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纪风云潮
人类进入新世纪,在天地自然、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皆出现巨变浪潮,我们切实来关注变化的前沿信息。通过研究世界各国所遗留的预言,或许能提前了解未来世界巨变要显示的重大事件。以便我们在某些方面主导变化进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开春,Burberry格子奢花第一名 ·  2 天前  
植物星球  ·  立春,樱花初开,狼尾蕨绿 ·  4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世纪风云潮

小行星撞地球-陨石灾难

世纪风云潮  · 公众号  · 探索  · 2017-04-20 07:18

正文

点击 蓝色字

免费订阅,

小行星撞地球-陨石灾难

小行星带

小行星 带(Asteroid belt)是 太阳系 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由已经被 编号 的120,437颗小行星统计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由于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 主带 ,通常称为小行星带。距离太阳约2.17-3.64 天文单位 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带。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

小行星带


自转周期

测量小行星带中巨大小行星的自转周期显示有一个下限存在,直径大于100米的小行星,自转周期都超过2.2小时。虽然一个结实的物体可以用更高的速率自转,但当小行星的自转周期快过这个数值时,表面的离心力便会大于重力,因此表面所有的松散物质都会被抛离。这也说明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实际上是在碰撞后的瓦砾堆中形成的。

公转碰撞

小行星带高密度的天体分布使得彼此间的碰撞频繁(天文学的时间尺度)。在小行星带中半径为10公里的天体,平均每一千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碰撞。 碰撞会产生许多小行星的碎片(导致新的小行星族产生),而且一些碰撞的残骸可能会在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并成为陨石。 但当小行星以低速碰撞时,两颗小行星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在过去的40亿年中,还有一些小行星带的成员仍保持着原始的特征。


小行星撞地球

损失最惨国家名单公布 中美日等上榜

小行星撞击地球模拟图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6月30日报道,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日前使用软件列出一份在地球遭遇小行星撞击的情况下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的名单,其中部分国家将面临严重的人员伤亡,而另外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则会损毁严重以致无法恢复国力。上榜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美国、菲律宾、意大利、英国、巴西、瑞典和尼日利亚,而中国也被列入其中。

本周早些时候,一颗房屋般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地表不到7500英里(约合1.2万公里)。随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地物体项目提供的数据,使用一个名为NEOimpactor的软件,列出了这份名单。

在遭到小行星撞击时,人口众多的国家必将遭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名单中包括了美国、中国、印尼、印度和日本等人口大国。此外,由于加拿大及瑞典等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可能因小行星撞击而完全损毁,因此这些国家也被排在榜单前列。

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员尼克·贝利是NEOimpactor软件的发明者,他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已经逐渐被公认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自然灾难,其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1908年6月30日,一颗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卡河畔,引发大爆炸,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000万棵树被焚毁。贝利称这次事件表明,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惊人的。

火陨石造成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造成森林被毁灭

2013年 俄罗斯 陨星撞击

说到发生在俄罗斯的陨星撞击,我们就不能不说一下今年发生在车里雅宾斯克的陨星坠落事件,并将两者进行对比。

俄罗斯陨星坠落事件

尽管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陨星坠落事件规模远远不能与通古斯大爆炸相比,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一次低角度的大气切入导致陨星体的解体,将大量细碎碎片洒落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

大量车载摄像机都记录下了当时这个火球的大小以及在天空中的移动轨迹

在那次事件中有超过1000人受伤,其中的很多人是受到天空中大火球的吸引而来到窗边观看,并随后被冲击波击碎的玻璃碎片割伤。此次陨星坠落产生的低频振动整整围绕地球传播了两圈。

而由于当时的技术和政治环境,通古斯大爆炸发生之后整整19年,没有任何考察队前往现场勘查。而相比之下,车里雅宾斯克事件的发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而大量车载摄像机都记录下了当时这个火球的大小以及在天空中的移动轨迹,而闭路电视网则提供了可靠的角度标定。根据这些信息,天文学家们已经可以确定其来源以及大致的原始大小.


中国近年陨石雨

在近些年,中国曾经发生过两次陨石雨。第一次是在1976年的吉林,坠落在较大范围。第二次是在2012年的青海省西宁湟中县,有将近上百块陨石被捡到,但并没有伤人。


吉林陨石雨是距今46亿年前形成的 吉林陨石 星母体,大约在800万年前的一次碰撞中破碎后,于今与 地球公转 轨道相交闯入大气层的结果。吉林陨石雨软棱之大,重量之巨,数量之多,形状之奇,标本收集之丰均居世界首位,它为当代世界科学界带来了大量宇宙信息。


吉林陨石 就其数量、重量、散落范围以及科技含量,在世界上都是罕见

吉林陨石雨

。经测定,吉林陨石雨的母体原是太阳系火星与木星之间 小行星带 中的一颗行星,年龄约为四十六亿年。大约800万年前,在一次剧烈的 天体撞击 事件中,吉林陨石从距母体表面约20公里深处被撞击出来,改变了运行轨道,形成了一个新的椭圆形轨道,近日点1.4亿公里,远日点4.1亿公里,同 地球轨道 有了交叉,使其同地球相撞成为必然。

吉林陨石 属石质陨石,学名 橄榄石 -古铜辉石球粒陨石,或高平衡铁(H群)球粒陨石。鉴定出了橄榄石、斜方 辉石 铁纹石 镍纹石 陨硫铁 等主要矿物和 透辉石 金云母 钛铁矿 铬铁矿 、白磷钙矿等次要矿物近四十种,以及某些 氨基酸 卟啉 、色素、异戊二稀烃、 正构烷烃 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有关太阳系起源、 太阳星云 分馏 与凝聚、行星的形成过程、小行星的演化、 行星际空间 辐照 历史和陨石降落过程的物理化学环境等科学信息,是研究 天体演化 、生命起源、 元素起源 、空间技术以及其他多种学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通过对吉林陨石的研究,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 吉林陨石 的研究成果已被公认为地外物质研究的范例。


孛星(Nibiru)过境太阳系引起小行星脱轨--地球陨石灾难

孛星也称为圆形的彗星,又称为红色之星,如第二个太阳,此星是周期性地过境地球,针对地球来说就是一件更新地球的事件,也称为除旧布新。此星来临将会造成太阳系各行星间的引力失常,同时加热各大行星,就如诸世纪预言的土星木星燃烧的年代,那么地球必定面临可怕的陨石袭击地球事件,这在过去历史上多次发生过,如玛雅预言五大浩劫灾难中的第二个火雨浩劫,就是可怕的陨石袭击地球灾难。

我们如今的浩劫灾难被称为地震浩劫,那么就是孛星将接近地球更近,造成地球内部加热,引起地球膨胀,形成可怕的地震灾难以及火山爆发。同时也会形成相当严重的陨石袭击地球灾难。《格庵遗录》预言中对这个灾难则形象描述为:天火飞落烧人间——这是陨石性火灾!启示录第二号预言则是预言本次最大的陨石袭击大海事件。造成三分之一的船舶毁灭,这当然只有地中海周边船舶最多。

启示录:这些灾难的根源皆是孛星影响太阳系的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