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九章学员
XCM
编辑 |
Francesca Jin
专栏 | 九章算法
本人国内cs本科, 美帝mis,金融公司写sql。16年中开始刷题上课。
题一共刷了两遍多。FG失败,调整了一段时间Y也失败了,这对我打击比较大,怒投了250家,找了8家猎头。之后拿到了五家onsite,拿到offer后又withdraw了两家。
在LinkedIn面试,
两轮算法一轮system design,
一轮host manager,
主要聊简历、之前做过的项目。
还有一轮是LinkedIn特色的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
这轮的题目:假如面试官是你现在公司的new hire,如何给他做training。
这轮准备的时候比较担心,因为看面经要讲系统architecture,而我现在其实并没有做backend开发,反而写sql比较多。还好面试官通情达理,同意我谈谈database的design,还有automatic job是怎么做的。
一开始自己刷LintCode花了一段时间,按tag来。虽然每个tag的题型差不多,也能感觉到思路类似,但是做不到举一反三,找不到套路。
九月上了算法班,确实学会了很多东西,刷题也渐渐上了道。感觉算法班的最大作用是
把题目分类汇总
,每一类题都有
固定的解法
,这样对我这种学渣来说十分有效,多用套路就好。
比如dfs,虽然知道每次要先写出口,但我每次都写不好,后来九章听了一遍,思路就比较清晰了。很喜欢令狐冲老师,讲得好声音还好听。
之后又上了系统设计,感觉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如何去
分析问题
,如何去跟
面试官交流
。
九章的另一个好处是ladder题设计的非常好,能够巩固课程内容,不至于听完就忘。
我一共用三个月刷完了两遍多,从痛苦的看啥啥不会,到看到某一类型的题大概知道去套什么,再到看到大部分题都比较从容。cs的面试其实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只要你刷好题,就一定会有offer。
花了一年的时间,下班之后迅速消失赶晚上的面试,经常刷题刷的睡不着觉。就这样,才在两年之后达到了小伙伴毕业时的起点。这些准备,这些努力,在上学的时间早就应该去做。
工作之后大部分时间被工作占据,你必须付出额外多的努力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做到,而且又因为在纽约,有些公司要多加电面,也因为时间问题错过了一些机会。
作为一个反面的典型,想跟那些跟我一样基础不好或者转专业的同学说,
抓住在学校的时间和机会,cs面试没有别的,只要刷题就会有机会。
-
回复“简历”,查看简历撰写指南,获取“简历模板”
-
回复“冷冻期”,查看北美各大IT企业冷冻期信息和注意事项
-
回复“Career”, 查看Caireer Fair 攻略 check list
-
回复“薪资”,查看北美各大IT企业New Grades Engineer 薪资水平;
-
回复“项目”,查看7-14天可以搞定的小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