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决策杂志
决胜千里,策赢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吃货小分队  ·  招聘 | 视频实习生 ·  2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发钱啦!非京籍也能领的7个北京补贴!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岳云鹏,大消息!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3000一罐的贵妇面霜,真好用! ·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北京两天62起火警!消防紧急提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决策杂志

为什么是义乌?

决策杂志  · 公众号  ·  · 2025-01-03 21:12

正文

“义乌火爆得有点超乎想象!东西好多,买也买不过来;人也好多,挤都挤不过来……” 2024年以来,全国首个主打购物旅游的AAAA级景区—— 义乌国际商贸城,天天都是“人从众”的盛况,到处都是“进货式”的快乐。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继淄博、哈尔滨、天水之后, 义乌成了新晋文旅黑马。 2024年国庆假期,义乌市全域接待游客233.26万人次,同比增长79.12%;接待过夜游客158.99万人次,同比增长429.31%;十一黄金周最受游客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中, 义乌位列全国第二。

作为一个 没有名山名湖名迹,没有一个5A景区,论自然条件老天爷都“不赏饭吃”的地方,义乌文旅究竟是如何出圈的?

浙江义乌

01

跳出有形的风景

义乌地少人多,土壤酸性种不了粮食,只能种蔗糖。早年,义乌人以“鸡毛换糖”的方式艰难谋生。改革开放后,在政府“兴商建县”策略下,义乌建立了小商品交易流通市场,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 “世界小商品之都”

没有好牌的义乌,发展文旅同样是“无中生有”,找到自己的特色。

虽然传统旅游资源并不丰富,但义乌却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即商业。 义乌提出“购物+美食”的概念, 文旅积极主动地对接小商品市场, 努力将客商转化为游客,把商贸流量转变为文旅流量。

“文旅赋能城市一切”。在这样的全域旅游观下,义乌提出打造 购物旅游首选地、万国美食体验地、多元文化交流地、全域旅游示范地。

购物方面,义乌市将国际商贸城一区、四区、五区重点打造成4个购物旅游街区,构建全国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旅游购物首选地。

义乌商贸城占地64万平方米,有超7.5万个商铺,汇集500多万种商品。 过去,小商品城里很多商铺都是做国际贸易的,并不适合零售。

为了让小商品市场更好逛,义乌选取100多家网络商户进行一些更适合普通游客“买买买”“逛逛逛”的改造。

为让游客尽情地买买买,“十一”黄金周期间,义乌发放百万元消费券,来这里的游客都能领取。除了买买买,在汇聚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万种进口商品的五区进口商品城,游客们还能和扮演成“财神爷”“马可·波罗”及“货郎担”等角色的演员互动。

“义乌也太好逛了!还去什么国外旅游,逛完义乌四舍五入就等于逛遍了全球!”游客逛完进口商品城后感叹。

除了“进货式”旅游,义乌爆火的另一个原因是美食。

义乌有常驻外商人数2.1万人,流动外商的数量近3万。有外商开店的基础,义乌美食的生态圈也越滚越大。义乌的外国美食非常正宗,并不需要特意去改良外国菜口味,有人专程来到义乌,就为了体验原汁原味这一口。这正好切中了游客的需求。外出旅游,面对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和连锁店,游客已经吃腻了,义乌的泰国水龙出海、英国面包蛋三文鱼,印度咖喱饭、土耳其烤肉等美食提供了新鲜感。

这一波“义乌热”中, “吃”正是一大卖点。 2024年“五一”假期,作为网友心中“万国美食之都”的义乌就已火出圈。“十一”黄金周期间,义乌的外国餐厅几乎都要排队取号,其中BEYTI贝迪餐厅在10月3日这天的排号近900桌。而排号用餐的多数是省内的游客, 还有不少来自上海、江苏、江西、安徽“反向旅游”的客人。

在特色体验街区中,义乌市专门开辟了一条“万国美食+异国风情”路线。在这里,随处可见异域风情的装修氛围与摆设、风味独特的异国美食,巴西烤肉、阿拉伯菜、西班牙烩饭、墨西哥卷饼、意大利冰激凌等等,让游客感受世界美食文化带来的碰撞,堪称 “舌尖上的一千零一夜”

用脚来逛“世界超市”,用舌头来品尝“万国美食”。 义乌成为游客们看世界的窗口,让游客省了一张机票钱。用网友的话说,“不是海外去不起,而是义乌更有性价比”。

可见,发展文旅不能仅盯着传统景区,只有找到亮点、错位竞争,才能超越“内卷”、另辟蹊径。 跳出有形的风景,才能看到更多“风景”。

义乌国际商贸城。

02

“有生意,更有生活”

有了“购物+美食”做基础,义乌逐渐扭转“不适宜旅游”的传统印象,把文旅发展摆在更重要位置, “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共富”“抓旅游就是抓文化” ,以更高站位推动文商旅协同发展。

在战略层面,义乌市提出构建“一江一环两核三片多点”的旅游新格局。 “一江” 指义乌江,这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将城市的历史与自然连接在一起。在江边,游客可以悠闲地漫步,享受江边的美食,或是参与水上活动,感受当地宁静与活力交织的生活方式。

“一环” 即系统串联的环义登山步道;“两核”包括国际商贸城和双江湖片区,这是义乌最受欢迎的旅游地标; “三片” 则是新规划的义北生态休闲旅游区、义南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与义西乡村红色旅游片区; “多点” 就是因地制宜谋划建设系列重点文旅项目,形成“众星拱月”的发展格局。

在城市IP格局重塑上, 义乌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 “有生意,更有生活”。

过去谈到义乌,第一想到的是创业艰辛。现在很多人去义乌,也是奔着“创业天堂”去的。义乌的生活相对单调,创业者和产业工人在义乌赚到钱,却少有消费的途径,需要文旅来舒缓压力。 生意之外,义乌有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义乌文旅需要回答的命题。

在文化挖掘上, 除了购物和美食之外,义乌把文化作为重要的落脚点。 如果说“一江一环两核三片多点”是硬件提升,涵养厚重的文化则是软件升级。

义乌古称乌伤,其名源自颜乌至孝侍亲的传说。在义乌,有亿年恐龙足迹遗址,有万年桥头文化,千年姑篾文化与古越文化在此交融。义乌人崇文好学且善贾守信。婺州史称“小邹鲁”,素有“东南文献之邦”的美誉。义乌一直以来有经商传统,明清时期,逐步形成了成规模、有组织、系统化的“敲糖帮”和行担经济。

除了商贸文化,义乌还诞生了陈望道、骆宾王等名人志士,有竹编、叠罗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红糖、糖烊、择子豆腐等本土特色美食。

近年来,义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打造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购物之余,也能感受到义乌传统文化的魅力。

改革开放后,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崛起,也带来全球的多元文化。据统计,义乌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义乌也被誉为世界文化的“大观园”。

国庆期间,义乌市文旅局精心策划了“义乌好好逛—— 有生意更有生活!”系列活动,购物+美食特色体验街区、古今12大NPC巡游、中西舞台大PK等活动, 将旅游购物与丝路文化体验相结合, 让游客们在购物的同时,更能领略到义乌与世界文化交融的独特风情。

在义乌,不仅有肤色各异的外国客商忙忙碌碌、风味万千的世界美食袅袅飘香,更是出现了马可波罗、雅典娜女神、圣诞老人、神灯精灵等奇幻NPC穿梭在大街小巷,展现了义乌的多元文化特质。

从国际商贸城到古镇古村,从传统到国际化,义乌总能给人带来无限想象。文化滋养, 可以造就一座城市的恒久魅力,也是文旅长红的重要基础。

中国网店第一村——义乌市青岩刘村。(崔元芳摄)

03

什么是“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武器”

如何从网红到长红,是不少地方都在思考的问题。很多城市出圈,靠的是一次营销策划或单个文旅产品,很容易爆火之后昙花一现;而义乌文旅基础扎实,是厚积薄发之后的水到渠成。在义乌经验中,有三点值得关注。
一是要注重打造文旅生态圈。 文旅生态圈是以文旅为核心的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产业间的交叉、融合,实现文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展,融合出新,产生新的价值增长点。
文旅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关联产业的相互支撑,离不开优质环境的支持。 构建文旅生态圈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集聚,带动生态圈内所有要素的共同发展,为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支持。
很多地方文旅昙花一现的一大原因,就是没有和既有的产业结合、共同发展。义乌的体验式购物旅游,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游客被小商品激起了创业欲望,甚至直接在市场开起直播带货。 从客流到商流,从商流到客流,文旅最终会反哺到商流当中 ,为工厂带来客户和订单,形成正向循环。
文旅生态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高级化和新趋势。 要推动文旅资源与本地特色资源的深度融合,将各种静态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形成具有旅游特性的文旅资源。同时,加强文旅资源与其他关联要素资源的融合,最终形成以文旅为核心的各种要素资源融合发展的大文旅生态系统。
二是注重游客的体验感。 观光游时代,旅游就是走马观花,景点打卡。 但再美的风景,看多了也容易审美疲劳。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游客们渴望的是参与感、互动感和沉浸感。
体验式旅游,通过将游客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使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体验感正在取代目的地,成为旅游出行的第一诉求。
义乌文旅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体验感强,沉浸式购物体验、沉浸式万国美食体验、沉浸式全球多元文化体验等。
体验感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观感受,它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和满意度。在竞争激烈的文旅市场中,只有提供优质的体验感,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不同于大城市大景区的定位,三四线城市更要突破传统的“观看模式”,进入到“体验模式”当中。要立足当地的特色文化,扩展沉浸式体验在城市空间、城市综合体、文化场馆、景区街区等文旅场景的应用,拓宽文旅融合的深度,促进周边产品与衍生品的创造,推动文旅产品整体增值。
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 旅游可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物质层面来看,“旅游的本质是满足人性”,包括吃、喝、玩、乐,追求的是体验感、舒适感以及新鲜感。不忠诚是所有消费者的天性,更刺激、新颖、好玩的产品会不断吸引眼球, 而精神层面则是寻找文化的认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在文旅产业中, 文化被视为 “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武器”。 只有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文旅项目,才能脱颖而出。
-- E ND --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新经济研究院

值班编辑:赵晨、纪海涛

审稿: 王运宝、姚成二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 “五个严禁”“八个不得”!国办印发重要意见(全文)
2、 拉萨市委书记:我通过23个晚上的调研,基本把城关区大街小巷走完了,确立了这个战略
3、 李殿勋任湖北省代省长
4、 干部任职前公示(2025年1月3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北京吃货小分队  ·  招聘 | 视频实习生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岳云鹏,大消息!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3000一罐的贵妇面霜,真好用!
2 天前
最爱大北京  ·  北京两天62起火警!消防紧急提醒
4 天前
射手座网  ·  射手座01.14日运势!
8 年前
健康养身  ·  13张照片,别私存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