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会时刻提醒自己静下心来“自学”“了解”很多东西。比如学习管理,学习品牌,学商业模式,学新兴技术等等。
无论是那些充斥着术语的新闻,还是那一个个中英夹杂的工作介绍JD,每一个在商业里打拼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个在过去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商业游戏,似乎拥有一种越来越浓郁的“技术”or“知识”氛围。
商业环境的变化让诸如学历,技术,经验的硬实力都被搬上了竞争的舞台。而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是,商业对知识、创新、技术的需求在不断地攀升。
拿互联网举例,从PC到手机,从网页到移动,从1.0到2.0,这其中一连串的发展,都是互联网人在不断地对模式、技术、思维的革新与挑战,以及这个过程中对行业人士所需技能的增加。
你学编程,有C++, java,python在等着你;你学设计有AI,PS,Sketch在等着你;你学金融有CFA,CPA,ACCA,在等着你;你做互联网,有社区运营,网站运营,产品设计,到最近的growth hacker增长黑客,都在等着你。
不同的岗位都在提高各自对专业的需求,而整个行业的门槛也随着变化在慢慢地提高。
增长黑客新闻
然而,商业的需求变化和人才的实际供给这2件事,并不是一个对等的关系。
需求的出现是一个瞬时的决定“我需要一个机器人专家”“我需要一个品牌顾问”等,而人才匹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人太多,信息不透明不精准,它没法瞬间回应这个需求。就算我们知道要怎样的人,但是也很难找到他。
不过,这还是针对现有人才市场来说的,如果你把焦点放到后面一点的人才供给端:学校,你又会发现人才匹配的难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本身所赋予这些学生的才能就并不明显,又或是学生本身就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较低。
学校离企业的距离并没有因为快速发展的商业有明显的缩短,相反,这2者之间反而因此增加了沟通难度。学校这个本来应该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的机构,在面对发展如此迅速的互联网行业时,难有作为。
以当代发展最快,最为火热的互联网行业为例,通过调查,国内大学里面与当今发展最快行业之一的互联网相关的专业屈指可数,仅北京航空航天有设立相关科目,其余大多数大学都未曾设立过类似课程。大多数学校所提供的的专业里,唯计算机专业与互联网挂钩最密切,因此众多渴望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学生都将计算机科学CS作为了自己的专业。
来自知乎网友的回答
然而,如今的互联网已脱离了以技术为核心的时代,来到了运营,销售,产品,品牌多点开花的时代。计算机科学这门以纯技术为核心的课程,在当前互联网的主题下面,远远无法满足一个志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学生的多元化求职需求。我国大学在除了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其他领域,什么社交媒体,数字营销等领域,并未见到有任何相关的课程内容。
可反观美国,这个全球互联网创新的领头国家却是另一番光景。美国不仅在以互联网催生的商业模式上,创新速度和效率保持第一,而在许多传统精英学府内,也很令人意外地设置了许多资深教授来专门负责研究与前沿互联网相关的课题,内容不仅涵盖计算机科学,还包括诸如创业,产品设计,数字营销等丰富内容。
MIT麻省理工的官方主页,一进去就看到许多startup, product的关键字眼
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的数字营销专业,在官方主页就打起了广告
如果你认为它们只是一门轻浮的,“追新”的课程那你就太天真了。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里的“数字营销”课程为例,它除了教授数字营销这种较为前沿的,与最新互联网营销技术有关的课程之外,它同样附加了许多传统的经典营销课程,让你既能掌握最前端的观察,也能够延续其科目多年的经典,含金量其实比你想的要高。
足以看来,国外许多学校在为学生们带来最前沿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应用工具的同时,也在保持紧跟时代的教学节奏,这既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拉近了学生与就业市场的距离。
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这是一个企业、学校、教育发展阶段的话题了,美国的确在科技和教育上领先很多,自然它们在人才教育,人才供应到企业需求的匹配上面也做得更好,需求匹配更紧密一些。
但不可否认的是,将人才与企业需求匹配的教育市场,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好消息是,虽然我国大学在与时俱进上仍有待加强,但这并非表示无人关注。
作为新兴行业的领军,我国的许多互联网企业就深知教育跟未来创新的联系,不吝大量投入,自建校园为有志青年提供学习环境。比如阿里的湖畔大学,百度的百度营销大学,腾讯大学,华为大学,京东大学等等。
腾讯大学
京东大学
除了以上知名企业外,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以及IT企业,甚至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加紧筹备“互联网+企业大学”。变换莫测的行业需求,需要能够紧跟时代的人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之后,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在强调教育的作用。
诚然,过多地将学习和商业联系在一起并不恰当。在商业里,我们的学习目的性更强,人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和生存下去,可能它会显得很功利。
但这并不足以成为让学校和外界社会渐行渐远的借口,更懂得沉下心研究的学院和纷繁变换的社会实际上完全可以相辅相成,而“闭门造车”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却近乎等同于固步自封。
人的发展和优秀将越来越跟自身的竞争意识,先进意识有关,与地域、学历、身家的相关性跟过去相比要低很多。
商业在飞速发展,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它也在尽可能地为社会为人才提供帮助。因此,作为坐拥一定资源的教育机构,同样可以选择让自己更加开放,学校的大门可以更多地与企业敞开,与商业社会开展更合适的合作与交流,为社会的未来,年轻人们带去更多向外看的窗口。
而且,就当我们还在思索如何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如何了解他们的时候,我国正以缓慢而稳定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力资源缺乏的发展阶段,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年轻人将承担更加重的担子,作为针对于培养他们的教育,其作用可想而知。
年轻人有着最多的想法,这些想法不应该因为“他们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就被莫名其妙地抹杀。年轻人或许迷茫,但他们都有了解和学习的渴望,因此,一个更好的引导才显得无比重要。
[皮卡弟弟] 不定期更新
职场、商业、生活感悟
“认识你自己。” ——by 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