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学术通讯
学术出版,评论闲聊,读书内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木木说卡  ·  速度!抓紧提额,冲飞猪大招 ·  昨天  
每日豆瓣  ·  偷偷养胡子被妈妈发现了 ·  2 天前  
每日豆瓣  ·  一些关键时刻显神通的生活小窍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学术通讯

讲座信息丨乔秀岩:从《乡土中国》到经学史——“国民性”论的启发

三联学术通讯  · 公众号  ·  · 2019-03-22 09:15

正文




文研讲座115


从《乡土中国》到经学史

“国民性”论的启发



时 间

2019年3月24日(周日) 14:30


地 点

北京大学二体地下B102报告厅


主讲人

乔秀岩

(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持人

陈苏镇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评议人

吴 飞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办方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礼学中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孕育了经学,经学影响了中国社会。社会与学术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七十年前费孝通即用大量《论语》文句来说明中国社会的特色。反过来说,中国社会的特点也应该可以解释经学的性质,而以往较少这方面的讨论。观察费孝通的议论,不难看到《乡土中国》即据西方人类学的方法,路数与米德、本尼迪等人相同,而另有他自己明显的“中国”特色,相似于郭明昆的情况。《菊与刀》重点讨论日本与西方的差异,费孝通只关心中国与西方的差异,两者结合,可对东西之间的大异及中日之间的小异获得一个大致印象。“国民性”很难作为研究课题,后来的中国社会研究多走向统计数据的社会分析,然而“国民性”始终是人们不得不关心的议题,西方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国民性”研究。诸家所论中西差异,大致可以总结为:西方用抽象概念,将事物本质实体化;东方用具体印象,将事物性质相对化。有趣的是,这种视角也可以说明两个汉学——分别以郑玄与王引之为代表——之间的差异。为了深入探讨、发扬东方思维的本色,我们需要涤除清代汉学的因素,直接探讨汉代经学。


主讲人



乔秀岩 ,1966年生,东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博士,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今任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编《日本足利学校藏南宋明州本六臣注文选》《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礼记正义》《正史宋元版之研究》等;著有《义疏学衰亡史论》《学术史读书记》《文献学读书记》(后两本与叶纯芳合撰),均由三联书店出版。



讲座地点示意图



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位置图

校外人士入校需携带身份证,入校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北京大学保卫部通知并按相关规定执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