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首,“青青”对“白白”,“大妇”对“小姑”,是典型的竹枝调,四句分写“杨”“梅”“瓠”“樱”,意象的密度也接近老杜。“大妇当垆冠似瓠,小姑吃酒口如樱”,拙得可笑,野得可爱。整首诗浅白而风趣,偏又学老杜变体七绝的四句皆对。
第五、六首的对句却只有五分之二。这话怎么讲?因为三四两句,乍看似对,细看非对。“野老殷勤送花至,一双蝴蝶趁人来”,后五字词义皆对,前两字却不。“柳下秋千闲络索,花间唤起劝胡卢”,“络索”是秋千索,“胡卢”是酒葫芦,都是连绵词,而且叠韵对叠韵,属于老杜的标志性技法,但“秋千”和“唤起”又不对了。说明杨维桢乃有意造成半生不熟的效果。《元诗记事》卷十六引《铁崖古乐府》评这组诗说:
《漫兴》之为言,盖即眼前之景,以为漫成之词耳。其情性盎然与物而为春,其言语似村而未始不俊也,此杜体之最难学也。先生此作,情性语言近似矣。
语言上去杜不远,即粗头乱服而能俊俏动人也。杜甫七绝本来就多用拗体,反而是竹枝词的正格,杨维桢亦步亦趋,几于无一首不拗。相形之下,陆游的《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就拾掇得太干净整齐了。
《杨维桢诗集》
作者:杨维桢
版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0年1月
而且我说过,老杜口语够鲜活,而对偶够精致,就像不修边幅的人的刻意修饰处。所以杨维桢也学老杜,来一下四句皆对的变雅。可陆游既不用口语,也没有一处对仗。他的对仗功夫本来是宋人第一的,却避长用短,虽合乎七绝正体,毕竟学杜得皮不得骨。
至于情性,杨维桢疏狂懒慢出了名,正合老杜组诗的风调。他一出手就惊到你:“春风嗾人狂无那”。“无那”(wúnuò)即“无奈”。“春风嗾(sǒu)人狂”指春风像唆狗一样使人发狂,而且狂得不行。这是袭用了刘禹锡《秋词》二首之二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原来是以秋贬春,杨维桢却转成褒义,把春色的“无赖”写得更活泼、更狠了。
再读几首
《漫兴七首》
杨维桢
其四
杨花白白绵初迸,梅子青青核未生。
大妇当垆冠似瓠,小姑吃酒口如樱。
其五
今朝天气清明好,江上乱花无数开。
野老殷勤送花至,一双蝴蝶趁人来。
其六
南邻酒伴辱相呼,共访城东旧酒垆。
柳下秋千闲络索,花间唤起劝胡卢。
其七
我爱东湖旧广文,更过水口觅将军。
醉归尝骑广文马,不拍打鼓噤黄昏。
下期预告:春日已尽,夏天来临,江弱水老师下一期将跟我们分享哪首诗呢?古诗还是现代诗?中国诗人还是外国诗人?如你有喜欢的诗人,想听江弱水怎么分析,也可以留言,说不定下一期就是你要看的诗哦~
————
往期声音
006期:《诗人都是护花使者》
005期:《读古典作家,别用简体字本》
004期:《我不怎么喜欢“两个黄鹂鸣翠柳”》
003期:《春天的坏》
002期:《杜甫春来也撒娇(续)》
001期:《杜甫春来也撒娇》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江弱水;编辑:张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