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夜光杯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是目前中国报纸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债市调查】债券利率何时再度向下突 ...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两个好消息,很重要!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日本国宝企业,悄悄在中国下了盘大棋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Deepseek时代:普通人站稳脚跟的2个关键策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夜光杯

老来“错觉”浑不知

夜光杯  · 公众号  ·  · 2020-10-14 16:24

正文

保留一点“人生错觉”是美好的,至少比浑浑噩噩、对一切都没感觉的好。
经历沧桑,看透世界,不再会有错觉吗?原先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错觉和年龄没关系,曾经沧海难为水,不知大洋水更深,错觉一般是由误读误判引发而来。
前些天在翻看微信,看到一条“人生四大错觉:‘房价要跌,股价要涨,她还爱我,我还未老’”,不禁莞尔。我想,应该在人生前面加上“现代”两字定义,过去的房子大多是分配的,过去的股票市场还没开放;还有言语表述也不够严谨,“她还爱我”那个她,是未婚妻、老婆还是情人?倒是“我还未老”,让我有些感受,对此心有戚戚焉。
六十退休,不觉五载,牙齿不晃不摇,脚步轻松跃跳,同学同事聚聚,天南海北瞧瞧,正享受着美好时光,忽然有一天,社区服务中心通知:可以领取敬老卡了。这才领悟,已经六十五岁整了,不知老之已至。领卡回来,仔细打量,朱红底色,一排隶书:“上海市敬老卡”,反转过来,另一面是银行卡,还印有银联标志。同样是卡,掏出银行卡刷卡时,心情是愉悦的,买到的是一堆快乐;而面对敬老卡,尽管知道可以有每月的老年综合津贴、可以享受社会优待服务等,但不知怎的,心里还是泛上一层怅然若失之感。
知道敬老卡,还是早些年乘公交车时,那时上车刷卡,身后便响起“2元”、“1元”的反馈声;但很多时候,车厢里回荡的反馈声是一连串的敬老卡,老人免费坐车,有些年轻人有异议,认为占用了很多出行资源。车厢里的“敬老卡”犹在耳畔,手里已经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了。更早的时候,参加一个爱老活动,主办方别出心裁,让我们戴上特制的头盔,耳朵遮盖大半,顿时听力大减,眼前是白花花的毛玻璃,如同雾里看花;再穿上缝有钢丝的衣裤,立刻身体伛偻,脚下踉跄,深深体验到老人的不易。现在穿越花甲走向古稀,或许是手脚还灵活,让自己产生了“我还未老”的错觉?
据说世界卫生组织对中老年有个界定,年龄在45-59之间的,是中年人;年龄在60-74之间的,是年轻老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在中年和老年之间铺设了缓冲坡,特别是在“老人”之前,加上了“年轻”的定语,让六十开外的倍感温馨,很受鼓舞。掐指算来,还要有十年,我们才真正成为老年人,来日方长,夕阳正艳,这算是个国际错觉吗?也可能是世卫组织在哄老人开心。
有错觉,更多的是直觉、感觉。“房价要跌”,我不敏感。家在内环有一套居室,虽谈不上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却也没有“床头屋漏无干处”的杜甫烦恼,就此一间,不买不卖,涨跌由他,与我何干。等到哪一天“以房养老”,需要套现取现了,再来关注房价,一试高低。“股市要涨”,对此我倒是执迷不悟。账户里股票还有五六个,价值不多,也不交易,留它下来,权作收藏,因为它见证了股指由盛而衰,还要让它见证股指由衰再盛的轮回。有人分析,我们这里有世界上最便宜的股票,股市会迎来一个价值投资新时代,诚哉斯言,如此也属“错觉”,那么错得其所。
至于四大错觉中的“她还爱我”,更刻有年龄段的印记。爱原本就是糊里糊涂,说不清楚,爱中有恨,恨中有爱,这才让人神魂颠倒,如痴如醉,像黑豹乐队唱的,“不要以为沉默,就是遗忘掉,不要以为承诺,都会有结果,就在这一刻,把你紧紧拥抱着,守住快乐,奔移在你我的世界,但愿这一切,再也不是错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