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法实务圈
探寻网络法实务,汇聚网络法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昌晚报  ·  太突然!她宣布离婚! ·  5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太突然!她宣布离婚! ·  5 小时前  
煮娱星球  ·  不是吧...她怎么又扑一剧啊?! ·  昨天  
财宝宝  ·  如何相亲? ... ·  2 天前  
广西交通台  ·  太意外!44岁女演员官宣分手 ·  2 天前  
广西交通台  ·  太意外!44岁女演员官宣分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法实务圈

印度惊现“数字逮捕”电诈骗局 | 犯罪分子冒充警察和官员 伪造“审判现场”

网络法实务圈  · 公众号  ·  · 2024-11-25 17:00

正文

今年以来,印度接连发生多起被称为“数字逮捕”的电诈骗局,犯罪分子不仅冒充警察和电信监管机构官员,还伪造“审判现场”,受害者多为印度本国人。这种新型电诈骗局引起印度国内外广泛关注。

“数字逮捕”骗局悄然兴起

“我好像中了他们的迷魂计,身体和大脑完全被控制了。”77岁的印度退休工程师罗德西里在向警方和媒体描述近日遭遇的“数字逮捕”电诈骗局时如是说。
当时,一个自称是印度孟买警局警员的人打电话给罗德西里,声称截获了一个从外国寄来的包裹,地址是罗德西里的住宅。由于包裹内含有非法物品,罗德西里“需要接受警方的调查”和所谓的“数字逮捕”。
在9月25日至10月14日期间,罗德西里真的以为自己处于警方的远程“逮捕”中,一举一动都受到屏幕对面“警察”的监视。这个假冒的警察还告诉他,必须将银行账户里的钱转到警方的“安全账户”里,才能避免财产被强行没收的命运。最终,罗德西里分几笔将总计1.0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840万元)的巨款转给了对方,成为“数字逮捕”电诈骗局的又一名受害者。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18日报道,44岁的印度女医生鲁奇卡·坦登今年8月也因“数字逮捕”电诈骗局被骗走25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14万元),这几乎是她毕生积蓄。
据坦登描述,诈骗犯先是冒充印度电信监管机构的官员打来电话,称有22起投诉显示她的手机发送过骚扰短信,并表示她的手机号将被停用。随后一名自称是高级警察的男子接过电话,指控坦登涉嫌通过银行账户为贩卖女性和儿童的犯罪行为洗钱。紧接着,坦登听到一个刺耳的声音在电话里叫喊着:“逮捕她,逮捕她!”随后,冒充高级警察的骗子又蛊惑她说:“我会说服他们不要逮捕你,但你无法避免被关进‘数字监狱’。”
在接下来近一周的时间里,3名男子和1名女子相继假扮成警察和法官,通过一款视频聊天软件监视着坦登的一举一动,并“问询”了700多个和她生活工作相关的问题。
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诈骗犯甚至在手机镜头外伪造“审判现场”,以一场“真正的审判”来骗取坦登的信任,最终让她用所有积蓄换来“获得数字保释”的承诺。

诈骗局涉及庞大犯罪网络

据印度警方通报,“数字逮捕”电诈骗局涉及一个庞大的犯罪网络,一旦受害人将钱转出,这些钱将很快通过很多账户被“洗白”,使得后续的追踪变得很困难。比如在坦登的案件中,警方共逮捕了18个相关的作案人员,只追回了120万卢比,不到损失金额的二十分之一。
此外,这个犯罪网络的大多数成员“都堪称犯罪分子中的精英”,很多是IT行业资深人士,非常熟悉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传播。
印度警察辛格透露,诈骗犯多受过良好教育,精通英语和印度各地方言,有的毕业于工程专业,有的是网络安全专家或银行从业者。这些人通常会利用受害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他们会追踪你,收集你的信息,发现你的弱点,然后迅速出击,采取‘击中就跑’的策略。”
近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电台节目中谈到今年令多人深受其害的“数字逮捕”电诈骗局时说:“有很多人因为纯粹的恐惧心理,失去了自己毕生积蓄。无论什么年龄、什么教育背景、什么社会阶层的人,都会受骗。但是你们要知道,任何执法部门都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办案。在法律层面没有‘数字逮捕’这样一个概念。”莫迪还建议人们下次再接到类似电话时,先停下来慢慢想清楚再去行动,不能透露任何个人信息,最好截屏保留证据。
印度警方透露,目前已在印度境内查封几十万个涉及“数字逮捕”电诈骗局的SIM卡和银行账户。印度电信部表示,大多数“数字逮捕”诈骗电话是从境外拨打的,但在受害人手机上显示的却是印度国内号码。该国电信部已经建立一套拦截此类电话的机制,每天可拦截300多万个诈骗电话。

警方打击力度远远不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