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4月以来,中印两军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西段地区展开长达10个月的对峙。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有关“打印”的舆论论调越来越高,当然也就出现了一些过于极端的论调。
那么中印边境问题在战与和如何选择?何种选择能使中国利益最大化呢?
大致有这么三个被忽略的关键问题没有搞明白,从而难以达到以正视听的目的。
第一个问题:中印斗谁得利?
无论是国际格局还是地区格局的任何风吹草动,背后都有一个利益链在操纵,也就是说没有利益上的纠葛,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因此,看国际和某个地区格局的微妙变化就不得不优先考虑各大利益方的核心利益所在。
中印边境问题亦是如此。
从表象上看,中印边境问题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两国划界纠纷问题,最原始的两个利益方自然是中印两国,然而中印两国的利益也很简单,直白点就是谁占的底盘多,谁的获利更大一些,当然再细致一些还有区域内地理上的一些利益,但总体上是不会变的。
无论是2017年的洞朗对峙,还是2020年的中印边境西段对峙和冲突,我们在分割利益方的时候,有一个大的国际背景所携带的利益是被忽略了的。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中印边境的平静是伴随着美印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而被打破的,所以说在中印边境问题背后还有一个隐形的美国利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则双赢,斗则两伤的道理大家都明白;
中印在西部边境地区斗得如火如荼,美国则在东部和南部方向上战争讹诈;在这个特定的背景下,中印开战,获利最大的可能只有美国一家,中印两国无论胜败都是一个输家,美国乐见中印斗,斗的越凶在利益天平上对美国最有利!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现实误区需要纠正一下。首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地认识到差距的存在。
中国经济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未
来几年超
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并没有多大的悬念,但是宏观上的超越和微观上的超越是存在明显差距的,中国有14亿人口,美国则只有3亿,同等
规
模下的GDP,人均收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上是这样,军事上同样是这样。解放军在2020年如期完成了机械化建设目标,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这个成就值得肯定,但是和美军正面争锋,中国在军事上的差距大致还有至少10年左右的差距,我们在设定的目标是在建国100年之际,达到中等军事强国的水平,由此可见差距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因此,
中国未来的主线还在谋发展上,中国当前最高的国家利益在保证中国的发展进程不被任何势力打断和迟滞。
通过战略层面的博弈,将战争这个可能打断和影响中国发展的选项作为最后的选项,是符合中国的长远发展利益的,不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强硬是需要实力作为支撑的,显然我们还在路上。
第三个问题:战争果真能解决边境问题吗?
参照当前的国际惯例,对于涉及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问题,有一个最终的解决实质是争议双方最终通过签订相关协议来实现边界的划分;至于达成这个最终协定的途径无外乎战与和两种途径,但纵观二战以来因边境问题引发的战争,有几场战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呢?
著名的英阿马岛主权之争,英国获胜后阿根廷放弃主权声索了吗?我们在南海曾狠狠教训过曾经的南越,南海主权声索依旧存在等等。
反过来,我们看几个中国成功解决的案例,中越两国曾爆发过边境自卫战争,中越两国最终的边境划设还是通过谈判来实质解决的;南海问题我们曾经战斗过,问题因多种因素影响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这几年中国通过谈判,使得南海的整体局势可控,美国也未能再像2016年那般搞个南海仲裁案出来;就算是中印边境也曾爆发过自卫反击战,中国在获胜的背景下最后主动撤离又是为什么呢?
上述这些案例对比说明,
对于边境问题,战争只是一个选项,并不是一个实质性解决问题的唯一选项。
只有双方达成一致,边境争端才能真真切切地消失,否则问题依旧存在,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只要我们能够清晰地理清这三个问题的实质,所有的有关中印边境问题战与和的矛盾自解。
中印边境开战,最大的得益方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国,而是正在不遗余力遏制中国发展的美国;中国最大的利益在于发展进程不能被打断,这是眼前蝇头小利和长远发展利益之间的抉择;战争是我们最后的选项,而不是唯一的选项。
从中国发展的大局来看,能不战最好不战,不是我们打不赢,而是我们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是我们要放弃边境利益,而是我们尽可能选择搁置争议,保证中国更高的利益;只待时机来临,拿走的要还回来,吃下去也要吐出来,中国不会去扩张,但自己东西一点也不会少,这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新刀口谈兵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