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雾红色预警发布的标准是什么?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大雾红色预警发布的标准是,预计未来24小时3个及以上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且有成片(5站及以上)的能见度小于50米的特强浓雾; 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从实况观测来看,近日,华北、黄淮和江淮的大雾天气的范围和强度都在不断扩大和增强。今天上午,除了北京、天津外,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和江苏大部都出现了浓雾,很多观测站能见度不足100米。
问:为何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大雾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弱风、高湿、晴空、稳定是大雾形成的气象条件。近期,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地面湿度较大,风很小,同时,大气层结稳定,夜间晴空使温度下降幅度较大,有利于雾的凝结形成。同时,霾中的颗粒物也加重了雾,颗粒物在湿度上升的条件下,经过吸收水分后直径会变大,促使能见度迅速下降,因此,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是有联系的。
根据最新预报,3日夜间至4日,华北中南部及黄淮、江淮等地仍有大雾和霾天气。预计4日至5日,受冷空气及降水影响,上述地区的雾和霾将逐渐减弱或消散。
气象专家提醒,大雾天气能见度低,驾驶人员应注意减速慢行,避开封堵路段。受霾天气影响的地区,空气质量较差,建议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并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雾有较强的吸附性,雾滴在低空飘移时,在不断与污染物碰撞,能使污染物积聚,让雾的有害成分大增。据测定,雾滴中酸、胺、酚、重金属微粒、尘埃、病菌含量比通常大气高出几十倍。
由于大气污染,形成雾的凝结核性质的变化,雾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在呼吸了污染雾后,使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癌发病率明显增多。
雾是交通运输的“无情杀手”。出现浓雾时,能见度很差,有时只能看到几米、几十米远的地方,使近地面阴霾低沉,视野模糊不清。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占总事故的1/4左右。对于航空,为了旅客安全,遇有大雾天气,必须关闭机场。历史资料统计,国内航班不能正常起降,因雾的影响占78.9%,国外航班占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