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者  ·  人到中年,早起,就是在续命 ·  2 天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了解世界史的孩子,视野会有多广阔?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放弃跟风博主减肥,我终于找回运动的快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文 | 杨丽萍:忠诚于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大的勇者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5-25 20:00

正文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 文雅 的朗读音频

文 | 《读者》微信专栏作者 荠麦青青


前阵子,鲁豫造访杨丽萍月亮宫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美轮美奂的月亮宫,毗海而居,接山为邻,仿佛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洱海之滨,让鲁豫恍然以为误入谪仙处。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01

        

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贫穷”与“被歧视”的境遇如影随形。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强烈的饥饿感一度成为她生命的底色:“我记得我奶奶都是趁着半夜爬过河去,摘南瓜来给我们煮着吃。我的印象中,我一直在想怎么去寻找到吃的东西,上山摘蘑菇,摘那些野花,白色的杜鹃花是可以吃的,当然还好,可以偷偷去养一些鸡或什么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何况她很小时父母便已离异,因为下面还有3个年幼的弟弟妹妹,照顾他们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杨丽萍的肩上。杨丽萍从11岁起就靠歌舞团30块的月工资,帮母亲分担养家的重任。

       

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专业学校。1971年,她凭着过人的天赋,进入了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从此,便与舞蹈开始了一生的“蜜恋”。

       

 她记得,奶奶曾在她手中画过一只眼睛,告诉她,跳舞是与神对话。于是她便在天地万物间,在冥冥之中,去寻找与神谕交接的方式:“看到白云在变化,就感觉空气在自己的身体里舞动;看到河水流动,也是一样的道理,总能在身体上有所反映,自然而然将这些融入到舞蹈之中。”

       


 1980年后杨丽萍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这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舞台延展,视野拓宽,而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她的舞蹈进入了另一个阔远的境界。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彼时,她化身为集天地灵气的美丽孔雀,一张一合,一啄一饮,或引颈翘望,或婀娜辗转。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她步步生莲,姿态翩跹,曼妙、精湛的舞技让人如痴如醉。凭着无与伦比的《雀之灵》,杨丽萍一举成名。

         

当年,她凭借《雀之灵》获得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及表演第一名。

       

有人问她:为什么你能获奖?

        

 她脱口而出,因为我没有对手! 没有虚与委蛇,没有刻意藏拙。傲气从来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追求极致的底气:“就算看天,也要把天看出洞来”。 

      

 其后她数次登上春晚舞台,并多次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

      

《孔雀》


 2003年,杨丽萍从中央民族歌舞团退休,回云南采风,那里的明山秀水,一草一木都是她的生命之源,筹演大型歌舞《云南映象》的想法在那个时候悄然形成。

      

 为了突出“原生态”这个特色,杨丽萍全部挑选当地的农民参与演出。投资方觉得风险太大,临时撤资。杨丽萍只能孤注一掷,即便倾囊而出也要做下去。在最难以为继的时候,她靠拍广告和演出的收入养活整个团队,这种状况长达两年。“因为热爱,你就不觉得苦,坚持总会有收获。”

             

 由杨丽萍出任艺术总监和总编导并领衔主演倾情打造的《云南映象》,成为继“五朵金花”、“阿诗玛”之后,诞生在云南的又一经典力作,不仅在国内正式演出500余场,而且在美国等十几个国家也相继举办了160余场,好评如潮,成为一张获得广泛赞誉的“中国名片”。

         

《云南映象》


1989年,她以《雀之灵》现身春晚,艳惊四座,成为春晚最经典的回忆镜头之一。2012年,时隔23年,杨丽萍的《雀之恋》再次登陆春晚舞台,人们纷纷赞叹:“美得令人窒息!”她的肩、手、腰都像二十几年前一样纤细灵动,完全没有岁月迟暮之感。连一向眼高于顶的舞蹈大师金星都膜拜不已:“我们是地上跑的,杨老师是天上飘着的。”

         

但杨丽萍却一直认为自己是地里长出来的舞者,在她看来,“艺术不是技巧,而是生命的往来。”

         

所以,她的舞蹈永远是道法自然。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自然的使者,而这世间的美,无非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共舞、共鸣的和谐呈现。

       

她曾说:“有人来世界享乐,有人来索取,而我就是想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甘露怎么凝结。我只想体会生活,而不是向生活索取什么。其中给予和回报都是自然发生的。就像一棵树,它就默默站在那里,但大自然会给它回报。”

        

摄影师肖全多年前曾评价道:“三毛和杨丽萍都是离自然和上帝最近的人。”

       

  

02


在代表作《两棵树》中,杨丽萍以交缠而生的两颗树为譬喻,表现了一对恋人生死相依的情感。而在生活中,她虽然不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但仍无法遏制浪漫的爱情发生在她身上。

       

那时她因演孔雀而一战成名,她翩若惊鸿的舞姿,她出神入化的艺术之魅,让无数观众为之“沦陷”。

       

32岁那年,早已因《雀之灵》闻名遐迩的杨丽萍去参加一位朋友的聚会,忽而听到身后有人唤她的名字,杨丽萍蓦然转身,发现一名温文尔雅的男子正惊喜地看着自己。

       

这位美籍台胞就是商人刘淳晴。他还在美国经商时,就已经很关注这个舞蹈精灵。但杨丽萍对刘淳晴并没有一见钟情,虽然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多年,但那种罗曼蒂克的感觉却不会轻易让她沉迷。

       

在经历了4年考验后,杨丽萍与刘淳晴终成连理,他们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一场很浪漫的婚礼,之后在台湾又补办了一个很大的婚宴,当时在台湾成为很轰动的消息。因为丽萍是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内地舞蹈家,她的演出在台湾引起过很大的轰动,让观众叹为观止。

        

因为一直将舞蹈奉为信仰,醉心于此的杨丽萍并没有将生儿育女纳入自己的生活规划。

        

2002年,杨丽萍和刘淳晴一起回台湾过春节。面对公公婆婆盼孙心切的目光,杨丽萍不忍拂老人心意,回北京后去医院做了检查。但因为长期节食,她被医生告知受孕会很困难。如果要怀孕,必须增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进退维谷的杨丽萍最终听从了舞蹈对她的召唤。


刘淳晴黯然返回了台湾。丈夫走后,杨丽萍一度寝食难安,但视舞蹈高于生命的她没有回头。从中央民族歌舞团退休后回到云南的她,把所见所闻用优美的文字与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寄给了远在台湾的刘淳晴。


看到那一幅幅青山绿水,他理解了杨丽萍投注其中的感情。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有不同的使命,而生命的传递不一定以子嗣的延续为标尺。若一朵白云,一泓溪流,一声莺啼都被视作对爱与美的皈依的话,自己又何必为了一个人父的角色而耿耿于怀?

        


当《云南映象》的资金链断裂后,虽然俩人当时处于分居状态,但刘淳晴还是坚定地站在了杨丽萍的身后,将自己所能调集的资金都送到她的手里,为了不让一向倔强的她心生愧疚,他还安慰她:“你就当我在投资。”甚至,为了给她更大的支持,刘淳晴专程飞到云南,陪着她去到云南的大山深处和田间地头,挑选演员。


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信中这样说:“爱情是山呼海啸般的响应。”  


但情深意笃的两个人最后还是分手自兹去。杨丽萍对于目前的单身状态,并不感觉孤独:“我意识到,爱有很多种,并不是爱情才是最重要的。”      


当记者问她是否是为了舞蹈才放弃生孩子时,杨丽萍坦言:“我并不是一个牺牲者。我知道如何享受生活,我会自己建造家园,自己种田。我从小就想当母亲,现在,我会当一朵花的母亲、一只小鸟的母亲,在我的眼里,花花草草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我不会感觉欠缺,也没有遗憾。”


在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体系里,似乎一直都默认,女人只有完成繁衍大任才是完整的。

        

瑞士心理学者荣格说过: “人完成自己,并不要用一个所谓世俗的标准,而是要做到自己的完成跟自己的完整。”       

 

然而我们害怕老无所依,害怕孤立无援,我们惶恐于“乖张”与“异类”的评价。我们努力与众不同,又竭力与社会与他人亦步亦趋。最后,我们多少人都活得“不伦不类”,甚至面目全非。只有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和感受的人才是最大的勇者。

 


 03

      

作为“孔雀舞”的集大成者,杨丽萍的最新作品《孔雀之冬》前段时间在北京进行演出。

     

从《孔雀公主》《雀之灵》到《雀之恋》《孔雀》,杨丽萍以丰富传神的舞蹈语言和不同阶段的生命之美,赋予了舞台上的孔雀不同的风采和神韵。

    

即将60岁的杨丽萍说:“推出《孔雀之冬》是因为自己的生命已然‘入冬’,这部作品是我走到人生这个节点后得到的生命感悟。”

      

谈到生死,她希望自己不要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恐惧,能拥有一种尘归尘、土归土的平静,她希望用舞蹈来演绎向死而生的生命真谛。

        

《孔雀之冬》


每次她出现在镜头里时,都是衣袂飘飘,仙气十足,但她特别反感外界将她塑造成不老女神:“说我不老,很可笑”。

           

但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女人忌惮谈老,更怕老,对年龄的恐慌甚至远超一切恐惧。难怪有人调侃,说一个女人老甚至比直接批评她丑更具摧山坼地的杀伤力。


对此,她认识清醒:“不要奢望能永葆青春,这不符合自然规律。所以怕也没有用,还是要无畏一点。我一直记得村里有个老太太,老到腰都弯了,还是握着树叶一直在跳舞。我也想要像她一样在水边、在树旁、在云下,永远舞蹈。”

        

与其拼命排斥,不如优雅老去,平心静气地接受自然的一切安排,就像云在青天水在瓶,各得其所,万物相宜。

        

三毛曾说:“抗命不可能,顺命太清闲,遵命得认真,惟有乐命,乐命才能自由自在。”

    

人到六旬,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她却愈发葳蕤与丰饶。

       

她相信一步为落地,二步为生根,因为蓬勃的情怀,拒绝去了解苍老与薄情为何物。清风明月皆在怀,方能与人生,这般从容对饮。

       


作者:荠麦青青,来自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读者》微信专栏作者。职业为师,业余撰文。品人生百态,书世间万象。新浪微博@来自大草原的荠麦青青。


主播:文雅,一个喜欢阅读、热爱播音、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的女小强。阅读美文、优雅生活,靠近我的声音、温暖你的心灵。


背景音乐: 《晨星》《Kiss The Rain》  

编辑:辛巴德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微信公众号独家原创稿件,如需转载,务必在文首注明:“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作者荠麦青青。白名单开放请联系“读者”微信后台。



曾经那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宝贝不知何时变成了列车已经开走但自己还没下车的慢悠悠的树赖!当你提醒他好几遍时,他一声不吭的只是在那看着你!当你上班要迟到,急着要出门时,他还在那里整理书包,面对这样用尽各种方法,屡教不改的拖拉,乱发脾气,有时还沉迷电子产品,不爱学习的娃怎么办呢?亲爱的爸爸妈妈,别着急哟!全球父母教育第一品牌——P.E.T.五位大咖来帮你!解决让99%父母头疼的五大教育难题,5个主题系列课只需39.9元详情请点击图片或者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