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6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夜读】新年自律的四个方法,做到一个就很棒 ·  6 小时前  
南方日报  ·  +音 | 过年,一个家最好的模样 ·  昨天  
新华网  ·  “卡皮巴拉”,新年造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中国发布史上首次大雾红色预警!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4 08:49

正文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1月4日6时继续发布大雾红色预警:预计,4日8时至5日8时,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大部、山西西南部等地有大雾。


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东部、山东中西部、江苏中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低于200米的浓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浓雾。



华北黄淮地区此次雾和霾天气过程与2016年12月中下旬的雾和霾天气过程相比,程度略微偏轻,中至重度霾影响范围也偏小。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4日至5日,冷空气将再现,届时,华北、黄淮地区的雾和霾会有一个自北向南缓慢减弱的过程,局地消散。



1月3日晚,一名行人推车走在大雾笼罩下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街头。中央气象台1月3日18时继续发布大雾红色预警:预计,3日20时至4日20时,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地有大雾,其中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浓雾。新华社发(赵玉国 摄)


我国2014年修订大雾预警标准,增设红色预警,大雾红色预警发布标准为预计未来24小时3个及以上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且有成片(5站及以上)的能见度小于50米的特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


Q
&
A


问:大雾红色预警发布的标准是什么?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大雾红色预警发布的标准是,预计未来24小时3个及以上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且有成片(5站及以上)的能见度小于50米的特强浓雾; 或者已经出现并可能持续。从实况观测来看,近日,华北、黄淮和江淮的大雾天气的范围和强度都在不断扩大和增强。今天上午,除了北京、天津外,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和江苏大部都出现了浓雾,很多观测站能见度不足100米。


问:为何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大雾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弱风、高湿、晴空、稳定是大雾形成的气象条件。近期,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地面湿度较大,风很小,同时,大气层结稳定,夜间晴空使温度下降幅度较大,有利于雾的凝结形成。同时,霾中的颗粒物也加重了雾,颗粒物在湿度上升的条件下,经过吸收水分后直径会变大,促使能见度迅速下降,因此,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是有联系的。


根据最新预报,3日夜间至4日,华北中南部及黄淮、江淮等地仍有大雾和霾天气。预计4日至5日,受冷空气及降水影响,上述地区的雾和霾将逐渐减弱或消散。


气象专家提醒,大雾天气能见度低,驾驶人员应注意减速慢行,避开封堵路段。受霾天气影响的地区,空气质量较差,建议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并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雾有较强的吸附性,雾滴在低空飘移时,在不断与污染物碰撞,能使污染物积聚,让雾的有害成分大增。据测定,雾滴中酸、胺、酚、重金属微粒、尘埃、病菌含量比通常大气高出几十倍。

由于大气污染,形成雾的凝结核性质的变化,雾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在呼吸了污染雾后,使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癌发病率明显增多。

雾是交通运输的“无情杀手”。出现浓雾时,能见度很差,有时只能看到几米、几十米远的地方,使近地面阴霾低沉,视野模糊不清。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占总事故的1/4左右。对于航空,为了旅客安全,遇有大雾天气,必须关闭机场。历史资料统计,国内航班不能正常起降,因雾的影响占78.9%,国外航班占57%。


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中央气象台网站

编辑:孟灵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