅仅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就在全国建了27个软件园,3个上市公司,资产高达上百亿,位列富豪榜上第47名,
而后他又迅速跌落神坛,身败名裂,还因为诈骗惹来牢狱之灾,被判9年,再看如今的任正非,却早已成为一代神话,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这个从实业家变成诈骗犯的人就是
宋如华
,
也是托普集团的创始人。
▼
一个企业家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没谁了。
但不得不问的是,堂堂资产上百亿的集团掌门人,怎么就成了中国最大的诈骗犯了呢?没道理嘛,对吧。
所以,这里面就反应出一个问题——
在现实面前,在创业大环境之下,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想要踏踏实实做企业究竟有多困难——
从小被人欺负到大,辞掉大学教授忿而创业
其实宋如华本可以不坐牢的,当然了,如果他还是当一个唯唯诺诺、任人欺负的大学老师的话。
宋如华总是被人欺负,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
1962年开春,宋如华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穷得连只苍蝇都不愿意飞进去,在宋如华7岁那年,母亲得病去世了,年幼的宋如华没少被人欺负。
生性懦弱的宋如华敢怒不敢言,只得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文革结束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参加了高考,没想到落榜了,意料之中,他再一次遭到同学们的讥笑和羞辱。
郁闷之下,宋如华依旧坚持复读,常常废寝忘食,一年后,他顺利地考进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
▼
然而令宋如华没有想到的是,在整个大学生活中,羞辱还是从来没断过,甚至变得更加过分——同学嘲笑他是个土老冒,还有人骗他用洗脚水刷牙洗脸。
但幸运的是,这些羞辱并没有让宋如华变成马加爵,反而让他变成了韩信,他愈加发狠地读书,直
到把所有看不起他的同学都甩出去几条街,毕
业那年,他被校方苦苦挽留,于是宋如华一边留校任教一边攻读研究生。
被欺负惯的宋如华深知自己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于是更加不敢懈怠,他拒绝一切娱乐——
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看电影、不逛公园,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
这种像机器一样的单调的生活让宋如华很快就出人头地了,短短几年时间,
他就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于是宋如华从助教被破格提升为讲师,次年又晋升成了副教授。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宋如华这开挂的人生简直让人眼红,于是背地里就有人给他使绊子——他不断被同事“举报”,于是校领导不让他入党,还派他去贫困县支教。
支教安排让宋如华左右为难,他当时刚有了女儿,妻子又意外骨折,脱不开身。他向领导请求暂缓支教,结果被断然拒绝,种种不公平的事端让宋如华感觉自己正在遭受“文革式”的迫害。
▼
有一次宋如华坐公共汽车回家,一个拿大哥大的暴发户占了两个位子,他要求对方让座,对方却满脸不屑,高高在上的态度就像在看一只随时都能被自己碾死的蚂蚁。
那一刻,宋如华感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清高任谁都能随意践踏,多年来的努力如今看起来是多么可笑和一文不值,他的心像是被狠狠刺了一刀。
是啊,自己一个月工资只有一两百块,三口之家还蜗居在一个筒子楼里,每次外面下雨屋里就下小雨。想到这,宋如华彻底火了,什么狗屁前程似锦,他要报复,他要过那种荒诞蛮横的生活——
1992年,宋如华和两个同事凑了5000元钱,创立了托普,宋如华发了一个毒誓,他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
靠给税务局开发软件发家,却因为没有背景导致业务扑街
想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对宋如华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托普初期的业务就是倒卖电脑及相关设备。
那时候宋如华负责跑业务,他尝尽了小生意人的各种艰辛,堂堂大学教授,整天蹬着三轮车在成都街头跑来跑去,样子又穷酸又落魄,还经常被人嫌弃。
即使是没日没夜地干,但是这样一个没有后台的人依旧很难找到大客户,此时的宋如华还是相信只要有实力、肯吃苦,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就在这时,宋如华终于等到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
1994年年底,区政府想要采购一批能自动打印发票的软件,但在当时,这种软件根本没有人能开发出来。
托普的另外两个高层听了以后连连摇头,跟政府做买卖,谈何容易?但宋如华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在对税务系统及软件开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背着两个合伙人揽下了这个项目。
说干就干,宋如华也不是吹牛逼的人,于是他从母校招了三个得过开发大奖的学生,夜以继日地搞开发,几个人花了两个月时间硬是把软件做了出来。
▼
凭借这种自动计税和打印发票的软件,宋如华顺利地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全国各地方政府,
一年内就创造了4000多万元的业绩。
一夜暴富让宋如华开始高估起自己的能力,他以为只要敢于出击,成功就唾手可得。
到了1995年,托普已然成为IT界的一股旋风,甚至敢与风头正劲的华为相提并论,而此时马云在教书,李彦宏还在美国打着工。
▼
此时的宋如华,可谓风光无限,他觉得自己距离比尔·盖茨仿佛又近了一步,他声称要把托普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商和工程中心。
然而,这样的白日梦还没做几天,现实就马上给了他当头一棒,血流不止。
1996年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新政,限制地方自行采购税务软件,改为推行统一的计税软件。
托普由于没有深厚的政府背景,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排挤出局——各地办事处分崩离析,销售收入一落千丈,高管之间背后捅刀的丑闻不断上演。
他却始终想不通,明明是自己开发计税软件更早,市场占有率也最高,凭什么被无情地赶出市场?
▼
此时的宋如华,价值观已经开始被扭曲了,他觉得自己有没有实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让别人认为自己有实力、有背景才行。
之前那个心比天高、年轻气盛又才华横溢的宋如华,彻底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向金钱下跪的宋如华。
一个软件公司除了不做软件什么都做,还成了IT界最大的地主
出了这档子事,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托普快不行了的时候,宋如华却突然发现了另一条更大的财路——他准备在四川打造西部软件园。
做软件园首先得需要土地,宋如华在成都郊区附近买了100亩菜地,这菜地本来花不了多少钱,但由于当时政府渴望快速推进信息产业,建软件园这事突然就有了象征性意义,于是政府开始大力扶持托普。
场地有了,现在就剩下大量的资金投入,于是宋如华瞄准了一家亏损严重的上市国企,准备借壳上市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可是托普濒临破产,没钱收购怎么办?宋如华是谁,堂堂大学教授,这点事怎么能难得住他——空手套白狼,而且跟套政府的狼。
▼
他一边在媒体上大肆炒作软件园概念,称将把亏损的国企做成“中国信息产业第一股”,一边发布消息称正考虑把西部软件园以低价卖出去。
政府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但又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政绩还握在宋如华手里呢——于是给托普一路开绿灯,宋如华顺利的完成了借壳上市,而且凡是托普的项目,几乎都被列为一号工程。
▼
在这次圈地变现的过程中,宋如华根本没花多少钱,一方面各地政府转让土地的价格非常低,有的甚至是白送的,另一方面宋如华一拿到土地就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如果不贷款,他就不开发。
短短三四年时间,他用空手套白狼的功夫在全国圈了27个软件园,资产超过100亿,共计1.2万亩土地,2000年前后,托普笑傲整个IT界,成了业内最大的“地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