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B姬
为游戏发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WhatYouNeed  ·  成为女同就有救了吗?想得美。 ·  3 天前  
今晚报  ·  她去世了……曾控诉琼瑶介入婚姻 ·  2 天前  
今晚报  ·  她去世了……曾控诉琼瑶介入婚姻 ·  2 天前  
犀牛娱乐  ·  影史最佳春节档,抖微红快营销分蛋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B姬

为什么有人会花2900元买一卷不能擦屁股的”厕纸“?

BB姬  · 公众号  · 娱乐  · 2024-11-02 23:0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Jellycat品牌通过独特的“过家家”式打包方式,成为年轻人中的热门潮流玩具品牌。文章提到了Jellycat的营销策略、产品设计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迎合消费者需求来扩大市场。同时,也提到了其他文创产品通过模仿Jellycat的方式获得成功,并引发了一些争议。最后,文章探讨了人们对于情绪价值的需求各不相同,有些人购买Jellycat等玩具是为了弥补童年的缺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Jellycat成为潮流玩具品牌的原因

独特的“过家家”式打包方式,让Jellycat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该品牌懂得制造营销的噱头,同时善于活用“免费流量”。此外,其产品设计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如材质考究、手感好、设计可爱等。

关键观点2: 其他文创产品模仿Jellycat的成功

各地文创店效仿Jellycat的毛绒+过家家公式,推出特色美食玩偶,实现了真正的出圈。这些文创产品低廉的价格,加上特色的设计,让它们成为年轻人之间最合适的旅游手信。

关键观点3: 关于抄袭和饥饿营销的争议

随着文创产品的增多,抄袭和敷衍的现象开始出现。一些店家模仿Jellycat的饥饿营销手段,引发争议。同时,也有人质疑一些文创产品在设计上抄袭了其他品牌。

关键观点4: 人们对于情绪价值的需求

人们购买像Jellycat这样的玩具,可能是为了弥补童年的缺失,满足精神需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童年经历,因此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正文


小熊猫丨文


咖啡,作为现在大多数社畜的续命神器,在产品的迭代创新这一块总是遥遥领先,研发人员的精神状态,同样美丽到疑似喝了没煮熟的云南菌子汤。


不然我没法想象是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创作出吮指原味鸡拿铁、冬阴功美式、青椒拿铁这些饮品的……



而就在最近,咖啡届又双叒出了新玩法——在上海一家特殊的咖啡屋里,正在售卖用棉花和布料做的“拿铁”。


先别管它能不能喝吧,光是一杯 379元 的高昂价格就让我开始咬牙:世界上的有钱人怎么就不能多我一个呢?



当然了,最让我脚趾抓地的,是它的售卖方式 :“您的拿铁是要冰的还是热的?”,“这个温度适合吗?要不要再加些冰?”,“奶油是需要全脂的还是脱脂的?”


看到这儿估计你会觉得我大惊小怪了,这些对话听上去不是挺日常的吗?


话说得没错,可是我的朋友, 这杯用棉花和布料做的“拿铁”,它其实是一个叫Jellycat的英国品牌设计出来的毛绒玩偶啊! 至于所谓的“咖啡屋”,事实上也是Jellycat在上海开的一家快闪店。



只要你走进快闪店购买玩偶,里面的店员们就会像绑定了过家家系统一样,在结账打包玩偶的时候触发关键词,开始随地大小演。


比如刚刚这个拿铁玩偶,它的制作出品得先由店员们通过与顾客进行上述这些对话,确定好需求之后,再通过咖啡机制作运输到点餐台,打包完整才能被交到顾客手里。


@小羊萌物分享频道


除了拿铁玩偶之外、现场售卖其他的毛绒玩偶,同样会有这么一套仪式感十足的欢送表演,并且,店员们还会根据玩偶的造型、顾客的需求来调整表演和台词。



手捧着蛋糕的巴塞罗小熊被店员从睡梦中叫醒,在送到客人面前时,会先给它精心地梳理好毛发,然后为它的蛋糕补上奶油顶。



@小新生活记


缇蒂亚茶壶还有咕咕噜噜茶杯这对双胞胎,则是爱哭鬼,害怕重物,如果被压到了就会躲在角落里Emo,所以店员们会嘱咐你轻拿轻放。



还有每一块都用料扎实的芋泥蛋糕玩偶,在店员们口中都变成了真正的现制美味甜品。


@鸡腿饭


就像曾经海底捞的生日歌一样,这些让i人看到可能会社死的对话,对于e人来说却刚刚好。


这群接受能力极好的顾客则开始暗自跟店员较起劲来,彼此之间展开了一场比拼“信念感”的比赛。反正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而类似的戏码,不仅仅只在上海上演。


去年九月,Jellycat全球首家Diner餐厅在美国纽约开业,而Jellycat也一改从前朴素、常规的打包方式,朝着“过家家”的道路狂奔,并成功引爆了外网。


在洋抖上,你能看见许多Vlog记录着一群店员拿锅铲烤着汉堡玩偶,他们还会抓起汉堡玩偶的小手在台面上“跳舞”。



之后,尝到甜头的Jellycat今年再次趁热打铁,分别在巴黎和伦敦开设了甜品店以及炸鱼薯条餐车。



在巴黎,店员们正熟练地为草莓挞、可露丽、马卡龙上加小料,伦敦的店员则是让客人自己给炸鱼薯条撒上盐……



而这种打包方式,起初多是搬运的外网视频,只在小范围内有水花,直到今年5月份Jellycat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快闪店,才让它在国内彻底出圈。


不同发布者的视频里,店员们几乎都重复着同一套表演 ,拿着铲子给盆栽玩偶“松土”、在台面上“煎”鸡蛋玩偶……最后装进包装袋里递给顾客。



估计不少网友第一次看的时候都像我一样面带疑惑吧?所以也不怪网友们锐评这 “像冷宫里疯掉的妃子”。


还有的网友,则幻视了《情深深雨濛濛》里,因为孩子意外去世而发疯把枕头当作自己孩子的角色可云,并为她的生不逢时而感到感慨, “可惜可云生错了时代,不然放在这高低得做到销冠。”



图源水印


当然,也有羡慕的网友,已经试图去应聘这种“脱裤子放屁的活”了。



对于这种打包模式,在核心用户们“趋之若鹜”时,更多的人则表示不解: 这些体型很小但卖得贵的玩偶,为什么在加了一些看起来像哄小孩的无实物表演,就能硬控这么多已经心智成熟的年轻人?


这就不得不提到把世界变成一场过家家的始作俑者——Jellycat。






事实上,Jellycat并不是第一次在大众的视野里刷屏了。


或许有人还记得之前BB姬介绍过的, 一颗在互联网上火得一塌糊涂的茄子玩偶吗? 那阵子,许多人拿它的表皮当画布,还制作了一系列衍生的表情包,并给了它起了一个霸气的花名,茄总。


而茄总,就是Jellycat旗下的一个产品。



靠着茄总的顶流地位,去年Jellycat的话题讨论度在各平台跃升到上亿。


源自去年的数据截图


去年双11期间的销售额更是一度超过拥有顶流玲娜贝儿的迪士尼,成为毛绒品类销售额排名第一的品牌,正式跻身年轻人的“潮玩”之列。


只不过当时大众们的焦点以及购买需求,更多是停留在茄总这一个单品上。


无论是Jellycat门店供不应求的状态,还是二创内容里黢黑的眼圈、疲惫的神态,这些跟社畜牛马们共情的产物,也多是以茄总为主。



可同一个IP下的其他玩偶,与茄总的热度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即使偶尔有几个,像炸毛企鹅、龇牙咧嘴的猪,或者邦尼兔、巴塞罗熊这些玩偶能稍微从茄总那里抢夺一些注意力。


其他大多数的玩偶还是只有Jellycat,或者毛绒玩偶的核心玩家才会去关注和购买。


Jellycat出的“蟑螂


本以为单凭“茄总”这一个时尚单品,Jellycat“拳打”迪士尼,“制霸”玩偶届的景象就只是昙花一现。


没过多久就会在新的情感寄托爆款的冲击下,热潮退散,从大众视野中淡去,重新回归到核心玩家之中,一如它进入中国市场的这十年一样。


然而今年各个网络平台与Jellycat相关的话题,却几乎翻了好几倍,光是抖音一个平台就有 27亿 的播放量。 这些可爱的毛绒玩偶们,似乎还在“变本加厉”地统治着人类……



不仅是IP本身关注度持续出圈,明星产品也随之愈来愈多,比如 之前炒到2000元以上的一卷“厕纸”玩偶、还有现在世界各地大排长龙的快闪店限定 ,“茄总”不再是Jellycat里的顶流独苗苗。


网友锐评:“2999元的厕纸,可以把我们整个小县城的人裹成木乃伊。”


短短一年的时间,Jellycat看上去似乎没费多少力气,就这么水灵灵地在打得火热的玩偶市场里,拥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事实上,这一年之间,Jellycat的营销明显比之前来得更加声势浩大。


就比如今年,Jellycat在奥运会之前官宣了品牌全球首位真人合作伙伴——樊振东。



本身售价只在299元的乒乓球拍毛绒玩具,在樊振东夺冠之后直接卖到断货下架,“樊振东夺冠后球拍玩偶3天补货2次”的话题还冲上微博热搜榜。



这么看来,“过家家”式打包或许也是营销策略中,拓宽市场的一步棋。 而Jellycat不仅懂得制造营销的噱头,同时还非常善于活用“免费流量”。


这些流量的来源, 一边是明星自发的带货 ——国外的“星二代”们自不必说,阿汤哥带女儿出街都会随身携带Jellycat的邦尼兔。



在内娱,更是“人手一只”的存在,就连时常凹霸总人设的晓明哥,在一档综艺结束前给队员们送的礼物也是全员Jellycat。



另一边则是网友们这些“自来水”所创作的各种奇葩二创了。


有些博主卖了Jellycat的戒指玩偶拿来改造成求婚戒指盒。


@公羽铁蛋


有些博主则会用不同系列的Jellycat来打造自己的小天地,比如食物系列Jellycat堆成的Jellycat厨房,园艺系列Jellycat装点的花房……就连厕所系列Jellycat也成为了一些人的厕所搭子。


@Elva Lee


当然了,这个有着近25年历史的品牌,从面向母婴群体的安抚类玩具转型成为陪伴类玩具,最后能走红网络,或许不仅仅依靠营销。


拿捏年轻人们的精神状态,并根据他们日益攀升的精神需求、对”情绪价值“的追崇,做出相对应的产品,也是Jellycat能够成功的关键原因。


譬如 在材质和用料上保持考究,提升玩偶们的手感 ,并且还对面料进行了脱敏处理,让它面向更多的人群,而 这似乎就歪打正着地戳中了年轻人们对情绪需求之一——解压。


@咚咚奶青 手感堪比捏捏……


之前被用来当画布的茄总能够在一众毛绒玩偶中脱颖而出,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或许会疑惑,这些拿布料缝制、棉花填充的玩偶,和拼夕夕9.9包邮的义乌小商品之间好像没啥区别。但懂行的一摸,就能明辨手中的玩偶是不是正品。


不仅如此,他们还自发推出Jellycat“好摸榜”,就为了评出自认为手感最好的款式。



除了手感之外, 这些上至海陆空生物圈,下至没有生命体征的不明物体,还有一个共同的设计特点——一对黑色滚圆的豆豆眼,形似半个括号的谜之微笑嘴。



动物、植物,甚至是水果, Jellycat近乎拟人化的设计 ,成为了生活中一切陪伴物的替身,也为远走他乡、心灵空虚的年轻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陪伴感。


在豆瓣“戒断Jellycat互助”小组里,就有将近7万人在Jellycat玩偶的陪伴下,非但没能“戒断”,反而越陷越深。类似的“Jellycat成瘾患者”们,在网络上不计其数。



你可以看到,有人会拿它当“旅游搭子”,在一同路过的风景中,将它选为模特一同拍下照片。


@绝对爱吃


有人则是拿它当自己养的娃,给它起名字、设计衣服,甚至还会收集它们的吊牌,并给这种收集方式起名为“上户口”。


@EleanorElla


还有人甚至专门给自己的玩偶开设了账号,把自己变成Jellycat,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录玩偶的“日常生活”。


外网的这位博主就经常自己拍Jellycat短剧


在看过网友们这些自发的行为之后,我似乎看到了Jellycat“过家家”打包的雏形。而官方确实也在迎合着网友们的需求,自己玩起了抽象。


不说品牌一开始就为每一款Jellycat出品的毛绒玩偶,推出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在购买Jellycat时,官方附赠的卡片还会以“领养卡片”的方式代称,以此教你如何“唤醒”玩偶。



还是从2010年开始,Jellycat每年在官网上公示即将下架、停产的玩偶时,会将这则公告叫做“retired designs”,直译就是“退休名单”。


去年退休的沙丁鱼


以上种种,无论是营销也好,品牌定位也罢,或许都是Jellycat在顺应品牌自身与消费者需求之下,能催化出这套“过家家”式打包的基石,同样也是它能够稳居毛绒顶流的原因。






但Jellycat这么火爆,又怎么说明这些年轻人对“过家家”模式的喜爱,是奔着提供情绪价值,而不是在饥饿营销和品牌价值支撑下的跟风效应呢?


诚然,这种Jellycat的这套“过家家”模式有着噱头的成分在,但我想, 那些没有大IP做背书,仅凭同款打包方式就获得成千上万热度的效仿者们,或许能佐证一二。


先是甘肃博物馆在今年夏天所推出的麻辣烫玩偶突然爆火,再是陕西文创以肉夹馍为创意推出的“绒馍馍”玩偶刷屏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