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旺财GO
皆是本人关于读书、投资、创业的喃喃自语,大多集中在通信、互联网领域,完全随性为之,毫无章法可言,慎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  14 小时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  14 小时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昨天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昨天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  3 天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旺财GO

一个山东外漂想对家乡说的话

旺财GO  · 公众号  ·  · 2018-09-21 09:03

正文


转载一篇山东好友的文章。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有多土?16岁那年我出门求学,我跟我同学两个人操着一口地道的本地普通方言,嘲笑对面河北的两个女孩子:恁听听她们俩说得,哪里是普通话?一股子河北方言味儿!还是俺山东话更接近普通话。这个段子至今我都经常想起来,提醒自己有多土。后来回到了山东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直到上一轮牛市末期,我辞去国企的安逸,选择到上海一家股票相关的公司工作,给自己擦点儿粉儿,算是个高级打工仔。我深深的眷恋着我的家乡,爱着我的家乡,这种爱既跟家庭有关,也更跟文化有关。

这两年,由于东北经济衰退带来的思考,山东经济的发展情况、社会现状,也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在沪工作这几年,北京、杭州、深圳、重庆、南京、苏州,我跑的地方不少,见得聊得全国各地的投资上的朋友也有小几百人了,这种感受就更加深刻了。大家都觉得山东国有经济发达、民营经济落后,经济潜力很大,就是发展不起来。无声我自己深刻思考过,我觉得,其实山东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和认知的问题。以下是我的思考,发出来,供大家讨论吧。

一、历史上的山东思想开放,经济发达

山东,水美山美人美,历史更加优美。我们这个地方又叫齐鲁大地,怎么来的呢?周武王建国后,分封功臣,那第一大功臣姜子牙就被封为了齐王。那么鲁国呢? 武王发 封其弟 周公旦 少昊 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旦 不去赴任,留下来辅佐武王,武王死后辅佐 成王 。其子 伯禽 ,即位为鲁公。就是说,鲁国是周武王弟弟的封地,这个周公旦也是解梦的那个人,大家做梦的时候都会梦到我们山东人。牛不牛?

在此后的历史中,管仲辅佐齐桓公雄霸天下,其中小白(齐桓王)礼下管仲,管仲三策:服帛降鲁梁、买鹿制楚、买狐降代的故事,真是智勇双全,对手输的心服口服。再往后,孔子儒家、墨子墨家思想开放之程度、思考之深刻,无出左右,至今也是华夏文明的基石。再往后,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吴起,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在思想领域的活跃,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那个时候的齐鲁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国大国;这些历史,无声做为山东人是很骄傲的。

二、山东文化思想的演变和养成

春秋战国的辉煌,就像良好的出身一样,在此后的很长的历史中,深刻的影响着齐鲁大地乃至整个中国。以至于,山东成了皇权的根基和象征地,历代王朝的君王继位后,都要去泰山封禅,有的还要去孔庙祭祀。孔庙也是中国仅有的历经各个朝代仍然完整保留的家庙。

那么山东人的思想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演变和养成的,以至于到今天给人以严重落后的印象呢?可以说,这一切还是源于一开始太优秀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出生就这么扎眼,难不成还能一路牛下去不成?

山东文化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盛世辉煌的春秋战国,说山东是当时中国的缩影一点也不为过。在前面一章已经大致的说过。

第二阶段是盛行秦汉。《汉书.赵充国传》曾云:“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汉书.地理志》: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陈汤(没错,就是那个: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孔光等这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军、宰相,到了东汉还有匡衡、韦贤等宰相。也包括了儒家的盛行,以至于汉武帝根据需要,直接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第三阶段是秦汉以后。也可以说是汉武帝之后吧,因为从西汉将相名单上,山东籍的大将几乎没有,宰相有几位,但比东汉时期的数量明显下降;直至新中国,还能数得上在思想领域有大的建树的也就唐朝开世时的房玄龄了(秦琼、单雄信等这些只能算武将响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正是由于山东成了封禅祭祀、儒学正派的发源地,导致了山东地区的思想别束缚住了,自此再无突破性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到了新中国成立,堂堂人口大省,也只有孔庆德、刘兴元、孙继科3名开国中将。

需要说明的是,五代十国以及元末明初的灾难,造成山东人口大量消亡,以及知识分子的大量南迁也是客观因素。不过这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点。

三、建国后山东的经济发展情况

思路决定出路,山东的经济发展跟三个阶段思想开放的程度也是正相关的,从全面领先、独霸一方到安守一方,具体的数据我不去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了。来看看建国以后的山东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1952年的经济数据看,山东以43.81亿的总量,排名第二,这也基本符合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基本情况。

到了1983年,由于较好执行了改革开放,山东省以459.81亿元问鼎全国,此后保持了3年,从此就再没有登顶过。

而到了2017年,山东省GDP7.26万亿,已经远远的被广东、江苏甩在了身后。

再来看看山东GDP构成情况,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构成为6.7:45.3:48.0;江苏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构成为4.7:45:50.3;再看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2:43.0:52.8。总得来看,不能说山东省的三次产业比重不合理,但从现行的三次产业的划分看,第三产业占比50%被认为是经济发达的分水岭。

从整个2017年经济报告中,我还发现山东经济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无特大型城市,省会不大。山东省只有青岛市的GDP过万为11037.28亿,其次是烟台 7338.95亿,而济南只有7201.96亿,排行第三,以至于经常被青岛烟台的老乡揶揄为鲁小三。广东就不说了,看看江苏的情况,江苏总共有3个城市GDP过万,其中苏州承接上海经济,17000亿,省会南京11700亿,无锡10500亿。从跟江苏的对比来了,山东整个经济可以说并无特大城市,青岛已经逐步沦为二线城市,而省会济南,无论从经济当量还是从综合影响力上,跟同为省会的南京市差距非常大。

(二)民营经济还可以更发达。由于没有找到具体的绝对值数据,仅摘取《201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部分数据:2017年省管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2倍;非公有经济增加值42141.2亿元,增长7.3%;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36896.0亿元,增长7.2%。120%比7.3%,可部分佐证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而全国工商联刚刚公布的《2017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山东民企有73家(来自齐鲁网),而近邻江苏86家入围、浙江93家。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关于民营经济,山东省委刘家义书记也曾经说过:我省市场活力不足,重要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科技型、创客型企业少。

(三)产业协同不够。一方面三产的占比不如广东、江苏更加合理,另一方面省内城际间协同不够。山东省曾经和现在提出过济青经济带、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半岛蓝色经济区、鲁南经济带,总得感觉几个方面:一是以地域划分为主,囊括了所有的城市,大而全,必然还是没有重点;二是各经济区的划分,产业之间的协同度不够,归根还是地域划分的问题。

同时,山东省的经济产业结构也不合理:主营业务收入排前列的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占40%以上,而广东、江苏两省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制造业。注册地在山东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仅占全国的2.8%,相当于浙江的1/4、江苏的2/3;管理基金规模仅占全国的1.4%,相当于浙江的1/5、江苏的1/3;境内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只相当于江苏的1/2、广东的1/3。从发展质效看,山东省2017年单位生产总值财政贡献率只有8.39%,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低1.12、2.82和4.20个百分点。(数据来自刘家义书记讲话)

四、痛定思痛的反思

这么多年,山东的反思是没有停止过的。最振聋发聩还是新任山东省委刘家义书记于2018年2月22日开春正月初七的第一炮:《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在这篇讲话里,刘书记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核心任务,在统揽全省经济发展重心的同时,高瞻远瞩、十分敏锐的抓住人才和思想两条主线,十分贴地气的指出了山东省在思想认识和作风上的弊端,例如:格局小、视野窄,遇事往后看,空对空文件等大大小小的问题。而以刘书记讲话为蓝本的微信文章《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在很短时间内流传开来,一开始是山东人自发,我本人也转发,后来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转发,山东人对于自己家乡发展的殷切希望感动的让人想落泪。

同样的反思也在青岛进行着。7月26日,在青岛市召开的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 市委书记张江汀在讲话中指出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思想认识上的。这是其在率队考察浙江、江苏、广东后:“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的危机感”的爆发。而其在会议上提到的2012—2017年单位GDP增速的对比相当震撼:青岛每平方公里的增速只有0.35,深圳高达4.68,南京0.68,分别接近青岛的14倍和2倍。(数据来源于张江汀书记讲话和皮皮鲁77《青岛文章》)

真心希望看到更多的山东的市、县,甚至乡镇、村庄更大范围的反思问题,思考问题。

五、关于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沪工作这几年,大家都很喜欢跟我们山东人打交道,觉得人好、实诚;普遍都对山东经济感到悲观。走到现在,我还发现,其实真正到了商业深度合作这部分,山东人是很难介入进去的,你的整个思维已经落后,不是人家不想带你,是真带不了你。所以,我也在想到底该怎么办?个体好说,找到自己的长处,无限制发挥就好了;可是山东怎么办?认命吗?不发展了?我觉得几个地方其实可以着手去做的。

(一)主要领导岗位引进江浙沪人才。山东要想真正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这确实不是套话。但靠山东自己解放思想,难度太大了,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有。从江浙沪调集大批优秀的干部到省、地级市,甚至经济当量大的县级市任主要领导。真正的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用这种硬核冷启动的方式,彻底扭转山东的官本位文化。除此之外,把大量中青年政府官员,派驻广深、江浙沪,派到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做副职、做基层官员,真正感受经济社会政府官员该怎么思考问题,该怎么做事情。

(二)迅速做大济南和青岛。还是来对比广东和江苏、浙江。广东有广州、深圳2个过万亿的城市;江苏有苏州、南京、无锡3个过万亿的城市;浙江除了杭州,宁波9846.9亿元,也算是准万亿城市。像山东省这个当量的经济大省,有2个强大的城市经济体是非常健康和合理的。

从省内来说,可以创造条件、给足政策,吸引魏桥集团、兖矿集团、南山集团、潍柴控股等特大型企业逐步把总部或者研发中心等新型经济部分落户到济南或者青岛;同时给这些企业的人员创造留济留青的条件;先把省内的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吸引到两个主要城市经济体。

对于高端人才引进,还是比较迫切的。2017年,全国790位两院院士,在鲁的只有49位,而总数8000人的国家“千人专家”,山东省只有205位。这里就需要不只是荣誉和待遇的问题,需要山东从经济整体结构上去调整、去吸引留住高端人才。

除了高端人才,山东省还应该全面加大对中级和初级人才的吸引,给出足够有吸引力的政策,让大家愿意落户到济南和青岛。这方面,其他省份的城市已经很早就展开了行动,例如:2017年5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提出23条人才新政举措,计划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对于高校应往届学生、初中高技能人才、国外人才,给出了包括购房补助、创业补助、社保补贴等在内的充分的优惠政策,目前累计已有近50万人落户。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公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进一步放宽了人才落户的条件,不用缴纳社保、不用居住证,本科生只要不超过40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45周岁,就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户,而博士研究生落户则不受年龄限制。截止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一二线城市拉开了人才争夺大战,连深圳、上海都沉不住气,加入了进来,济南和青岛已经严重落后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14 小时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14 小时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3 天前
掌上平度  ·  平度“萌宠经济”火热升温!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