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咋了,我疯狂地爱上了
古法talk show
——相声
。
张云雷的《探清水河》听了一遍又一遍,小岳岳的贱萌相声也扒出来看了个遍,谁又能想到,最后我迷上了“德云一哥”郭麒麟?
(图片来源:《谁是一哥》)
前一阵子郭麒麟因为给师父于谦写的一封家书上了热搜,认认真真看了几遍以后,我酸了——
这个初中就辍学的娃,怎么这么有文化
?
“古有杨时程门立雪,今我慕贤思齐,于门听鼾。”
“我欣赏您的乐观豁达,我钦佩您的与世无争,我羡慕您的台风潇洒,我崇拜您的吃多少东西都不撑。”
“此生得立于们之下,我之幸也。我当时刻牢记先生教诲,谨言慎行,以善待人。也算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图片来源:《一封家书》)
随意摘出几句话,饱含深情又略显俏皮,寄托了对师父于谦的敬重的同时,还透露出一丝丝文采。
大概是我太喜欢文气十足的东西,顺着「信」这条线,我又扒到老郭给小郭写的成年寄语:
(图片来源:@郭德纲)
一篇寄语,把郭德纲对儿子的教诲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我本不愿儿从艺,奈何人自有志,无法横拦。但有几句话,要说清楚……”
前不久,老戏骨何冰还在《见字如面》上读过这封信,“
甲午年,正月初九,我儿子,十八了……
”
一字一句,吐露着对即将面对成人世界的儿子的谆谆教诲,字字戳心。
(图片来源:《见字如面》)
老郭家家风严谨,也不仅是一封寄语能表现出来的。
在老郭家,小孩开口必对长辈使用敬语,即便是说个“他”都得用敬称“
怹
”(读tan),家里来了客人小孩不许上桌吃饭,吃饭必须等长辈先动筷子,夹菜不可以乱翻,不可以“
过河
”(指
夹菜不过盘中线,夹靠近自己这边的)……
后来郭德纲在采访中说,到现在家里吃饭,郭麒麟还会忍不住问父亲:爸爸,这个我能吃吗?
可以看出,老郭家的规矩礼数也是相当严格的。
郭德纲在讲相声时说过:“我们家是一个挺古板的家庭,给长辈打电话得站着打,坐着给爸妈打电话,我说不出话来,到今天,我跟我父亲坐一对角,我也不敢翘个二郎腿坐,整个凳子全坐下都不敢,就挂点儿边儿,郭麒麟跟我也这样。”
后来在郭麒麟和郭德纲一起参加的节目中,就可以看到,郭麒麟向来都是毕恭毕敬地站在父亲身边;甚至连郭麒麟自己参加节目,接到父亲的指导电话也是立即起身接电话,要开免提也是恭敬地将电话放在桌上,然后招呼大家一起来听。
无论何时,只要郭德纲在说话,他都是认认真真地听着。在不同节目中如同复制粘贴一样的动作,绝对不是演出来的。
郭德纲曾经还发过一个微博,说师哥王少立先生夸奖郭麒麟“有规矩”、“挺懂事儿”,见了长辈知道站起来打招呼,下面还配了一张关于规矩的图,上书:“
人活一世是要有规矩的……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长辈坐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
”
做事儿有规矩,拎清楚长幼尊卑,这是老郭家第一个家风严谨之处。
都说二十来岁正是年少气盛的年龄,但郭麒麟身上除了抖包袱的时候,似乎很少见他气盛。
几个月前,郭麒麟参加过华少的访谈节目《今晚九点见》,还因为一件倒茶的小事儿上了热搜。说是小事儿,其实也很打动人——郭麒麟带华少参观德云社时,为华少倒茶,一不小心茶倒得太多,溢出洒在桌子上了,郭麒麟马上说“不好意思,我喝这杯!”。
都说细节见真章,传统文化中有一句“
茶半酒满
”:茶倒满了烫,客人不好拿,不好饮,这就是不懂礼貌,讲究的客人会起身告辞,所以茶倒满也有赶客的意思;而酒倒满有表示客气尊敬的意思,多喝酒就多吃菜,酒满也有留人的意思。
一件谁都会忽略的小事,郭麒麟却立马反应过来了,就是这样一个下意识的反应,就反映出郭麒麟刻在骨子里的“礼”字。
如果说是家庭给的教养给了郭麒麟少年老成的气质,那么家庭滋养出的文化底蕴就是郭麒麟吸粉的关键。
(郭德纲的书房,图片来源:@郭德纲)
众所周知,郭麒麟15岁初中没读完就退学了,但郭德纲一句话,
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艺人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于是给郭麒麟留下作业——读完《二十四史》、《清史稿》,才有了郭麒麟如今对传统文化的游刃有余。其实
偶尔去听一听郭德纲的相声也能发现,除了段子包袱,他还能引经据典,正史杂记出口成章,“相声演员的肚,是个杂货铺”,这句话放在郭氏父子这里,一句“没毛病”便能概括。
聊完家风的话题,话归从头,我们再回看一翻郭德纲写给郭麒麟的成年寄语,我完全想不到,这就是那个在台上荤素不忌插科打诨的郭德纲,单单看这封信,只觉得这是一个在凉薄江湖中打滚后,带着一身泥淖对儿子说句“
儿砸,江湖艰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的普通父亲。
有人说郭麒麟走到这一步其实是拼爹拼出来的,但要我说,
拼爹没错,但他拼的是爹给的家风和教养
。
《荀子·大略》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